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国君,芈姓熊氏,其先祖鬻熊,博学多闻,周朝的创立者周文王、周武王都是他的学生,武王伐纣时,鬻熊率本部落积极参与,沾他的光,他的曾孙熊绎被初代周公封在荆蛮之地,爵位子爵,这就是楚国的由来。
然而初建的楚国地位低下,方圆仅五十里,贫穷落后,甚至连祭祀宗庙所用的牛,都是从别国偷来的,足见其窘迫。而且当时楚国的大部分民众还处于蒙昧的状态,而中原文化发达,中原众诸侯根本就不屑与这样一个低级野蛮的国家打交道,就连周天子也带头嘲讽楚人是鸟人(鸟人的意思就是说楚人的语言像鸟叫一样难懂,文化也像鸟一样落后)。
楚人却并没有逞那口舌之快,一心一意建设自己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过着艰苦奋斗的日子,数代楚国国君都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坐着荆条编织的柴车,带着从中原学习的先进文明和农耕技术,带领臣民跋山涉水,开垦山地,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国力渐渐增强。
由于地处蛮荒,周围尽是些弱小的诸侯或蛮族,楚国在富民强国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张,楚国第六代国君熊渠继位后,西征庸国,南逐扬越,几乎控制了整个江汉平原,并据此发展成为足以和王室分庭抗礼的大国,仅论国土面积,唯有中原第一大国——晋国能与之相比。
周王室向来轻视楚国,熊渠也因此敌视王室,便以“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为由,将自己驻守长江中游的三个儿子封为王,与周天子相提并论。
这个举动可是有些大逆不道,王号作为天子的专属称谓,任何诸侯都不可擅用。
后来周厉王继位后,熊渠才把王号取消。
周厉王嘛,听谥号就知道比较厉害,熊渠面对着这样一个狠角色,怂了,主动去掉了王号。
......................................
公元前707年,葛繻之战中,王师败于郑国,天子权威一落千丈,这时候,楚国第十七代国君熊通又动了称王的心思。
但是熊通也不可能自己跑去洛邑请封,因为王室对楚国的蔑视,楚国从来没上过朝、纳过贡,头一次去就自请封王,不被骂死才怪。
楚国的令尹斗伯比向熊通建议:“南方各国中,随国实力最强,又与天子有亲,可由随侯去向天子请封”。
“他不去咋办”?
“如果他不答应,正好出兵讨伐,打赢了他还是得去”。
熊通觉得有理,于是亲率大军,兵临随国城下,随穆侯派出少师随元前来讲和。
随元进入楚营,见楚军尽是些老弱兵卒,不免对楚国轻视了几分。
这正是熊通的骄兵之计,故意以老弱兵卒示于随元,为的是日后两国交兵,可大占便宜。
随元大声质问:“贵我两国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为何大军压境”?
“我楚国沃野千里,而寡人才不过是个子爵,因此想前往洛邑面见天子,请天子提升寡人的爵位,而贵国挡住了去路,所以寡人才兵临城下”。
这也算理由?可面对这么一个不讲理的主儿,随元也只好说道:“这点事,用不着兴师动众,贵国还是退军吧,敝国愿意代劳”。
回去以后随元却向随穆侯说道:“楚军羸弱不堪,若以精锐偷袭,必能杀退楚军,熊通以后再不敢正眼看我随国”!
随国另有一贤臣,名为季梁,他向随穆侯说道:“不可!楚国这几十年来,开疆拓土,鲜有败绩,熊通杀侄自立,异常残暴,今以羸弱之师示我,必是包藏祸心,既然少师已经答应了楚国,也不宜再挑起争端”。
随穆侯觉得有理,于是派使者前往洛邑向天子传话。
桓王一听,大发雷霆:“小小楚子,居然也妄想封王,简直可笑”!随后将使者骂了一顿,打发回去了。
桓王虽说败于郑国,可天子的派头十足,实在是看不起南蛮楚国,按说封王不应该,可楚国怎么说也是个大国,你好歹给人升个侯爵或是伯爵,安抚一下,桓王率性而为,大骂使者,无疑是缺少大局意识。
随穆侯又将桓王的话转达给熊通,熊通怒不可遏,大骂道:“我祖宗还是他祖宗的老师,寡人又替他管理最艰苦的南方地区,才仅仅是个子爵,郑寤生箭都射进他肩膀了,也不见他出兵讨伐,有功无赏,有过无罚!寡人决意称王,绝不服周”!
