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了,把长衣长裤拿出来,往身上一套,哎哟,长胖了?往称上一站,可不是,53了。
我的体重一直很稳定,自从发育成熟,基本维持在50公斤没变过。吃的很多,也不会胖,但一般也不可能瘦下去。记得有一年,因为受了打击,没有胃口,半年才掉两斤称。因为我的名字带个“婷”字,每次上称到50就停了,所以同学就给我起了个外号叫“50婷”。
生了两个娃,怀孕时最重长到60公斤,满月时候在55左右,进入正常生活轨道,慢慢就会恢复到50。所以,对于体重,我没有太多关注,对于减肥,也没有太大兴趣,因为知道自己吃不了减肥的苦。
我是个大胃王,到饭点,就饿的不行,看什么都想吃。
读书的时候,一到下午4点半,就开始饿了,然后催同学一起吃饭去,她们都不着急,磨叽到5点半出门,我已经如同饿虎扑食。先吃个面吧,看到麻辣烫,来几串,哎哟,肉夹馍,这么香,买一个,嗯,还要加点豆腐皮,加个鸡蛋,有时候再添一杯奶茶。回去的路上,还要去水果店,捎上几个桔子,或者一根甘蔗,或者一个柚子。带着满满的收获,那种踏实感,真的很满足。
对比同学手里拎的两块钱凉菜,我只感叹,这世上还有比不敢吃饱,更难过的事情吗?女生都爱漂亮,有空就买点新衣服,化妆品,研究一下减肥瘦身之类,只有我,把钱都给吃掉了。
回到寝室,一边看电视,一边享用我的美味,从不浪费,有时连麻辣烫的汤都给喝干净。当然,这些东西都吃下去,我也会觉得有点撑,要得靠在椅背上,后仰着坐,才舒服。休息一会儿,还能吃掉一整个柚子,那时,特别喜欢柚子。现在想来,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外出吃饭,别人吃菜就饱了,只有我必须要份米饭,不吃主食,就感觉那顿饭没吃一样。(当然,自助餐除外。)16岁那年,因为早餐吃完两份热干面,被老板娘记住。好像每天都在饥饿中度过,很想问问政治书上说的解决温饱问题,是什么感受。
在学校里,最想念的还是家里的饭食,每次回家,觉得米饭都特别香,虽然吃不下大油,但是只吃蔬菜,每天早中晚各两碗饭,一天六碗饭。自己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家里没有任何人说我吃的多,我以为那些吃的少的人,都是在克制,有意节食,其实他们都没吃饱。虽然现在没那么能吃了,但也从来不亏待这张嘴,体重没怎么变,倒也不去在意太多。
没想到,夏天一过,竟然发现不知不觉间长了6斤。跟家人说,一致的反应都是,才6斤,不算个事儿。但对我而言却是破天荒了,成年以后,体重变化幅度不超过两公斤,这下可好,53的小数点后两位,还有涨的趋势呢,虽说三十出头,莫非已经预备中年发福了?
前几天在书上看到,大约30岁起,人的肌肉量开始不断丧失。因为不长个了,生长激素的分泌会显著减少,而生长激素对促进、维持肌肉的发达至关重要。随着年龄慢慢变大,运动量减少,肌肉慢慢萎缩,肌肉运动消耗的能量就少了。饮食习惯没有明显变化,但消耗的少了,多出来的营养也就成了脂肪。所以,中年发福是普遍现象。我的体质与我爸一样,老家话叫“柴骨人”,就是吃的多,不长肉。但是苗条了大半辈子的老爸,这几年肚子也挺起来了,这就是前车之鉴。
而且,长胖还不仅仅是审美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牵涉到身体健康。现在,营养过剩已是全球化的问题,它对人类的影响远超过饥荒。2014年,身体超重人数达21亿,营养不良的只有8亿,预计到2030年,超重人数将达总人口的半数。2010年,因营养过剩丧命的人数有300万。吃的多,虽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致命性危害,但是脂肪是慢慢累积的。尤其腹部脂肪,与身体其他地方的脂肪还不太一样。它除了有皮下脂肪,俗称“肥肉”,还有包围在内脏器官周围的内脏脂肪。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的代谢更活跃,“近水楼台先得月”,它们的代谢物很容易随着血液输送到心肝脾胰肾等各个器官,而这些脂肪酸,在内脏中的日积月累,将会极大地影响它们的功能。时之久矣,生病是必然的事。“生命在运动”,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我决定有意识地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
首先,午餐晚餐少吃点。可以吃饱,但不能吃多。剩下一点,宁愿浪费,也绝不加到自己肚子里。熬夜饿了,也不能加餐。
第二,多吃水果。因为自己对水果和零食没有太大兴趣,主要就是喜欢吃饭,水果总是忘记。今年,经常会口腔溃疡,一个下去,另一个又起来。每天刷牙,那酸爽,真过瘾。最近补了很多水果,倒没怎么生了。吃了水果,到饭点,也没那么好的胃口,自然吃的少了。
第三,晚饭后,尽量出去走一走。陪孩子做做游戏,他们开心,我也消耗一下能量。我是典型的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的人。但好在因为要带孩子,每天正常的活动量,也在7000步以上。
第四,努力改变生物钟,如果能早点起,做些运动,就最好了。对身体状态,对皮肤都有好处。
目前,前三点都做到了,体重已经降到52。估计50是我的平台期,只要不往上涨,瘦不下去也认了,健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