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亲密关系的两个人吵架,越到后面越不可开交,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指责对方,激烈的时候,两人同时都在讲话,没有人愿意倾听对方讲什么。
伤害在升级,愤怒的火焰几乎灼伤了所有的人。这时候,有一方冷静了下来,意识到自己不希望失去这段珍贵的感情,他也许会耐着性子问你:“你要怎么样?”,如果你是个有沟通技巧的人,明白什么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这一场争吵将会成了提升感情密度的事件。
而往往的情形是:你沉浸在自己愤怒、悲伤、委屈的情绪里,恨不得他立即从眼前消失,于是命令他“滚~滚得越远越好……”吵架变成了无休止的冷战,而你内心的需求和要求也没能让对方了解,也错过了一个让他懂你的机会。
这本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创作的《非暴力沟通》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意识到自己从原生家庭里学到的沟通模式是如此的消极。
当我发现自己可以在痛苦和幸福中自由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时候,我看到了生命中蕴藏的绚丽美好。
非暴力沟指的是: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爱的语言。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沟通是既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关心尊重和倾听他人。在书中,研讨班上的一位女士,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后震惊的发现,36年来,她一直在生丈夫的气,认为他不在乎自己的感受,现在终于知道,她从来没有和丈夫说过想要什么。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1.观察: 此刻你观察到了什么?用诚实的态度来表达。
2.感受: 你的感受如何?感受与想法的区别。
3.需要:那些需求导致这样的感受。
4.请求: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四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特定字眼来进行沟通。
我们大多数人的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人性本恶,以及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这导致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经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内心世界。
“不应该”、“应该”和“不得不”这些表达方式,特别适合这样一个目的: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的下属和好的粉丝。
这样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就是其中一类,他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还会淡化我们的责任意识。
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会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
当我们说,“我觉得”常常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里“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
为了清晰的表达感受,以下的词汇可以表达我们需求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喜悦,甜蜜,兴高采烈,感激,感动,乐观,高兴,幸福,陶醉,平静,放松,温暖。
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担心,焦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忧伤,沮丧,灰心,泄气,绝望,凄凉,愤怒,生气,震惊。
我一直觉得自己个性温和,彬彬有礼,从不怀疑自己的沟通方式。自从看了《非暴力沟通》后,我改变了自己和自己的内在对话方式。
我追求完美,认为自己“应该”做得到很多事情,对自己的表现有诸多的不满。
我不停的在心里命令、苛责、要求自己,并且对自己做得到好的部分视而不见。
如今学会耐心倾听内心的声音,明白它们的需求,促进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从而有利于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这在链接自我丰富资源的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学习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也让我与父母、亲密朋友、同事的相处更为融洽和自在。
本书适合有志于建立亲密关系及对沟通交流有疑惑的人士。
如果您希望: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突破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超越个人的局限性;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提议大家有时间去读一读这本神奇的书。
附:非暴力沟通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