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一场春雨亲吻大地,小雨飘飘洒洒投向母亲怀抱,丝丝缕缕的润物细无声,万物尽情的汲取养分,蓄势待发,仿佛看到荧屏上一颗种子从破土而出到开花结果的一幕幕。
书桌上,随手翻开一本唐诗集,一首初唐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映入眼帘,瞬间吸睛。也许时光太匆匆,也许年岁已长,总是怀旧的思绪如潮。只感觉日子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多了几分怜悯与叹息。新春的迹象还未完全褪去,转眼之间已是春回大地,万物生机。一首《正月十五夜》将我带回那个月满西楼的正月,那个象征幸福团员的日子。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长安城里,人潮涌动,观赏花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凛冽的冬日尚未散尽,乍暖还寒时候,初春刚刚透露一点点消息,也不是万紫千红的时节。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道路两旁,已然是灯火阑珊,一片辉煌胜景。
火树银花开,多么奇丽的夜景,就连昔日金锁的城门也打开铁锁,任人通行。车马喧嚣,摩肩接踵的人们,连马儿扬起的尘土都被熙攘的人群遮挡而看不见。一轮皎洁的明月,照在每个人的透顶。你看那着装明艳的歌技,一边走,一边唱着《梅花落》,倩笑盈盈,身姿窈窕。人们流连忘返,久久不肯离去,不知不觉到深更时分,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过去。
常有这样的疑虑,古人是如何把日子过成诗的。在那样物资匮乏的年代,日子慢而悠闲,却又不失分寸,把控的似精雕细琢的美玉,把日子过得圆润透亮。
最近读林清玄的散文集,林老的作品有禅心,有佛系,使人从柔软中感受坚强,从温润中感知力量。读林老的作品,常有余音绕梁,三日未绝之感。林老同古人一样把日子过成诗。
有位哲学诗人说过,世界上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让人怦然心动,比如:晨起鸟鸣、夜半钟声、陌上花开、杨柳依依、晓风残月、紫陌听雪、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月上柳梢、人约黄昏……
如今,这些美好的趣味离我们越来越远,焦虑、浮躁、快节奏的工作、高压力的生活,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让人变得麻木,物是人非,我们丢失了情趣,变得乏味,诗意的生活成了一种奢侈,甚至被人嘲笑不接地气。
其实,古人是认认真真在过日子,不经意间把平凡过成诗。诗就是人生,诗就是生活,诗意并不遥远,诗心就在眼前。
无论春雨夏雷秋霜冬雪,无论高楼广厦陋室小屋,无论男女老少富贵贫穷。且温一壶小酒,泡一壶闲茶,在周末或清闲的时光,浮生偷得半日闲。静坐窗前,或有雨的滋润,或有阳光的沐浴,品读那些美得让人心醉的佳句,那些遥远又温暖的诗事,唤醒我们从小被浸润的诗心。当你看到美好的事物,还能被触动,还能发现生活的况味,活的更淡定,更从容,更自在。
你的日子,何尝不能似古人一样,每一天都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