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高情商,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如何愉快地和别人沟通,如何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去等等,很多人对高情商的认识,基本都是停留在“好好说话”、“融洽相处”的这个层面上。这的确属于高情商的一种表现。但这并没有深入到高情商的本质和核心。
真正高情商的核心,其实在于你自己的内心,重点在于懂得如何认识、处理、把控自身的情绪。一个人只有足够了解自己的感受和心思,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才有可能真正去洞察他人情绪、搞好人际关系。
所以,认识、管理、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才是提升你的情商的根本。
《高情商是练出来的》这本书,是著名心理医生谢里·范·狄克所著。她是高情商训练“辩证行为疗法”的最积极推广者之一,她的这本书将帮助我们通过一系列了解和处理我们自身情绪的有效训练,从而成为一个真正高情商的人。本文用将从情绪概论、情绪认知、情绪管理、情绪调节和情商升级这五个维度来解读本书。
一、什么是情绪?
在学习如何管理和调节情绪前,必须对情绪有个清晰的认识。简单来说,情绪就是你身体内部感受的信号器。比如,当有好事发生在你身上时,你的心里就会感觉开心,情绪就会乐观、高昂。当不幸发生在你身上时,你的心里就会感到糟糕,情绪就会悲观和失落。
(一)情绪的分类
情绪的定义很简单,但真正读懂情绪不简单。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对情绪的仔细研究,从情绪产生的方式,将情绪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原生情绪,一类是衍生情绪。
1、原生情绪
是你对触发事件的第一反应,是身体最直接的心理感受。比如,你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你被吓了一跳,你所产生的恐惧情绪就是原生情绪,它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自然而然产生的心理反应。原生情绪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反应,与生俱来,接近本能,几乎所有人都能感知到原生情绪。
2、衍生情绪
衍生情绪是指由原生情绪衍生而来,是对原生情绪的情绪化反应,是情绪的情绪。比如,被别人羞辱后产生的愤怒,受到委屈后产生的伤心,为自己的冲动而感到苦恼等等,这些都是由原生情绪所衍生的新情绪。
举个例子:“小A,本来正心情愉快地开着车,突然后面就冒出一辆车,并直接变道横插到他的车前面,他本能地感到追尾的危险,心头一紧,害怕的情绪陡然而生,虽然他立马采取了紧急避让措施,但是急刹车后,他仍心有余悸。缓和了几秒后,小A反应过来,他觉得刚刚那辆车肯定就是故意的,于是,原本的害怕情绪立刻衍生成了愤怒情绪。猛踩一脚油门,向前车追去,并在心里想道:一定要追上那个可恶的家伙好好理论一番,不然心里的这股气实在过不去。”
小A的第一反应为害怕,是原生情绪,后面的愤怒则是衍生情绪。与原生情绪相比,衍生情绪要复杂得多,因为它一般都是多种情绪的混合物,比如小A,当他在想到前车司机可能是故意那么做的时候,觉得自己被欺负了,受辱的情绪一下就产生了,紧接着,这种耻辱感让他十分愤怒。于是,愤怒和受辱的情绪混合在一起,让他猛踩油门,想要追上前车司机去理论清楚。
由此可以看出,原生情绪简单易懂,是一种接近本能的情绪反应,而衍生情绪则复杂多变。
(二)情绪的作用
不管是原生情绪还是衍生情绪,它们都是存在于人身上的心理反应,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所在。主要有以下四种:
1、情绪能激发你的行为
当某种特定情绪被激发后,人的身体会变得十分灵敏,充满警觉性。比如,当你特别害怕时,腿会不由自主地发抖;当你非常伤心时,会自然而然地掉眼泪等等,这些都是人的情绪被激发后,所产生的情绪行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先于人的思考,由情绪直接激发而产生。
2、情绪能为你提供重要信息
情绪可以告诉你目前最真实的事态状况。比如,如果你情不自禁地感到害怕,那么证明你正处于一种危险境地,如果失去了某样东西,让你感到很悲伤难过,则说明这样东西对你很重要。这些就是情绪给你提供的重要的信息。
3、情绪能激励人心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知耻而后勇”,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就会产生一种羞耻感,而这种羞耻感又会激发他内心的拼搏决心,让他变得英勇无畏起来。这就是情绪的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作用会间接地督促我们克服困难,达成自己的目标。
4、情绪能帮我们更好地沟通
情绪是一种自己的主观感受,通常情况下,你的情绪只有你自己知道。但很多时候,为了更好的沟通,我们希望他人能够感受得到我们的情绪,读懂我们内心,从而做到理解和尊重我们。
比如,当我们的另一半不顾及我们的感受,对我们品头论足,甚至还会加上一些难听或不雅的比喻的时候,你会产生怎样的情绪呢?没错,你一定会感到愤怒,甚至生气到恶语相对。可是,作为另一半,他们会如何看待我们的愤怒呢?他们一定会觉得我们是脾气很差,攻击性也很强。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无法理解我们这种愤怒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情绪出现了跳读和漏读,就是我们没有把该表达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直接跳过去或者漏掉了。当你的另一半对你品头论足时,你首先感到的其实应该是伤心,因为自己被自己心中这么重要的人否定,实在让人很悲伤和失落。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你的伤心情绪持续的时间很短,在你还没有意识到要将它充分表达出来的时候,它就跳过去,转化成为愤怒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高情商的人,你应该要如何表现自己的情绪呢?首先,你应该把伤心情绪充分表达出来,让他意识到是他的言论伤害了你,你才如此生气的。只有当他意识到是自己的言论先伤害了你,他才能理解你的愤怒从何而来。
