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321天
原文阅读:
14.2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译文讲解: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您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
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启发思考:
陈成子弑简公这件事发生在孔子的晚年。成子是陈恒(田恒)的谥号。齐简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1年(简公四年),陈恒发动政变,杀了齐简公,立平公,从此陈氏专权于齐。
我们来看看,陈恒是什么样的人。他谥号“成子”,“安民立政曰成”,这是对他的政绩的肯定。古音陈和田相近,所以他也姓田,又叫田恒。
田恒有两件非常有名的事情。一是收买人心。老百姓家里缺粮,他就借粮给他们,借出的时候,用大斗。还粮的时候呢,用小斗。这让老百姓都对他感激涕零,编了歌谣来赞美他,恨不得让他统治齐国。
第二件事就是广生儿子。他挑选个子高身体好的女子充实后宫,后宫百人,“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这样,不管谁的儿子,也搞不清楚是谁的儿子,反正生在他家就跟他姓,就是他的儿子,这样得了七十个儿子,儿子越多,势力越大。
尽管这个办法有些匪夷所思,不过司马迁肯定他说,田恒志向远大,虽然有弑君之恶,也是能干有德之人。成事在德,田恒如果无德,七十个儿子,也是添乱而已,哪能成为他的力量呢?
田恒杀了齐简公之后,他怕诸侯趁机来讨伐,马上主动归还了以前战争中夺去的鲁国和卫国土地,把两个邻国稳住。然后“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搞好外交。对内则“修功行赏,亲于百姓”。所以齐国很快安定下来。
公元前386年,陈恒四世孙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齐康公死后绝嗣,田和就奏请周天子封他为齐侯,从此姜齐变为田齐。
孔子听说陈成子弑简公这件事后,尽管已经闲居在家,但还是斋戒沐浴、郑重其事地去朝见鲁哀公,建议派军队去攻打齐国,惩罚陈成子。据《左传》记载,孔子不仅申明了讨伐之义,而且衡量了军事上的胜算。鲁哀公问,齐强鲁弱,不是一天两天了,你要伐齐,有什么胜算呢?孔子说,陈恒弑君,齐国有一半的人是不支持他的,以鲁国的力量,再加上齐国的一半力量,就足以打败他了。当然,孔子这样测算是过于简单了。
陈成子杀死齐简公,在齐国势不可转。春秋时代,各国政变,臣弑君,再立一个新君,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此时,孔子也知道,事实上没有可能推动鲁国君出兵讨伐,三家更绝对不会出兵。但臣弑君的事情,从道义上讲这是不可容忍的。
所以,他解释说,我曾经做过鲁国的大夫,于情于理我都不能坐视不理,得有所行动。我知道你们什么态度,但我要把态度表明,要把话说到。毕竟礼还在,不能违反,不可苟且。违反礼制的做法,必须得有人出来反对。虽然知道没有用,但还是得走这个形式,暗示礼制仍在。
我们能感觉出孔子无奈的心情。尽管无济于事,他还是得依礼而行。尽了责,他也才能够安心一些。由此可见,孔子行事也并非只管认死理而不管现实,不是只认义理不计利害,而是在现实和理想中义利兼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