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中,李劼人是我喜欢的。他对人情世故的洞悉,对四川方言的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听说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挪威诺贝尔文学奖有过提名。
你看他在《死水微澜》一书中对小学生的描述:"天色甫明,隔墙灵官庙刚打了晓钟,这不是正好早眠的时节?偏偏非赶快起来不可,不然的话,一家人便要向你做戏了;等不及洗脸,又非开着小跑赶到学堂——当年叫作学堂,现在叫作私塾。——去抢头学不可,不然的话,心里不舒服,也得不到老师的夸奖。睡眠如此不够的一个小学生,既噪山雀儿般放开喉咙喊了一早晨生书,还包得定十早晨,必有八早晨,为了生书上得太多,背不得,脑壳上挨几界方,眼皮着纠得生疼,到放早学回家,吃了早饭再上学时,胃上已待休息,更被春天的暖气一烘,对着叠了尺把厚的熟书,安得不眉沉眼重,万分支持不住,硬想伏在书案上,睡一个饱?"
再看作家对成都天回镇的描述:"镇街上还有一家比较可观的铺子,在火神庙之南,也是一个双开间的铺面。在前是黑漆漆过的,还一定漆得很好;至今被风日剥蚀,黑漆只剩了点痕迹,但门枋、门槛、铺板、连里面一条长柜台,还是好好的并未朽坏。招牌是三个大字:兴顺号,新的时候,那贴金的字,一定很辉煌;如今招牌的字虽不辉煌,但它的声名,知道的却多。"
其实,上世纪相当一段时间,李劼人却是以一个实业家的身份名闻四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个大老板。暂且不说与重庆民生公司卢作孚先生的合作,单表李劼人在四川乐山建立第一家机制新闻纸厂,供应教材印刷、报纸出版,已经了不得了。
可惜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创业史,和历史上所有的生意人一样的命运,都被潮水卷成一堆泡沫。今天的人走过乐山的徐家碥,除了知道一所小学外,就是嘉州花城小区所在。辉煌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嘉乐纸厂早巳灰飞烟灭,不留痕迹。
即便是住在洙泗塘一带的人,谁还知道七八十年前,那里有处谢公馆,作家叶圣陶《抗战时期文集》记载:“其(指谢勖哉)居在洙泗塘,依山结屋,颇植卉木。"谢是民国时期川军第八师少将旅长。1924年在乐山安家,从事工商业经营,有盐厂、铁厂、碱厂并入股嘉乐纸厂。此人发了财,做了许多善事,比如办孤儿院,办兑阳湾小学,民国时期从乐山迎春门至篦子街的“义渡”,是谢勖哉倡办的,同时,他还在大佛脚下放置“红船”(洪水期用以救人)备急用。今天记得的人已经不多了。
乐山师范学院教授付金艳女士是记得这些往事的有心人。她在浩瀚的史料中,沙里淘金,去伪存真,梳理了李劼人创办嘉乐纸厂的全部过程,将一个文化人鲜活人生的另外一面呈现给我们。《实业家李劼人档案揭秘》(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民国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家。
在一个闭塞落后的地方创办一家现代化的纸厂,无论是资金还是设备都会遇到想像不到的困难。几次开工几次倒闭,最困难的时候,纸厂的厂长都跑去绵竹土制纸厂帮别人打工,其中的酸楚只有当事人知道。从1925年筹备到1934年,纸厂终于扭亏为盈,但仍然不足以抵偿前些年的亏损,一直到1939年,嘉乐纸厂才得以建厂十二年来的第一次分红。
工厂的投资有了回报,以李劼人为董事长的董事会,经常召开常务理事会议商讨公司的大小事项,我特别注意到嘉乐纸厂对社会的态度,其中于1945年召开的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如下:(一)乐山孤儿院等七单位请求资助案,于文化补助金分别助之。
1、乐山孤儿院八万元;2、乐山兑阳小学三万元;3、乐山复兴小学四万元;4、乐山平民工读社五万元;5、新世纪学会五万元;6、王光祈音乐奖学金六万元;7、四川国医专科学校六万元。
上面的所有资助,都是从股东们的利润中出,在一个金钱万能,唯利是图的民国时期,怎不令人感动。
付金艳教授的研究表明,乐山嘉乐纸厂1940年就设置了"文化补助金",专门用于帮助社会办学、慈善事业、援助清贫教授、扶持文化团体等项目。其中对西迁乐山的武汉大学清贫教授的支持尤为感人。
武汉大学工学院教授丁人鲲,曾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获土木工程硕士和教育学博士学位,在乐山武汉大学教书期间,生活和身体都遇到困难,与他情况相同的还有十多位教授。
嘉乐纸厂留下的档案证明,1944年11月2日召开的第十五次常务董事会议,决定给武汉大学化学系的徐贤恭(英国伦敦大学化学博士,主讲有机化学)、叶峤(北京大学毕业后留学德国柏林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两位顾问每月送舆马费三千元。另一方面与武汉大学张真如商量敲定了补助十二位教授,有三名数学教授、两名文学教授、两名植物学教授、还有生物、土木工程、政治、史学、化学教授各一名,每年获得从三千到七千不等的无息借款。
这无息借款就像今天的扶贫资金,没有还款时限,有则还,没有可以不还。这些教授学者,都是各个学科带头人和著名的教授。
11月2日开了会决定资助,马上便执行,11月21日丁人鲲教授就给嘉乐纸厂写来感谢信,"径复者:上学期承蒙贵公司送交无息贷款三千元,本学期又承蒙送交鄙人无息贷款四千元。祗领之余无任感谢。夫雪中送炭,古人犹难,况今日世风日下之时乎。"
更感人的还有,以李劼人为董事长的企业,为了方便并尊重领钱的教授,派出专人把借款一一送到教授们的住所。此情此景,让人联想起1943至1944年间,鉴于在昆明、宜宾、乐山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生活和工作条件极端艰苦,美国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接受费正清教授和清华大学美国教授温德的建议,以一批有成就的著名学者教授为援助对象,通过特殊援助款项60,000美元,与中方共同商定名单,提供美国几家大学从中选择邀请讲学。
为避免误解和照顾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尊心,要求邀请单位不提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名,统统以美国政府的名义去邀请。
董事长李劼人与美国人费正清教授对文化的认知都在同一频道。那就是对知识的尊重、对人的尊重。
可以这样说,嘉乐纸厂在文化人李劼人的带领下,不仅生产了社会对新闻纸的需求,同时还对社会的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那些从股东们的利益中拿出的真金白银,不管是孤儿院的孩子还是小学中学的学子,以及当年武汉大学的教授们,温暖了一个民国世界。
感谢付金艳教授的史海钩沉,让我们看到了民国时期的人是如何做老板的,对于今天的企业家们仍然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