学会把控情绪,表达情绪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先读懂了自己的情绪,并准确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对方,我们才能让对方更明白、理解和体谅自己。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才会更和谐,更顺畅。
(三)情绪、想法和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别容易把情绪、想法和行为三者混为一谈,这实际上是非常错误的,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虽然这三者联系紧密,但又各有区别。情绪、想法和行为三者之间是一个彼此互相作用的关系,行为可以影响情绪和想法,想法也可以改变情绪和行为,而情绪同样可以左右行为和想法。
1、行为影响情绪,情绪触发想法
例1:“小B在开车去上班的路上,一不留神走错了车道,被交警罚款扣分,她感到特别郁闷,同时也陷入深深的自责:自己怎么这么蠢,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小B不小心违反交规的行为,引发了她郁闷的情绪,随后这种情绪又触发了她认为自己蠢的想法。”
2、想法影响情绪,情绪激发行为
例2:“小C一直觉得自己的上司在工作中老是为难自己,这让她感到很压抑,同时也很愤慨,有一天在和上司的争吵中,小C突然爆发了,把文件狠狠地摔在上司的桌子上并提出了辞职。小C觉得上司为难自己的想法,引发了她压抑和愤怒的情绪,接着她的愤怒触发了她摔文件和辞职的行为。”
3、情绪作用想法,想法引发行为
例3:“小D因为丈夫无意中说的一句黄脸婆而感到十分伤心,这也让她有了改变自己,让自己变美的想法,于是,她开始大量购买品牌护肤品保养自己,并到健身房去锻炼,塑造自己的形体之美。小D被丈夫的语言伤害产生伤心情绪后,激发了她改变自己,让自己变美的想法,随后变美的想法,又引发了她购买护肤品和健身锻炼的行为。”
以上三个事例初步描述了想法、情绪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区别和相互作用关系。懂得这三者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了解情绪,从而做好情绪调解和管理。
知道了什么是情绪后,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真正读懂自己的情绪?
二、如何读懂自己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往往都抱怨说,自己不了解自己的情绪,更无法准确读懂自己的情绪。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和情绪保持距离,总是深陷其中,所以就造成“当局者迷”的情况。如果我们真的想客观地认知自己的情绪,最好的办法其实是把自己置身于情绪之外,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情绪。
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学会自我关注。
(一)自我关注——置身事外
所谓自我关注,就是假装这些事情都不是发生在你自己身上,跟你没有任何情感和利益牵扯,你就是一个旁观者,你不会去烦恼,也不会去愤怒,只是知道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自我关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说起来似乎只要置身事外,保持清醒,不要感情用事即可,但其实,一般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对于自身情绪都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你不会在情绪来临时,让自己保持客观、清醒,而往往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或者直接陷进自己的情绪里,任由它横冲直撞,直到因情绪而引发过激行为,才幡然醒悟。
比如:“你早上出门时,突然被一个人飞快地跑过来撞了一下,你顿时感觉自己的胳膊一阵剧疼,手里的包也差点掉到了地上,然而,那人居然连一句对不起都没说,就继续往前跑了。连对人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你想到这里就特别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冲上去和对方大打出手,要对方给自己赔礼道歉。”
但这个时候,如果你懂得自我关注。那也许就会一个截然不同的心态,试想当一个人走到路上,另一个人走得急,撞到旁边的人,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吗?而他没有说对不起,完全是他个人素质的问题,自己为此生气,甚至大打出手,完全没有必要,很有可能还会让事情陷入更糟糕的地步。
这样一来,你的心境就完全变了,不会轻易生气了,而这里面最关键的改变,就是你跳出了自己,置身事外,冷静地看待处理了问题。
自我关注最大的好处,就是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跳出一时的情绪死胡同,从而正确读懂情绪,不被激动和冲动带偏。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站在空中,通过一片非常开阔的空间去看问题。一切都会变得乐观和明朗起来。
(二)自我关注的作用
既然自我关注,对我们的情绪认知如此重要,那么,具体而言,自我关注对我们的情绪管控和调节到底有哪些积极的作用呢?
