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人类误判心理学
24/25重视理由倾向
01理论框架/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的理论假设来自两方面的研究,宏观层面的社会学和微观层面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特定的诠释框架来理解日常生活。通过对于社会角色、社会情境的诠释,使人们能够了解特定行动场景中自己应有的交往行为和表现,从而协调与他人的行为,使日程生活井然有序。框架就是指在某个特定时间用来理解社会境遇的一套特定期望。这是所谓的象征互动视角。
心理层面的研究认为框架是个体处理信息和建构信息的方法。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的认知框架去体验现实,并根据这种框架采取行动,从而建构现实。这就是预期理论。
02好奇心
“好奇心比勇气更能战胜恐惧。”——斯蒂芬斯,1912年
好奇心作为我们与我们的内部精神世界打交道的基石。好奇心的效果是一种“被理解的感觉”,它重新打开我们的思维,让我们自由地思考新的、更有创造性的互动方式。
好奇心,简单地说,就是想知道的欲望。多年来,它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与生俱来的人类特征,这种特征迫使我们提出问题、寻求知识、获得理解并做岀适当的决定。
03 “为什么”理论框架
查理芒格,“为什么”这个问题是一块竖在精神宝库门外的罗塞塔石碑。
总的来讲,如果人们毕生致力于将他们的直接和间接经验悬挂在一个解释“为什么”的理论框架之上,那么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使用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04重视理由的倾向
人,尤其是生活在发达文化中的人,天生就热爱准确的认知,以及获取准确认知过程中得到的快乐。
“好奇心”教学法
如果老师在传授知识时讲明正确的原因,而非不给任何原因,只是高高在上地把知识罗列出来,那么学生往往会学得更好。
“5W2H”工作分析法
卡尔·布劳恩,他为人正直,以过人的技巧设计了许多炼油厂。他掌管的那家德式的大企业有一条非常简单的规矩:
你必须讲清楚何人将在何时何地因何故做何事。
副作用:"条件反射"
不幸的是,重视理由倾向是如此强大,乃至一个人给出的理由哪怕是毫无意义的或者是不准确的,也能使他的命令和要求更容易得到遵从。
有个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实验人员成功地插队到排在复印机前面的长队前头,他给出的理由是:“我要复印几份东西。”
重视理由倾向这种不幸的副作用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会出现这样的条件反射,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有理由的事情是很重要的。自然地,某些商业机构和邪教组织经常利用各种有噱头的理由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罗塞塔石碑
(注:Rosetta Stone,古埃及石碑,因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的诏书而成为今天人们研究古埃及史的重要历史文物)。
古埃及人是最早步入文明社会的民族,所以世界文明社会的历史多从古埃及开始谈起。一提埃及,难免令人想起它那两个几乎无人不晓的不朽象征:巍峨的金字塔和静静流淌的尼罗河。但金字塔和尼罗河不会讲述历史,恢复古埃及的概貌主要靠人类活动的记录——文字史料。
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亦称民书体文字),下面是希腊文字。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之为“罗塞塔碑”的著名石碑。
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就必须要读懂埃及的象形文字。令人惊奇的是解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谜,是法国少年商博良。为了读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勤奋工作了21年。商博良发现,古埃及人写国王名字时,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划上粗线。“罗塞塔碑”上也有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是不是国王的名字呢?经过不断探索,商博良终于对照着希腊文,读通了埃及国王托勒密和王后克里奥帕特拉这两个象形文字,它们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拼读出来。商博良由此确信,象形文字中的图形符号,总的来说,代表的是发音的辅音符号。经过努力,到了1822年,这个在1000多年期间始终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终于被商博良解开了。
原来,“罗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写的一封歌功颂德的感激信。这位国王就是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他登上国王宝座后不久,取消了僧侣们欠交的税款,并为神庙开辟了新的财源,对神庙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给僧侣们带来了一系列好处,所以很快赢得了僧侣们的敬仰。于是僧侣们写了这封感激信,并用三种字体写的两种文字刻在这块黑色玄武岩碑石上。
小小的罗塞塔城,由于有了这块借以解开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碑石而举世闻名。不过,这块著名的碑石早已不在该城,它被收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