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优选】
2022中考浙江杭州卷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40 分)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采访”的相关知识。请以“采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叙述某次采访的经历,可以想象采访某个人的情景,也可以谈谈你希望采访某个人的理由。采访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你熟悉或陌生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或艺术作品中的人物 ;可以是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平凡的人……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 600-800 字;
(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2022中考湖北荆州卷
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三个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话”是最常见的: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与自然对话,有面对面对话、书信往来对话、网络对话,还有天宫对话。可以与当下对话,也可以与过去或未来对话。
(1)请以“有意思的对话”为题写一篇作文。
(2)有的对话有意思,有的对话有意义,有的对话令我们警醒,促我们成长,催我们奋进。请以“从一次有意义的对话说起”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3)从张养浩、欧阳修、宋濂或尼摩艇长中选择对话对象,展开你的想象,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选定的题自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题型观察】
植根课本。此类题型看起来很“面熟”,它们与教材中的“活动·探究”单元任务、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是“近亲”。这样的作文题,充分利用了课本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落实了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实践”的评价要求。
指向生活。从提示语可以看到,两个作文题目都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无论是叙写采访经历、采访熟悉的人物,还是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对话,都是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于经验中选材,于熟悉处立意。
整合话题。“整合”是教材编排理念,也是学业评价导向。仔细观察这两个中考作文题,会发现它们都整合了教材中的多个写作训练项目。杭州卷包含了八上“新闻采访”和七下“写出人物精神”两个写作训练,荆州卷则是八下口语交际“应对”加“撰写演讲稿”和七上“发挥联想与想象”的融合体。
【名师破题高招】
寻本溯源破题。课本是此类作文题的根源,回归课本可以寻觅到破题之径。如浙江杭州卷“采访”话题作文,可以从八上第一单元任务二的提示语中找到写作方法。“采访要有针对性,采访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就启发我们在做人物采访时,可以聚焦人物的精神或情志设置问题链,构建写作思路。而荆州卷的“对话”,脱胎于八下口语交际“应对”,二者的共通之处是要理解对方的话语,把握对方观点,在此基础上做出反应和对答。
转轴拨弦立意。无论是“采访”还是“对话”,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都不是熟悉的行为领域。面对稍显陌生的话题,出彩之道是“转轴拨弦”,把立意拨转向日常生活。如杭州卷的“采访”话题,考生可以锁定熟悉的人物作为采访对象,提炼人物精神品质,选取典型事例,想象采访场景。可以选择身边的亲朋密友,也可以选择书籍、影视剧中的人物;可以穿越时空和孟子辩论、与李白谈诗,还可以变换身份对话红军,体验清洁工作。
打破常规拟题。“好题一半文”,话题作文可以尝试在拟题时使用陌生化语言。如浙江杭州卷作文如写采访孔子,可以设题《圣人说》;采访革命英雄,可以设题《鲜红的岁月》;采访清洁工,可以设题《微尘闪耀》等等。还可以引用诗句或名言为题目,呈现诗情画意。如荆州卷作文,写对话自己,可以设题《此时无声胜有声》;对话大自然,可以拟题《最抚凡人心》等。
【2023命题预测】
1.如何面对网络的不同声音。网络时代,各种信息充塞生活,不同论调相互矛盾。身处其中的我们也要具备怀疑的精神,怀疑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真知去伪存真;怀疑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理性,更加通透。请围绕“怀疑”这一话题,自拟题目作文。或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如《我也曾怀疑过》;或探讨怀疑精神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如《怀疑让我更 》。(此命题创意源于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2.我与他人。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对手”,或者与其辩对错;或者与其争高低;或者与其比输赢。面对“对手”需要勇气;战胜“对手”需要技巧;团结“对手”需要胸怀和智慧。请以“对手”话题,自拟题目作文。或讲述自己遭遇“对手”的经历和收获,如《我赢了》或《我输了》;或思辨“对手”与我的关系,如《如此“对手”》。(此命题源于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辩论”)
