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喝茶,讲究一个“品”字。
关于这个“品”不仅是对茶叶好坏的鉴赏,更是一种情趣和优雅。
与茶相关的事物,则是承载这种优雅的载体,山清水秀、诗情画意、舒适安静、趣味盎然、茶香幽幽,好不惬意……
我国的茶文化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历经唐代的兴盛发展,到了宋代成就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所以历来有“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
从茶艺与茶道精神来讲,唐宋时期成就了茶文化的经典内核。这不仅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关联,更为关键的是其理论水平的发展水平。譬如唐代,茶圣陆羽所撰的《茶经》,已经成为古今茶文化理论的领袖之作。
唐代时期以煮茶为主流烹茶方式,而宋代茶艺则在此基础之上创造出另一种饮茶方式——斗茶。
所谓斗茶,又称茗茶,它是古人聚集一堂品茶并评价其品质优劣的一种集会形式。斗茶的兴起主要源于宋代皇帝对于茶事的热衷,追求茶的品质之上乘。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此带动了这一时期特殊的饮茶风气。
从社会层面来看,茶事鼎盛时期一般都呈现由中间向宫廷和市井上下两层发展。即从最初的达官显贵专属,到后期的全民皆用。
早在宋朝建立之初,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皆以饮茶为当世之风尚。而随着宫廷贵族饮茶之风的盛行,民间也兴起一股“茶热”,于是,茶肆(类似茶馆)开始大规模普及。
这种场景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着巧妙的反映,其中,在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繁华与热闹气氛的烘托下,分布于街边的茶肆生意兴隆,客人络绎不绝。
对于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而言,“茶是平凡的物质存在,又是高尚的精神享受,茶是百姓的寻常必需,又是国家的经国大事。”
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饮品之一,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评论,喝对茶更有益身体健康。
喝茶,要讲茶道,还要讲体质。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宜的茶也不同,茶也分寒性与热性。
凉性的茶:绿茶和青茶中的清香铁观音,由于发酵程度比较低,属于凉性的茶。
中性的茶:青茶中的乌龙茶之传统铁观音、大红袍,属于中性的茶。
温性的茶:普洱茶属于温性的茶。
热性的茶:红茶(特指中国产红茶,如宁红、滇红、祁红等)属于全发酵茶,刺激性小,热性。
黑茶类:(茯砖、六堡茶、普洱熟茶等)为后发酵全发酵茶类,热性。
在目前自然环境被污染的情况下,小编建议久居在城市里的人们,应该多喝茶。
当然小编一直崇尚喝自己喜欢的就好,小编肠胃也不好,但这两年常喝庐山云雾茶(绿茶),也没觉得体质不好,反而肠胃更好了~嘿嘿
与茶结缘,人之幸事,莫过于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