1、避免当局者迷,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冲动
当你进行自我关注,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后,你就不再是一个参与者,而是像一个猎人蹲守猎物一样,时刻观察着自己的情绪走向,只要一有风吹草动,你就会立马警觉。当你及时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冲动后,你就会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并及时调节自己情绪,从而不会被坏情绪继续驾驭,导致最后的行为失控。
2、专注眼前的事情,避免思绪飘飞分心走神
自我关注的核心要求就是让我们不做评判,客观看待。如果我们花很多时间去评判已经发生的错误,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就证明我们的注意力已经不在眼前,而是停留在过去和将来,如果我们继续任由思绪飘飞,天马行空,势必影响到自己目前在座的工作。自我关注的本质就是让我们专注于自己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把注意力重新拉回正在做的事情上。
3、纠正自己的偏见,更开放地看待问题
我们往往很容易被固有的一些观念和想法禁锢,而自我关注就可以让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自我反思,让我们对目前的行为、想法和观念发出反问,自己是不是过于狭隘,或者对某人某事是否带有偏见。如果有,那就及时纠正过来,更包容更开放地去看待问题。
4、以旁观者的角度,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庐山到底是岭还是峰,一定要与庐山保持一定的距离,把庐山看全了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而这个结论才是客观真实的结论。自我关注同样也是如此,只有当我们和自己的情绪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才能把自身的问题看得更加全面。
(三)如何做到自我关注
主要分为“是什么”和“怎么做”两种技能。
1、“是什么”技能
它是指客观、冷静、全面地了解你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哪些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实状况,哪些是你脑子里冒出来的主观想法和判断。简单来说,就是先认清自己。具体的方法有三点:
- 观察事实:你留意自己的处境、想法、感受和情绪,不对它做任何评判和反应。
比如:你刚刚被领导批评了一顿,你感觉有些难受,这个时候,你只要客观地接纳这么一种情绪,告诉自己,“嗯,我是有些难受。”就可以了,不用继续去联想和纠结,为什么他就喜欢批评我,又不全是我的错,他是不是故意针对我、为难我,等等,不要去做任何回应。
- 描述想法:在内心里客观地描述你正经历的感受或想法。
比如“我好像有点想去喝酒了,又好想出去走走散散心,感觉自己瞬间没什么精神了”等等,保持一种客观的描述状态,正视它,并让自己不陷进去。你就会发现,自己慢慢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仿佛正在经历的这件事是发生在另外一个自己身上。
- 参与经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仿佛自己就是一位观众,在看自己用生活经历编排的电影。没有爱,没有恨,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就是在看一个平静的故事。通过这些方法,你能够非常客观地,以旁观者的姿态,认识一个真实的自己。
2、“怎么做”技能
具体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 不做评判:所谓不做评判,就是不做回应,接受它,让它客观存在着。
比如:“你生气了,不要去想你为什么要生气,对方为什么要惹你生气,它怎么能那样做等等,而是只要告诉自己这件事让我生气了,便就此打住,不要再去联想和评判任何东西。”就好像别人告诉你一件你漠不关心的事,你只简单回答一句“哦,我知道了”一样。
- 心无旁骛:所谓心无旁骛,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你在吃饭的时候,就专心吃饭,你在开车的时候,就专心开车,如果你在担心某件事,你就尽情地去担心,总之不能一心二用,否则就很容易让有利的情况变得不利,让不利的情况变得更糟。
比如:“你准备去上班,却突然发现找不到钥匙了,这时,如果你一边焦急慌乱地找钥匙,一边担心着等下如果迟到了怎么办,一心二用你就会大大降低找钥匙的效率,找得越慢,你的心就会越急,心越急就会越烦。”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要去想任何与找钥匙无关的事,而是集中精力,专心地去想最后一次用钥匙是在什么时候,大概会放在哪里,全神贯注,努力回忆,直到想起来为止。
自我关注的技能可以广泛运用,既可以用来关注你的情绪、想法和行为,也可以用来关注你的身体感觉,它的目的就是让你活在当下,不为过去的事情而悔恨,也不为将来的事情而焦虑,专注眼前,不分心,不走神,珍惜现在的每一刻。
三、如何管控好自己的情绪
在读懂了自身情绪后,又该如何来管控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保持常态,不发生剧烈的情绪波动,避免自己因为冲动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呢?
