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努力、个人识别、个人选择在避免灾难上都能产生巨大的效应,从而减小席卷整个族群的可能性。 ——《致命接触:全球大型传染病探秘之旅》
致2020――特别的新年
农历二十九,我们全家做了一个决定,取消年后初三拍全家福的决定。做这个决定其实挺难,因为今年父亲整整八十周了,外甥刚办了喜事,大侄子确定了结婚日期,拍了婚纱照,小侄子今年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而我虽没有什么大的喜事,但这一年忙的不亦乐乎,体重居然增了十多斤,心情大悦。所以总觉得这一年,是留住和记录幸福时刻的最佳节点,所以嫂子年前早早就订了去张家口“幸福季”拍全家福,而我也是最踊跃的支持者。但年关将至,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出现,全家十七口人集体出行俨然已是不理智的行为,所以,最终做出了取消拍全家福的决定。
除此之外,之前和我初为人师的教过的第一届学生晓勇曾有约定,正月初四参加他组织的聚会,他在邢台工作,已三年没有回老家过年,这次回来本来想和老师同学及亲朋好友坐一坐。但昨天一早,我给他发了信息,非常时期,我就不去了。然后他在朋友圈取消了聚会。看到的那一刻我很难过,他是我任教以来最惦记我的学生,这次回来又专门提前来看了我,并带来了邢台特产。但特殊时期,我们都得理性面对。做好自我隔离,减少隐患,我想,是对所生活的这个城市最大的尊重,是对那些正全力以赴在疫区抢救的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致敬!
接下来,一一取消了其它的行程。初三就在父母住所旁边饭店,原本定下了那个最大的桌子,全家聚餐,但随着每一天疫区人数的增加,临时决定取消了聚餐。这个春节,原本有很多美好的想法,有一些美妙的出行计划。比如想去平遥看看古城,想去呼和浩特走走亲戚,想和更多的亲朋好友坐在一起,聊聊幸福的话题……
然后给没来得及去看的亲人电话拜了年,安静地呆在家里,默默祈祷,静候佳音。 孩子已经大二了,基本能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基本不出去,即使出去也会戴着口罩。前几天,刚刚参加了全市宣讲比赛,我的宣讲主题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和平年代,面对国家和人民有难,面对来之不易的幸福遭遇考验,我们能够做的是什么呢?我们做不到医务工作者冲在最前线,但我们尽可能做到不制造麻烦,每一个人保护好自己,就是对家人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
所以这个新年,我很少发拜年短信,即使必要的礼仪,我没说“新年快乐”,只说“诸事顺遂,万事皆安”,因为看着微信群里到处都是穿着白色防护服,带着口罩的身影,无法拥有那份往年的喜悦,只能默默祈祷春暖花开之日,人们都能摘下口罩,露出久违的笑脸。
十七年前非典的时候,我还在学校教书,不到三十岁,最严重的时候,学校放假,每天,我守候在电话边,等着班内的每一个孩子报平安,我带着孩子在家读《诗经》,去认识更大范围内的病毒与自然灾害。 十七年前,可能我们没有见过快捷的支付宝,没有见过文旅产业的兴旺发展,没有见过350迈时速的京张高铁,没有体验过如此精彩辽阔的世界,所以那个时候,大家对呆在家里相对都能接受,但十七年后很多人在习惯了热闹之后,已经难以接受孤独。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不出去受不了。亲情的纠结,利益的取舍,与疫情一起考验着人们的承受力和意志力。
今天看了一位老师发表的说说,她说,突然间感觉我们太需要静下心来多读书,不能“乱跑”,要形成基于常识的个体的独立认知。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阅读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是排名靠后的民族。我们过于喜欢群居,过于喜欢热闹,群居和热闹又更多地是毫无意义地喝酒吃饭打牌娱乐,少有真正的思想碰撞,这就很不利于形成个人的独立认知,无节制地挣钱花钱成为我们大部人生活的主旋律。群居是人的本性,但每个人归根到底都是孤独的,物质的欲求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居住了两年又两个月,他在湖边的树林中搭了一个简陋的小木屋, 将它称之为一个实验——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为此,他主动远离人群,在湖边过着独居的生活。所以,今天的我们纵然看过了世界辽阔,山河壮美,但不能一味地喜欢和依赖热闹,更要接受孤独,在必要的孤独里,去感受生命的真谛,去思考孤独的意义。
从初一开始,北京发出取消大型庙会的通知,然后全国各省市自发地做出决定,无论预计的经济利益多么可观,无论取消后的损失多么惨重,但国家一声令下,举国响应,所有大型场馆,景区以及一切即将上演的电影和活动全部下架。再一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众志成城。
所以,如果我们觉得呆在家里感觉很闷,感觉限制了自由,请想一想那些冲在前面的医务工作者,想想那些大难面前为了减少聚集隐患,主动撤退的文旅人,他们为此付出的不仅仅是几天的关闭,可能是一生积淀的心血。
所以,这个特殊的新年,就让我们每个人守护好自己,守护好家人,守护好自己的城市,减少见面,取消应酬,默默地祈祷,愿天佑中华,等待着患病的城市早日痊愈,等待着春暖花开,我们繁华与共!
2020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