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同乡村新产业、新经济密切联系,只有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才能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焕发出的新活力,谱写农业未来的崭新篇章。
新质生产力开辟“先立后破”的稳健发展之路。新质生产力,即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和模式创新,实现生产力质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确保在破旧立新之际,新的生产力已经稳固确立,从而实现平稳持续发展。先立,意味着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要先确立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我们在农业领域中应着眼于满足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深入研究市场供给需求、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变革方向,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和迭代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确保14亿多人口的食物安全和营养健康。后破,则是在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立之后,待农业生产要素效率、产业组织模式、一二三产融合以及城乡融合等实现“质”的转化,便要敢于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有框架和束缚,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同时,要注重风险防范和应对,确保在“立”与“破”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大的波折和损失。
新质生产力谋划“靶向发力”的科技兴农之策。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并不意味着放弃粮食种植等传统农业,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在巩固和提升传统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农业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灌溉及农作物监测,实时获取农田生长、病虫害情况等信息,精准控制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环节,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引入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适应气候变化,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强调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推动农业向绿色、智能、精细化方向发展。
新质生产力引领“守正创新”的新兴业态之遇。新质生产力的推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为新而新,更不是一种模式。我们应当抓住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善于冲破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局限,向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转型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助推乡村新业态发展的新农人,他们具备丰富的知识、敏锐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将新质生产力的理念付诸实践。他们当中有农业科技研究者,通过研发新技术、新品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有电商直播能人,用手中的“新农具”拓宽农产品销路……他们挥洒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不仅丰富农产品的种类和品质,而且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农业新产业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农业新产业与新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