(一)管控情绪、平衡自我的重要性
人的思维模式一般主要分为两种,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1)理性思维的人,逻辑性强,实事求是,但是情绪单一,情感单调,不懂得如何与人愉快的交流和沟通。(2)感性思维的人,他们往往情感丰富,却也容易情绪冲动,发生不顾后果的行为。
因此,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理性思维的人,还是感性思维的人,都不能称为是高情商的人,高情商的人是懂得如何管控情绪,平衡自我的人。那么,究竟什么是管控情绪,平衡自我呢?简单来说,就是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在做事时完全不考虑感情。
举个十分常见的例子。你的老板突然给了一个新任务,但其实你正好有许多事情要做,而你的其他同事们都很闲,你顿时就会有一种被欺负了的感觉,你觉得很不公平,很委屈,你甚至很想直接把手里的文件甩在老板脸上,然后说出自己的愤怒和委屈。但是你并没有那么做,而是选择了咬牙坚持,直到自己把所有事情完成好,同时情绪冷静下来,你才会心平气和地去与老板沟通,工作平衡分配的问题。因为你很清楚,那样做的后果就是可能会丢了现在的饭碗。
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管控情绪,平衡自我的表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情绪管控,自我平衡主观行为,才保证了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照常进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懂得管控情绪,平衡自我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打败冲动的魔鬼
当我们在遭遇异常事件的时候,往往最容易产生许多冲动的想法,如果我们对这些想法不加控制,让冲动直接转化为行动。那么,行动之后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所以,情绪化地说话做事,对我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那么,当我们在面对愤怒的时候想要发泄,低落的时候想要躲避,悲伤的时候想要大哭等等这些冲动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答案就是:与冲动对着干。简单来说就是先弄清楚随着情绪产生的冲动是什么,然后只管跟它反着来就是了。
假如你害怕到讲台上发言,每次轮到你上台发言,你都有种想逃避的冲动,那么相反的行为就是不逃避,反而督促自己,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争取上台发言的机会,直到你克服害怕,把上台发言当成一种享受和荣耀为止。
假如你因为某件事非常愤怒,有特别想打人的冲动,这时,相反的行为就是松开你已经握紧的拳头,收起你已经扭曲的表情,做三个深呼吸,让自己怒气渐渐消退,化干戈为玉帛。
所以,从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与冲动对着干的意义就是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情绪的激烈程度,积极地去管理、调整情绪,从而使自己处于一个平衡的自我的状态,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去做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想要相反的行为起到作用,你就必须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它,直到你的情绪得到改善为止,这一开始可能会需要一点时间,一定不要立即放弃,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
(三)管控情绪的脆弱点
除了要打败冲动的魔鬼,我们还需要掌控情绪的脆弱点。在高情商中,我们把个人情绪最脆弱的时候称之为“脆弱点”。脆弱点会使我们比平常更容易陷入情绪化和冲动,即便是平常冷静沉着的人也会在疲惫的时候变得情绪化、容易激动和发脾气。平常生活中我们的脆弱点主要有哪些呢?
