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最早期(2012年及2013前面几期)的罗胖60秒音频,有以下几点感触:
1. 录音不清楚,大概是那时候录音设备(手机?)问题。
2. 最早的三四期,甚至可以感觉到罗胖的低落情绪,这跟我们现在每天早上听到的罗胖可不是一样的。
3. 那时候批评罗辑思维的人很多,甚至直接批评罗胖个人,“辱骂”他胖的身材。
4. 但很快,一个多礼拜的时间,从音频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罗胖越来越坚定了。他声称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学会了以独立人格来面对整个世界。
5. 其中有一期他提到,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就像开封古城一样,每换一个朝代就把旧城踩在脚下。人也是一样,把每一个昨天的我踩在脚下。
接触罗辑思维也蛮久了,一直以来被它的知识性打动。而从早起的音频开始听,包括复述出来,就能更接近罗胖这个人,对他的人格有更直观的了解。同时也能被他激励到,创业维艰,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不断自我迭代,从一个微小的个体走到今天演变成一个千万人的认知共同体,实属不易。
某种角度讲,不惑之年的罗胖其实也是在直播着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是一个活生生的每天萦绕在耳边的励志故事。感谢这个时代,把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有机会不论从人格还是智性上向罗胖学习。
总结一下,最大的感慨和疑问是,什么东西导致我们失去发现生活的能力?不止罗胖,生活中正在上演的励志故事一直在发生,而我们却还是要去阅读一个又一个在别处的故事来给自己打气。
我想前面提到的罗胖的一期节目中给出了答案,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人才会把别人的故事当做食粮,不吃它们就精神萎靡。
那么,什么是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整个世界?以这个标准来看,你独立过吗?我的答案是没有。
春节期间有一个思考,深刻觉得自己一路走来都是外力驱使,就好像北京地铁里被人群抬挤着进入地铁。包括教育,家庭,工作。开始有自主的感觉也是最近半年的事。
坐着办公久了就会思想麻木,所以警惕这种时刻,要提醒自己通过一些沟通、书写等输出类的活动倒逼自己进入思考状态。听罗胖的音频并做复述真心不错,过程中可以反思自己又可以思考世界。
以上思考都来自听罗胖的60秒语音,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