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的夜晚,整个朋友圈都是跨年,我本是个不爱凑热闹的人,这好像是我潜意识中逃避去揭晓的答案,慢慢来吧,生命中的隐喻需要一个个来觉知。
此时此刻,如果给我一个选择,我会选择陪伴我的家人,我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一个五岁一个三岁,虽然她们知道时间这个词,但还没有时间的概念,一年的时间对她们来说可能真的就是很漫长的,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作为爸爸的我对她们的陪伴依旧不多,但至少她们现在知道想爸爸的时候可以给爸爸发视频,也学会了发微信语音。
临离家的前两天,收获了大女儿的一个好评,说爸爸不打我也不骂我,有什么事都跟我好好说。其实这一年我为数不多的陪伴时间里,是有打骂的,可能只有一两次,所以她记得不太深,小孩多是记不住仇,前一分钟还在说我不跟你做好朋友了,后一分钟又跟你玩在一块儿。
与其说是冥想让我变得更加耐心,不如说是孩子让我学会了耐心,很对时候,在孩子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的缩影,你不得不佩服小孩的模仿能力,语气、神情、肢体语言,有些行为看过一遍之后就会模仿。在她们这镜子面前,让我们大人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其说是我们陪伴孩子成长,我更觉得是我们和孩子一起在成长,你像让别人理解,你就要不停尝试。
听了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后,可能对我感受最深的一个词还是:不带诱惑的深情,讲的是你全心全意的去爱一个人,却不渴求任何回报,有个朋友点醒了我,我对孩子们用的正是这种深情,我只想简简单单地爱她们,希望她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给她们更好的生活,让她们将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回想起我的成长的童年,我好像没有经历过这种不带诱惑的深情,我面对的更多的是投射性认同的一种:迎合游戏。
迎合游戏的具体逻辑是:我这么为你考虑,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坏人,我们不如分手。更直接的表达是,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必须爱我,否则你就是个大坏蛋。
记忆中母亲在身边时好像总是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但是每当我有厌学情绪或者成绩下滑后,会得到的话语经常会是:我这么努力工作挣钱,你怎么可以不给我好好读书。每当这句话想起,我的内心总是充满内疚,直到有一天,这份内疚让我奋起勇气选择逃离。
或许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定了所有的爱,或者说所有的行为,背后渴望的都只是一种交换,这种交换可以是利益需求,也可以是情感需求。
或许就是从那时起,我虽然内心渴望爱,同时却又将别人对我的爱推开,只是维持面上的爱,却无法享受这份爱。
而在我的女儿身上,她们长的很像我,看见她们我就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幼年,父母狠心地丢下我外出做生意,平时打个电话还要心疼电话费,讲的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大道理,教我怎么做人,从不会问我吃的怎么样,跟同学相处怎么样,开不开心。
命运仿佛轮回一般,我作为家长,又再一次丢下了我的女儿,这几年一年有至少一半的时间在外出差。而我对她们的爱,可能只是为了换回自己内心的一份内疚,看着她们好像就是幼年的自己,我对她们自诩的不带诱惑的深情,可能就是在弥补自己幼年的缺失,深深地爱着她们,好像就是回到了童年,深深地爱着自己。但不管处于什么原因,这或许就是我能给的最好的了。
而我的妻子,她一直对我很好,她好像就是无条件得对我好,可我好像就是无法真正打开内心,去感受这份爱,或许这正是我该去好好觉知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