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和小朱发生了矛盾。小胡要把请假条交给同学带去给老师,走在路上被小朱挡住了,说了三遍请让开,小朱充耳不闻,还调皮地抢了他的请假条,结果小胡一怒之下咬了小朱。
我心里牢牢记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解决上”,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思考方法,问小胡可以怎么做,小胡却只在纠缠他为什么会咬人。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解决了小朱一个人的问题。
到底哪里出了bug?晚上忽然想到,我确实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先连接,后纠正。我急于求成,忘记了孩子连接的需要。如果我可以先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他的需要,一定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软化小胡的态度,教育效果才能最大化。
那么,我为什么会犯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任何一个正面管教的学习践行者最早接触的一定是这个理念,我通常不犯这个错误。我仔细问自己,到底它触动到了我的哪根神经,引起了我那么大的情绪反应?我想起当时放学已在眼前,我内心焦躁;我想起如果没有按时放学,旁人疑惑的目光。连按时放学都做不到,我还能做到什么?自我质疑和自我否定让我瞬间做出了应激反应。最终我是因为自己内心的需要没有被满足而引发了情绪。
学会接纳自己,我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不完美。但即便不完美的自己,仍然足够优秀。
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每犯一个错误,我都在变得更出色!
庆幸自己昨天没有采取训示的教育手段,而是采用了情景演示的方法,没有激化小胡的情绪,这是我进步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