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冥想有大半年了,还是第一次读有关冥想的书。没想到随手翻开的这本安迪·普迪科姆的《十分钟冥想》,竟是一本极简单又好读的入门书,它不仅加深了我对冥想精髓的理解,更帮我找出了不少日常修习中常犯的错误。
提到冥想,没接触过的朋友也许容易将它与某种宗教仪式联系在一起,认为冥想就是盘腿静坐或吟经诵文。其实,冥想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形式,确切来说它是一项技能,一项训练人在嘈杂繁忙生活中不为外物所扰,能维持内心平和的定力。冥想能养护人心灵,帮我们发现和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头脑空间”,抛开当下情绪,获得来自内心深处的富足与宁静。同时,冥想它也是一项关于觉醒训练的体验,它可以赋予人更敏锐的洞察力,让我们在专注与静默中觉察并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会与当下的自己和平相处,重获轻松愉悦的自在感。
冥想好处很多,它能减少人负面情绪强度,可以缓解焦虑,解除压力,改善睡眠。半年来的自行练习,我也体验到了它所带来的各种妙处,如更充沛的精力、更清醒的头脑,睡前冥想还有利于身心放松,提升睡眠质量等。不过有时的练习也会出现偏差,效果不尽人意,好几次冥想到中途,因心烦意乱始终无法安定,最后选择了放弃。以前我很不理解其中原由,今天终于找到了答案。
冥想真正追求的,也许并不是某种静而空的状态,而是更好地“看见”自己。以往练习我容易陷入一种怪圈,越是心浮气躁想要放松,心中升腾的杂念就越多、越难平静。今天读这本书才真正明白,原来冥想并非安神定魄的万能神药,它只是一个帮助人觉知自我的工具。
正如作者师父所言,冥想它不是思考,它所做的不过是将一道明亮的光照射在我们心灵上而已,它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一切,这道明亮的光就是觉醒。不过光照之处也会包含我们心灵中比较阴暗的角落,那里有我们不喜欢、不愿面对的一些东西,出于本能,我们会不自觉地抗拒它,想方设法想要压制它,所以焦虑的念头就层出不穷,最终陷入“越抗拒、越焦虑、越难心安”的困局。
冥想是一种心灵训练,它目的不是要我们去控制想法,而是要让思维流动起来,去寻找一种新的平衡。很喜欢书中关于“蓝色天空”的比喻,即无论我们感受如何,心灵的深层本质就像蓝色的天空一样澄澈而宁静。当我们因为某种原因情绪不佳或心怀苦楚时,就像天空里布下的阴云,心情越不好,云层就越厚,越让人感到烦闷压抑。
冥想真正要做的不是帮我们驱散阴云,而是教我们搬把椅子,安静地坐在自己这所心灵花园里,静看云卷云舒。所以,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情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静观这些想法和情绪,看着它们流动。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原来有些云蓬松柔软、洁白无瑕,有些灰暗阴沉、雷电重重,可是不管怎样,它们都会慢慢飘散,最终真正属于我们的还是心灵这片天空。
能否看见自己心灵的底色,取决于我们当下的感受和心情,因为它们就是那些云朵,如果我们只是忙于处理想法,那蓝色的天空就会暂时被云层遮蔽。情绪的存在是一时的,但我们心灵的天空却可以始终是蓝的。其实我在冥想中常犯的错误,就是将关注点放错了地方,一心想着驱散云层,以致本末倒置忽略了最重要的静观修心。
如果想让自己每天神清气爽,生活多份淡定从容,不妨抽出十来分钟,也给自己设定一个拥抱自我的时刻。也许,从此你也会爱上冥想,爱上这份清醒、平和与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