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饭翻了一会儿豆瓣日记,这周末总想着要找个安稳写字的地方。注册公众号都到最后一步了,提示说你的微信号没绑定手机没法儿继续了。权衡了2秒我决定还是保留现有wechat账号的独立性。不想被绑定。
翻豆瓣日记的时候有一阵子的稳定记录是在伯尔尼实习的时候,记录了一些少女情怀,心思细密到现在读起来还能体会到那时候的心跳。
然后看到一句“说了再见后永不重逢的告别”。没法多想,戴上口罩去公司了。
去年没有春运的概念,离过年放假没剩几天了才随手买了一张回家的票,今年脑子可能某根筋没有搭对,放票即购票,啥也没购到。
从京都背回来的最爱咖啡馆同街上的咖啡店卖的咖啡粉喝完了。瓶子里是我自己磨得粉。周末磨一周的量。周而复始。
“你的日语学得怎么样了?”“五十音还没背全。”
早上一边磨咖啡粉的时候一边想到<爱在日落黄昏后>里的剧情,约好了几年后再见,现实生活却又那么多意想不到的阻挠。在我这儿,更何况是一厢情愿下所遇到的惰性和内驱力的缺乏。还是要去京都啊,至少看一眼你还在不在。
周五中午站在休闲吧低头买酒,最后一秒还是取消了订单,在同一秒看到学长发消息来问我,什么时候有空喝个咖啡。我可能高兴了十秒吧,回复他好的,现在吧。
周末回来仔细想想我俩真的很多方面非常非常相似。同样的戒心、距离感、会一样的乐器、生活方式应该也差不到、性格、留学的经历、回国的工作。
有意思的一点,是在去买咖啡的路上,他按自己习惯的步伐走着走着就会走到我前边一点,然后他立刻意识到,慢下一点脚步和我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我之所以会留心到这个细节,是因为圣诞后一天的晚上,跟小帆在苏堤瞎逛,我大步往前走,走着走着发现身边人不见了,也会慢下来等他两秒,或者调整自己的步伐。小帆真是完全another story了。
希望能有个好的开始吧。怕失望怕到已经不敢祈祷有个好结果了哈哈。
还想说说支持系统这件事。
看LadyBird的时候,(其实第一反应是大学时期ZSL送我的一张碟,anyway,it's completely another story),女主妈妈问牧师大爷,what's your supporting system? Who do you talk to when you feel sad? Well, I have no one, just myself.
白天我在想,毫无疑问父母是我的支持系统,但是这一年回国和频繁回家的生活,让我体会到我的情绪波动对于我妈的影响。元旦回家我妈说,你一不开心我就特别难过。这种话无论从哪个角度听,我都不可能再对我妈说我可能抑郁的快要崩溃了或者已经崩溃了或者刚刚崩溃结束感觉好起来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所建立的、吸收到的关于痛苦、悲伤、失落、焦虑的处理方法,都是自我疏解。长期以来我当然知道有支持系统这个东西,但从来没有人教会我,如何建立它、使用它、维系它。这导致在别人潜意识里将我纳入她/他的支持系统时,I have no idea how to make this damn thing function well. I dont even know what right to do or what to do.
就像今晚运动完我瘫倒在沙发上洗完热水澡也依然感受不到多巴胺的快乐反而被酸胀提醒生理期的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