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好几年的《冬吴相对论》,当这个节目结束时,甚是想念。当喜马拉雅推出梁冬的《梁注庄子》时,毫不犹豫花199元购买了他一年的《庄子》解读节目。
在《梁注庄子》的某期节目中,梁冬谈起他的个人成长之路,和今天学到责任分散效应理论一结合,发现梁冬的“发迹”正是实践了这个重要理论。
责任分散效应(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出现“责任分散效应”时,行为主体受到六种心理因素影响:利他主义动机、社会惰化、从众心理、道德因素、法不责众心理和人际关系相互作用。
然而,在群体失声时,递上关键的台阶是多么的有力量。
话说当年梁冬在北京广播学院读书,有一次,一个外校教授给他们上课。原本教室旁边有一间专供老师休息的房间,不巧的是,那天那个房间被锁上了。课间休息时,教授发现没处休息,只好尴尬地站在讲台上。
因为是外校教授,同学们也都不太熟悉,一下课,便四处散开,自顾自地聊天嬉闹去了,独留教授一人站在教室。
梁冬看出了教授的尴尬,上前走到讲台上和教授聊了起来。
“哦,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啊?”
“梁冬,广东人”
“会讲粤语吗?”
“会,我小时候.....”
十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就这么愉快地度过,直此这位梁冬同学的名字印进了老师的脑海。梁同学倒是像没事般地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直到1998年梁冬毕业,那位两年前和梁冬聊过天的教授刘长乐先生,已经去香港创立凤凰卫视。
当凤凰卫视开拓大陆市场,急需一些会讲粤语又懂中国国情的记者时,“梁冬”这名字很快浮现在了刘长乐董事长脑中,于是梁冬顺利进入凤凰卫视当主持。
梁同学的人生从此开挂,离开凤凰卫视继而成为百度副总裁,然后创立正安中医......
当刘教授尴尬地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同学们似乎都觉得这事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然而,当“群体无能”时,梁冬的上台解围则适宜地助自己脱颖而出。
再个大家讲个身边人的故事,一个朋友的天津同学,名叫王若文,读大学时有个外教老师,发现连续好几天没来上课,打听下来,说老师生病了。这个王同学听说此事后就直奔医院看老师去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八十年代,一个外国人在天津的一家公立医院看病是什么滋味。当这个老师看到王同学出现在医院的时候,老师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在王同学的翻译及细心照顾下老师很快恢复了身体,也正是这关键的一步,让这个外教回国时把这姑娘带回了加拿大。包吃包住包学费,这在八十年代是很多人削尖了脑袋也难以碰上的好事。
关于这个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比如大家围在一圈开会,领导balabala讲了一上午,最后总会礼节性地问:“这个,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很多人会把头深深地埋下,生怕被领导点名发言。
殊不知,第一个发言的人是最赚便宜的,一方面给替领导解围,给领导面子,领导会欣赏你;其次,因为大家都不愿意讲的情况,你跳出来讲,同事们一般不会挑剔你,只会理解你,感谢你。一石二鸟的好事干嘛不干呢。
通过这个责任分散效应理论,大家知道面对群体无能时该怎么办了吧,千载难逢的机会或许就在此,好好把握吧!
我是幸容,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