1、过多或过少的睡眠
我们离不开睡眠,但是如果睡眠时间不合理,过多或过少的睡眠,其实都会影响到我们个人的精神状态,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情绪。
(1)睡眠时间过长时,大脑由于长时间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不足,就会导致我们出现思维迟钝,对事物的反应能力变慢等状况,而当我们的思维迟钝,反应变慢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出现工作差错和失误,而工作的差错和失误,便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进而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以及忧郁失落的情绪。
(2)睡眠不足时,人的精力也会不足,心态也会十分的脆弱,人就会变得特别烦躁和易怒,有个名词叫做“起床气”,说的也正是因为没有睡够被别人打断而生闷气的情形,所以呢,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遇上一点额外的烦心事,就会更加火上浇油,心烦意乱。
所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好充足的睡眠,是管控情绪脆弱点的第一大关键因素。
2、饮食失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饮食问题也会成为影响我们情绪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女性而言,更加突出和明显。
(1)饮食和体重直接关联,吃得多满足了嘴和胃。但吃完之后,很多女性又容易后悔,她们觉得放纵了自己,让原本制定的减肥计划泡汤了,她们会因为计划的失败而有深深地挫败感,从而产生对自己失望和责备的情绪。
(2)不吃或者吃得很少呢,就更加容易引发相关的情绪问题,因为肚子饿了,人体内的血糖就会降低,低血糖会让人无精打采,更容易引起人的情绪低落,易怒,遇事急躁,控制不住想要与人吵架,训斥别人等等情绪问题。
只有保持饮食平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让自己暴饮暴食,也不要刻意强迫自己去节食,才能在饮食这个问题上,张弛有度,饱满适宜,避免其成为情绪脆弱的引发因素。
3、身体疾病
身体疾病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大情绪失控的威胁,当我们患有某项疾病时,我们就会被区别于常人。而在我们内心里,我们往往不希望被区别对待的。比如当我们明显比旁人胖很多,被诊断为肥胖病时,会觉得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即使别人不主动表现出对你的距离感,你也会心生自卑,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沟通,久而久之,你的自我封闭和猜测臆想,就会引发心理上的焦虑和暴躁。
所以,如果确定自己存在某方面的疾病时,首先就应该端正好心态,正视自己疾病。并且坚持用药,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这样一来,你也会逐渐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加速病情的好转。
4、酒精
酒精是特别能够影响情绪的,酗酒常常会让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一反常态,容易冲动行事,做出不明智决定,甚至干出一些铤而走险的事情出来,比如我们发现,很多人在每次喝酒之后都会有好几天的情绪化,非常易怒,容易冲动,常常上一秒钟还好好的,下一秒就因为一件小事暴跳如雷。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滴酒不沾,远离情绪失控的深渊。
四、如何安然地度过情绪危机
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曾陷入过极端的情绪而不知所措。尤其当面对某些艰难状况,而又手足无措、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加感到极度的郁闷、愤怒、焦虑等等。因此,接下来介绍4种危机情绪应对技能。
(一)转移注意力
当我们处于某种情绪危机之中时,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无法立马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力所能及的最有用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当前的问题上转移开,不去想当下的事情,尽量让自己跳出目前的处境。
如果一时间无法确定最有效的方式,可以给自己列一张“转移注意力清单”。写下你最想最喜欢做的一些事情,然后把它随时带在身边,当你遇到情绪危机的时候,直接按照清单上的内容,一件一件去尝试,直到你把当前的不愉快,彻底忘记,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你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上。并且一定记得做好相应的体验记录,这样在下一次情绪危机来临时,你就可以直接从上次对你最有效的那件事情做起,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情绪危机。
比如,如果你和另一半突然大吵了一架,你的心情非常糟糕和忧郁,这时如果你不去做任何事,一直任由自己沉浸在这种忧郁情绪里的话,很可能导致你情绪失控,迁怒他人。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转移你的注意力,比如和朋友出去购物,或是出去走走,散散心,又或者是在家里给自己准备一桌美食,烹饪的过程,菜肴的色香味会让你的注意力自动转移到食物上来,那些所谓烦恼忧郁,很快就会被抛之脑后。
(二)学会自我安抚
自我安抚就是当你在极端情绪来临时,通过去做一些缓和情绪的事情来缓解自己越来越激烈的情绪状况,它能帮助我们放松身心,保持心态平和,最大程度地化解情绪危机。
