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幼儿对几何形体的感知是要经历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的。尤其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在刚接触搭建区的立体积木时,只会拿几块小型的实心积木在地上采用平铺等搭建方法,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及生活经验的丰富,到了中班以后,幼儿就可以采用垒高、围拢等不同的方法进行立体搭建,并且会将生活中所看到的建筑、景物等,通过大脑构建,转化到搭建活动中。
比如在我们实施《超级学城》的4个周的时间里,幼儿的搭建活动的丰富性是呈现递进的过程的,这恰恰和孩子们自身对几何图形认知的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有关。
《超级学城》第一周核心活动“学城里面有什么”,本着“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理念,老师会带着孩子通过“走出去”,引导孩子观察学城里面有什么,而不是简单的图片讲述。孩子们发现学城里面有高楼、有草地、有马路等等,于是孩子们在回到教室之后就把自己的所见表现在搭建区。而孩子们呈现出的作品也正如孩子们见到的,几座学校、几栋高楼、一个小花坛……但是这些仅仅是零散地分布着,并没有相对的方位感。
在我们第二次走出去“参观学城”等过程中,我开始有计划引导孩子们观察学城里的各个建筑、风景、设施等,他们的相对位置,比如幼儿园、青岛中学、实验学校三座学校的相对位置、跨海大桥的位置、草地在幼儿园的前面还是后面、马路是怎样贯穿整个学城的等等。
回到班级后,幼儿没有马上进行搭建活动,而是先画设计图,然后进行搭建。在设计图上就能发现幼儿初步呈现出的方位感,尤其是马路的设计,除了在幼儿园正前方有一条长长的马路,在幼儿园左侧还有一条弯曲的通往青岛中学的马路。
所以在接下来的的搭建中,包括第二周的核心“美丽学城”中,孩子们已经初步呈现出孩子们的方位感,并且孩子们呈现出的作品越来越丰富如先搭好幼儿园、青岛中学、实验学校三座呈现南北方向并排的学校,然后开始给三座学校围栅栏,再是给学校周围铺上马路及周围的草地、跨海大桥、下沉广场、其他高楼建筑等。
到第三周“超级学城”,孩子们要走进学校内部,比如到青岛中学逛一逛其内部的多功能教室等。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最兴奋、最感兴趣的就是青岛中学的游泳池了,虽然考虑到安全问题,只能透过玻璃窗张望,但是孩子们却一直不想离开游泳池。可见,孩子们对游泳池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果不其然,回到班级,在经验回顾时,孩子们把游泳池里有什么、游泳池水深1.2米、游泳池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等信息记得非常清楚。这种经验孩子们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在了搭建区,这也算是我们中二班的游泳池吧。这个“巨大”的游泳池有彩色浮漂(拼插玩具代替)、3条泳道、跳台、座椅等等,而且是吸引了娃娃家的小朋友前来游泳呢!
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调查了“游泳池里有什么”之后,回到幼儿园,瀚宇小朋友还给游泳池搭上了滑梯等娱乐设施、可可小朋友还给泳池旁边建上了冰淇凌店等休闲场所,娃娃家的小朋友还来买了冰棍吃呢!而这些都源于孩子们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
逐渐,我们中二班的搭建区越来越丰富,学城里的建筑、景色、公共设施,以及学城内部那个大大的游泳池全都呈现在中二班的搭建区,而这,不仅仅是因为幼儿的能力在逐步提高,更取决的老师是否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走出去观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