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以前,我是一个调皮捣蛋的人,虽然在家里表现的一副乖宝宝的样子,一旦出了门,就各种疯。上了大学之后,这种疯就疯到骨子里面去了,什么事情都想自己试一试。
我喜欢做一些酷酷的事情,比如,一直玩一个单机游戏,不看攻略,一定要把它玩通关;比如,一个人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比如,做PPT的时候死磕自己,一定要帅。
前几天看到彪悍一只猫发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段简单的介绍和一个视频,据说是让你重新燃起动力的一段视频。
于是我在晚上12点钟,窝在被窝用流量看了三遍。视频的开头是这样说的:“大部分的人恐惧的并不是死亡,而是走到生命的尽头,蓦然回首,才发现,从未,真正的,活过”。
有一个研究机构,采访了100位老人,问他们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几乎所有人的回答,不是他做了什么事,而是他没有做什么事。没有冒过的险,没有追过的梦。
当你垂老之际,你会说,如果当时……;当你跟比人聊天的时候,你只能说那个谁谁,怎们样,对于自己却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当你的孙子们问你年轻的时候在干什么,你只能跟他们说“活着”。
秋叶老师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你们这群90后,并不会真的愁吃愁穿,为什么不在某一个领域做到极致,甚至改变它呢?”。他相信使命感是可以传播的,我也信。
虽然我知道的不多,但我知道生活不能只有工作,游戏;爱情不能只有合适,凑合;人生不能只有无奈,将就。你都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不行?
在我们还来的及改变的时候,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尝试?为什么不去试试那些我们觉的帅,觉的酷的事情?为什么,不去试试我们到底可以做成哪些事情?
直到现在,依然还有很多我觉的酷的事情想去做。我相信,想做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但只要我们肯尝试,肯努力,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好的。
比如,做微信公众号建立个人品牌我就认为很酷。其实在这以前,我就尝试过建微信公众号。
在去年暑假的时候,接到一个妹子的电话,是N小姐的。她很兴奋的问我:“当初进入大学的时候给自己定的目标都实现了么?”我很认真的想了5秒之后,跟她说:“没有。”
其实我当时想说的是:“我在进入大学的时候根本没有定什么目标,也没有能力定目标”但她理解成了我也没有实现,于是跟我说,要不要我们做一个线下组织,组织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玩,一起学习。
我说:“既然要建线下,那不如线上社群,微信公众号,一起弄,在线上分享,一起学习”。
初生的牛犊是不怕虎的,那会我们虽然什么都不懂,但依然雄心壮志的去弄微信公众号,去弄社群,去研究分享稿。
开始弄之后,才知道事情多,而且琐碎。我们要想名字,设计头像,研究微信菜单,文章排版,还有要写文章,同时还要准备每周一次的分享以及社群维护。每次都累的要死。
虽然累,但却很有成就感,就好像是在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虽然我们当时的效果并不怎么好,但我们每次还是热情满满的准备。就这样分享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的问题就出现了。
一方面是分享形式比较单一: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如何邀请大咖分享,也不知道如何做宣传。所有的分享都是自己写,自己分享。最让我受伤的是,我可能花好几个小时准备的分享稿,到分享的时候发现根本没有人听,这让我的热情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输入不够:那时我在一家公司实习,早上要挤40分钟的地铁,走20分钟左右的路才能到公司。所以,那会每天下班回来就感觉身体被掏空,根本提不起劲学习,更别说写东西。
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傻逼一样的坚持了好几个月。后来她越来越忙,忙的经常晚上加班到1.2点。
我也忙,忙着找工作,做毕业设计。于公众号就这样不了了之。
所以说,第一次尝试其实是失败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谁规定就要一次成功,失败了就总结经验多试几次,你经的起多大的失败,才能受的住多大的成功。
在今年7月份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我一直不敢开公众号,因为那时的我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我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更新;我还不知道我写的定西会不会有人看。
直到在最近写完了PPT系列的文章,写了接近8W字,我才知道,我可以坚持,我找到了我的定位。这也是我重新申请公众号的原因。
因为我想去尝试那些酷酷的事情,去学习,去成长;我想去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触摸它的棱角,我想去唱,去跳,去用心的感受这个世界所有的好。
我知道,我并不孤单,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必然会有一个努力的你(你们)会和我一起挑战一切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