举个例子:你因为某件事情或某个方案,感到特别焦虑,如果一味地着急,愁眉苦脸,可能对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太多好处,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为自己打开一瓶进口红酒,烤一份牛排,先坐下来细细地品味一番美酒美食,让自己的焦虑情绪得到一定缓解后,再以一个相对愉悦的心情,去处理刚才让你烦恼的事情或者方案,这样或许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1、自我安抚清单
当我们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做一些让自己愉悦的事情来缓和情绪,比如购物,听音乐,运动等等,从而让自己的得到一定程度的安抚和缓解。此外,可以列一个自我安抚清单。当你在自己情绪糟糕时,就对照清单上的事情一件一件去做,直到自己感到心情舒畅,情绪逐渐恢复正常为止。
2、保险箱
研究发现,当极端情绪袭来时,如果伸手就能够到一些自己喜欢的物件,也是一个安抚情绪,使自己很快冷静下来的好办法。所以,还可以给自己打造一个类似保险箱一样的容器,用来装你喜欢的东西,比如家人和朋友的照片,一个喜欢的毛绒玩具,一块心爱的石头,一本喜欢的书,一首鼓舞人心的诗等等,当你的情绪危机来临时,你就可以从保险箱里拿出他们,抚摸端详它们,从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很好的抚慰。
(三)懂得逗自己开心
当我们产生压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时候,往往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什么事都不想做。而当我们处于这种状态时,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压抑和烦闷,久而久之,我们就不自觉的让负面情绪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找不到突破口,让自己越来越不开心。
所以,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我们应该给自己刻意去找些乐子,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从而逐渐把自己拉出低迷的状态。
1、有趣好玩的清单
需要列一份清单,就是把自己觉得有趣好玩的事情制成一张表格:
- 可以是眼下在做,或者从前尝试过的事,比如散步,阅读,拍照,画画等等
- 也可以是自己从前从没做过但是很想去尝试的事情,比如学习飞翔,在星光下露宿,去草原上骑马,去云南爬雪山等等
总之,想到的活动内容越多越好,只要是能让自己感觉放松和满足的事情都可以。
2、定期去做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每天都去做这些事情;如果条件不允许,你就定期去做。总之,一定要想办法去逗自己开心,每天去尽量保持一个好心情。
这个方法的要点就在于,我们主动提升了生活中正面情绪的比重,这样,我们在偶尔因为某件事遭遇情绪低谷时,就能迅速地获得正能量,覆盖那些负面的情绪。
(四)多看到事物的阳光一面
1、情绪的“眼镜”效应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种状况:就是当你的心情压抑、愤怒或者自卑时,你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看到谁都觉得跟自己过不去,哪怕平时感觉非常美好的事物,那个时候也变得平淡无奇,甚至引起你的反感。
这就是情绪的“眼镜”效应:就是当你的心态积极乐观时,你戴的眼镜就是玫瑰色的,看什么都觉得美好。当你的心态处于消极悲观时,你戴的就是墨镜,看什么都觉得灰败颓废。
这是因为我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现在要学习的这项技能,就是帮我们学会摘下“墨镜”,戴上“玫瑰色”正能量眼镜的方法。
2、记录阳光
(1)阳光记录表
首先,准备一张记录表,表格抬头写上日期、积极事件和对这件事的看法三项内容。然后,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你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至少记录一件积极正面的事情,并且写下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感受。记住,要坚持每天去做。
这样久而久之,你就会逐渐发现,自己慢慢拥有了一双越来越懂得发现真善美的眼睛,你眼里所看到的事物,几乎都是其正面阳光的一面,哪怕某一件事就是稍微偏向消极悲观,你也能学会用辩证的阳光去看到它积极的一面。
(2)记日记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形式过于麻烦,每天坚持写日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试想一下,当你忙完一天的工作,安静地坐到书桌前,打开日记本,开始记录每天的开心事,那将会是一件多么欣慰和满足的事。长此以往,你会逐渐养成发现美好的习惯,即使偶尔遭遇不开心,也能迅速调整好心态,变得更加积极乐观起来。
生活在我们眼中什么样子,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情绪和看问题的角度。如果我们能够以一颗阳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那么我们所看到的生活也必将是充满阳光、彩虹、鲜花和掌声。
五、如何正确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前面学习了在遭遇情绪危机时,如何通过转移注意力,自我安抚,逗自己开心等技巧来进行情绪的正向调节,高情商训练课最重要的一部分:人际交往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处理。
(一)交往之前,认清自己的沟通模式
1、人际沟通的模式的分类
(1)消极被动型,或者又叫唯唯诺诺型
这种类型的人,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进行表达。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情绪会伤害他人,害怕对付一气之下和自己断绝往来等等。因为害怕矛盾,所以他们总是被动沟通,而被动沟通是一种效率很低的沟通模式。