至今,湖北人在不服气或不甘心时,还会习惯性地说一句:“老子就是不服周”!这句话就是源自于此。
公元前704年,熊通正式僭号称王,就是赫赫有名的楚武王,他也是春秋时期惟一一个称王的诸侯,比战国之世第一位称王的魏惠王早了三百多年。
就在楚武王僭号的当年,楚武王采纳斗伯比的建议,邀请南方各国诸侯到沈鹿会盟,以奠定自己南方霸主的地位。
到了会盟之日,巴、庸、濮、邓、鄾、绞、罗、郧、贰、轸、肾、江等十几个小国全部按时到会,只差了两家:黄国和随国。
会盟结束后,楚武王派自己侄子薳章前去责问两国,黄国国君表示离沈鹿较远,耽误了日期,楚武王也很大度的表示了理解。
可随国这边还是没拿沈鹿会盟当回事。
楚武王大怒,亲率大军伐随。
随穆侯得知,急召众臣商议。
季梁说道:“如今南方众诸侯都参加了沈鹿会盟,绝不会前来救援我随国,楚军来势汹汹,锐不可当,依我之见,不如与楚国讲和”。
上次楚武王以老弱兵卒示于随元,随元不免轻视楚军,他反对道:“楚军羸弱,来了就是送死,这正是主公建功立业的时候”!
随穆侯居然还信了,亲自率兵前去与楚国决战。
到了阵前,真如随元所说,楚军还真是乌合之众,士卒面露疲态,就连列队都不十分整齐,随穆侯心中大定。
季梁又向随穆侯建议:“楚军分为左右两军,楚人尚左,其国君与精锐必在左军,我军应避实就虚,专攻右军,右军一乱,楚军必然溃退”。
随元却说道:“躲着楚王不敢攻,岂不是让那蛮夷耻笑”!
随穆侯见楚军羸弱,采纳随元之言,率军直奔楚军左军而去,楚军节节败退,退到速杞时,埋伏在周围的楚军精锐一齐杀出,只一会功夫,随军就被杀得大败,少师随元也被刺死于乱军之中,眼看着楚军越来越多,随穆侯只好跳下战车,扮作士卒,在季梁等人的掩护下,堪堪捡了一条小命。
回去以后,随穆侯羞愧地对季梁说道:“寡人不听忠言,至有此败。还请爱卿前往楚营,与楚国讲和”。
季梁面见楚武王,口称大王,说道:“少师随元恃宠贪功,强迫主公用兵,如今随元已死,主公特派我来向大王赔礼,大王若肯退兵,我国愿与贵国永结盟好”。
季梁一口一个大王,叫得楚武王颇为舒适,既然随国已经承认了楚国南方霸主的地位,也没必要再纠缠,于是两国签订盟约,楚国退兵回国。
...................................
楚武王在位期间,先后灭掉了郧国、州国、罗国、泸国、贰国、轸国等多个国家,为楚国北进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郑庄公、齐禧公并称“春秋三小霸”。
与中原诸侯不同的是,楚国每灭一国,便将该国的王公贵族迁到楚国,严加监管,并设县治之,比如公元前704年,楚国灭掉权国后,将其设为权县,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县。
而到了他儿子楚文王时期,县制正式成立,由国君直接任免县官,改间接管理为直接管理,为中央集权制开拓了先河,打破了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定规,为秦汉以后以郡县制为地方组织形式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