(2)攻击型,或者又叫咄咄逼人型
这种类型的人在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盛气凌人,会摆出一种想要操控一切的架势,让人望而生畏。他们说话时喜欢大喊大叫,甚至骂人扔东西。这类人只关心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丝毫不在意对他人的感受。
(3)被动攻击型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也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会用比较隐秘的方式表达情绪,比如冷嘲热讽、不吭声、摔门、重拿重放等等,这类人一般不用语言直接表达情绪,而是拐弯抹角的表达自己。
(4)自主型
最后一种是自主型,是最健康、最高效的沟通模式。他们会用一种清晰、诚恳而且相对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意见。
(二)交往之前,认清自己的沟通模式
那么,如何确定自己的沟通模式呢?你可根据自己过往的行为表现,进行对照判定。
- 比如,你总是不爱表达自己的感受,总说“我不在意”或“我没关系”,而实际上你很在意,很往心里去,只是你担心对方可能会因此而讨厌你。这些表现说明你是一个消极被动型模式的人。
- 相反,如果你与人沟通时总是显得很嚣张,大喊大叫,粗声粗气,甚至开口骂人,朋友们都很害怕你,常常只考虑自己的需求,不关心他人的感受,那就说明你是一个攻击型模式的人。
- 如果你在跟别人谈话时总是冷嘲热讽,生气到时候常常不理人,嘴上说一套,心里想着另外一套,不愿意用语言表达情绪,而是用一些咄咄逼人的行为,比如摔门摔东西之类的行为表达情绪,就说明你是一个被动攻击型模式的人。
- 如果你与别人沟通时,懂得用尊重的态度对待对方,与别人产生分歧时,懂得用诚恳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绪,当与别人有着不同目标,会尽量进行协商,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那么,这些表现说明你是一个自主型沟通模式的人。
当对自己的沟通模式进行正确判定后,就会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会懂得运用相关的沟通技巧,使自己努力朝自主型沟通模式的方向前进。
(三)建立好的人际关系,一定先把话说好
与人交流沟通,我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语言。因此,懂得如何好好说话,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如何才能做到好好说话呢?主要分为两步:
1、明确需求
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想表达什么样的诉求,这是愉快沟通的关键。
比如,假如你因为丈夫总是在卧室里抽烟而感到很反感,那么,你就要想清楚,你接下来是要表达“不让他在卧室里抽烟”还是“完全不让他抽烟”。如果你要表达的只是让他不要在卧室里抽烟,那么,接下来的沟通肯定会比较顺畅一些。如果你要表达的是完全不让他抽烟,那么,接下来你们很可能会大吵一架。
所以,由此可见,弄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诉求是多么重要!你只有真正弄清楚自己内心所需,你在语言表达时,才会更有主题,才更能让对方清楚你的意图,沟通才会更有效,人际关系才会更融洽,更和谐。
2、学会陈述
懂得如何清晰自信地陈述你的想法和要求,让对方最容易接受。这个陈述又包括四个部分:
(1)“我认为”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事实的一个陈述,主要用来说明客观情况,用词直截了当,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评论,不猜测,不攻击。
比如,伴侣常常很晚才回家,这让你担心,同时很不开心。如果你一开口就说:你现在心里是不是没有这个家了?”很可能问题还没解决,就引发出一场争吵。但如果你只是陈述自己想法和要求,你可能会这么说:你经常很晚回家,这让我很担心你,同时也让我感觉很孤独。你看,同样的意思,如果能用具体的现象来代替主观的定论,用自己真实的感受代替指责他人的话语,话就会变得好听多了,对方也不会那么抗拒。
(2)“我感觉”
这一部分主要简单描述由事实引发的情绪,把自己的感受如实表达出来。而且在表达感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用“我”,少用“你”开头。
比如,“你让我很生气,我简直不想理你了。”这句话,如果换成“我感到很生气,也很无助,我想安静地待一会儿。”,给人的感觉就会大不一样,虽然表达的情绪相同,但后一句听起来不会让对方感到自己受到了责备,因而对方会更愿意倾听你接下来说的话,从而获得对方的共情和理解。
(3)“我想”
这一部分尤为重要,主要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让对方明白你想怎样,你需要什么,你跟其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意思尽量表达得清楚明白,没有歧义。
比如刚才提到的,你不希望丈夫在卧室里抽烟,你可以这样表达:“我想如果你不要在卧室里抽烟的话,我会有一个更健康的睡眠质量,你知道的,我其实一点也不反感你抽烟,只是希望你不要在卧室里抽就好了,可以吗?”这样的表述往往让人难以拒绝。
(4)“自主解决”
就是当你的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这一部分很有必要,它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使对方尽快达成你的要求。
比如,“你不干家务,我就只能请个保姆。”,“你不做饭,我就只能叫外卖了。”等等。这并不是威胁,而只是向对方传递一种信息:我不是孤立无援,非你不可,我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3、具体剖析
比如,近来你为公司开拓了许多客户,签约了许多订单,你的工作能力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展现,但是工资水平却是一成不变,于是,你想找老板要求加薪。你应该对老板这样说:
- 首先“我认为”。陈述事实:老板,最近在我的努力下,公司新进了许多客户,他们的订单都是直接与我签订的。
- 然后“我感觉”。说情绪:我觉得这是让我特别开心和自豪的事情,一来要感谢公司平台,证明我的能力,二来是给公司创造了许多效益。
- 接着“我想”。提诉求:所以,我想既然我为公司创造了业绩和效益,那么我的付出是否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奖励和回报。
- 最后“自主解决”。催化一下老板对你诉求的重视程度:如果连这点合理的请求公司都无法给予满足,那么,我想我只有另谋出路了,寻找更重视我的老板了。
一般老板听到这样陈述出来的加薪请求,都会着重考虑一下,或者直接答应你的请求,因为你的理由足够充分,无可辩驳。
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把话说好是多么至关重要,不管你和谁打交道,要提什么样的诉求,都需要懂得拿捏话语的分寸,有清晰的表达逻辑,才能让对方听得懂你在说什么,你想要什么,同时有一个好的心情继续和你沟通或答应你的请求。
(四)除了会说话,还要会“听”话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人际交往中,不光要懂得说话,还要学会“听”话。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懂得倾听对方,不要只自顾自地说个不停,因为不管是谁,每个人都有想被倾听,被理解,被关爱的诉求,他们渴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被更多人的读懂和认同。
真正的倾听是一个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过程,它需要做到真正读懂对方,理解对方。如果你在倾听过程中不太确定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对方的感受和愿望,你可以采用询问的方式,问对方:“我不太确定你对这件事的感觉和看法,你能再解释一下吗?”或者“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我们该做怎样的改变?”等等。你的问题越主动,你从对方那里了解到的信息,就会越全面,越精准,越丰富。
比如,假设你是一名设计师,你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了一款新作品,大部分同事对新作品也都表示认可,但其中有一位同事,却对你的作品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这时,你应该怎么做呢?
正确的做法,就是合理运用主动倾听的技巧,问他:“照你看来,你觉得哪儿最需要改进呢?”通过这样类似的提问,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你不仅可以让你更好了解同事的看法,同时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完善自己的作品。
倾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专注地倾听
在交谈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手头上没有在忙别的事情,这既是对谈话者的尊重,也能保证你最大程度地获得对方提供的完整信息,所以,一定要专注地,全神贯注地听,一旦发现自己走神了,就要及时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到正在进行的谈话中。
2、不加评判
不加评判不仅对调节自身的情绪有着关键作用,同样在沟通方面也大有用处。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被他人横加评论的滋味,十分难受。所以,如果你希望别人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你,你就应该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不评判,不责备,只需客观地说出事实和自己的感受即可。
3、认可对方
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如果要进行完美有效的沟通,认可对方同样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当你在听到对方的话的时候,及时给出你的回应,让对方知道不仅你在听,还在认真的听,并且理解了自己所说的内容。必要的时候,你还可以提问,让对方知道,他所说的内容,对你而言很重要,很有价值。
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谈话者,能让你很快获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更有利于今后互相之间的关系建立和维护。
六、总结
高情商和我们之前印象的高情商是很多区别的,这里我们所说的高情商不仅仅局限于和他人打交道的人际交往能力上,而是更多关注一个人对于自身情绪的管理、把控和调节能力。
在这本书里,我们了解到想要真正读懂,客观地认知情绪,那么学会跳出自己,进行自我关注是关键的一步。通过自我关注,我们可以及时觉察自身情绪的波动,更专注于眼前的事物,避免思绪飘飞,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纠正从前对自己的偏见,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情绪。
从这本书里,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管理和调节自身情绪,学会了如何克制自己的一时冲动,在情绪脆弱点的时候,如何管控好自己,不要乱来,避免酿成大祸。在遭遇情绪危机的时候,知道如何转移注意力,如何自我安抚,如何逗自己开心等等。
除此之外,当我们把这些做好,再回归到与人交际的层面上。我们发现,如果要处理好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一定要先认清自己的沟通模式,然后懂得好好说话的技巧,明白乖乖“听”话的内涵,从而在听说之间,获得一份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