3.感恩社会,担当责任。在生活中,我们被浓浓的爱包围却无所知,我们习惯了被爱而不知感恩;我们遭受一点点打击就抑郁颓废,我们该担当责任却用各种理由推诿……于是emo不仅是青年人的口头禅,也成了生活常态。请从“感恩有你”“担当责任”中任选一个话题,自拟题目作文。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体验,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此命题整合七下综合性学习“天下家国”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中考实战演练】
舞台上的演员们在一颦一笑中诠释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舞台下的观众在欢笑和泪水中感受人生的千姿百态。都说“人生如戏”,其实,现实生活比舞台上的戏剧更精彩。
结合你真实的生活经历,以“看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写舞台上的“戏”,也可以写生活中的“戏”;可以写对“戏里戏外”不同人生的思考,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抒发生活感想……
写作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或戏剧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高分选材立意】
角度一:
艺术之戏,多重感悟
戏曲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经过剧本的重构和演员的表演,总会让人在看戏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感受。比如,现在的年轻人通常不喜欢看戏,总觉得这种艺术形式比较古老。不喜欢是常态,从不喜欢到喜欢就有了层次感和波折,就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传统的戏曲艺术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解读戏曲的价值,可以提升文章的思维深度;舞台上的演员演绎的是剧本中的角色,而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一些同样的影子,从戏中人写到身边人,甚至写到自己,就在无形中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艺术回归生活,是对戏曲艺术的更深刻的思考,写戏也是写人。
角度二:
生活之“戏”,丰富多彩
“戏”的含义越来越生活化,“戏精”已经成了普通人的一种调侃,生活中也不乏精彩的好戏。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我们时常能看到许许多多或轻松幽默或乖张奇异的表演。这些人的表演也是一出出戏,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可以写身边人的一些带有表演色彩的生活片段,从中提炼人物的性格;可以写网络上看到的印象深刻的一些视频,从局外人的角度思考视频中人物的“表演”会给青少年带来怎样的影响;还可以直接设定生活作为舞台背景,思考“我”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该如何演好自己的戏。从生活中看戏,可以看到戏中人不同寻常的一面,也就能看到人生的五光十色。
【状元片段】
片段1:
我正看得起劲时,突然听到身边传来一些奇怪的声音。我一扭头,看到站在我旁边的三轮车上的一个小女孩正对着车上的窗户“咿咿呀呀”地唱着什么。原来她是把车窗当镜子,正跟着台上演员学唱戏呢!只见她一边跟着舞台上的演员哼唱,一边扭动着自己的小胳膊小腿,那姿态虽然看起来很滑稽,但是那种投入的劲头让我怎么也笑不出来。随着她的声音越来越大,周围人的目光都开始聚拢过来,她站在那小小的三轮车上,俨然是梨园里的“角儿”。这时我想起来卞之琳的一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一时间,哪里是舞台,谁才是演员,我居然有些模糊了。(选自李想《戏里戏外》)
片段2:
小时候我总跟着奶奶去看戏,因为奶奶总给我买冰糖葫芦吃。奶奶坐在板凳上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上的演员。而我倚在奶奶的身上一边吃着糖葫芦,一边昏昏欲睡。
又一次看戏,我刚要睡着,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涌进了我的耳朵,我顿时清醒。看着戏台下面人山人海,我不由得对戏产生了些许的好奇。我扭过头看向戏台,看着台上的一群演员披坚执锐,表情严肃;他们的脸上画着花花绿绿的彩妆,就像老师画的画一样漂亮;听着那婉转悠扬的戏腔,我第一次感到如此的动听。虽然幼小的我听不懂唱词,但他们的动作、表情是那么地形象生动,我逐渐地被吸引了。(选自龚文语《戏曲中的传承》)
片段3:
周末的上午,全家大扫除。我正在楼上拖地,忽然听到楼下一声巨响,紧接着传来一声惨叫,吓得我赶紧奔下楼去:原来是爸爸在叫。只见他抱着脚坐在地上,面部扭曲得像喝了杯苦瓜汁一样,嘴里不停的叫着:“哎呦哎呦……”在他旁边,有几个小纸箱子杂乱地在地上躺着。这时妈妈和姐姐也闻讯赶来,看到这样的场景顿时愣住了。“这个小箱子刚刚绊了我一下,脚扭了。”爸爸一看见妈妈就开始控诉箱子的罪过,而且高高地抬起自己的伤脚给我们看。我们三个面面相觑:那好吧,剩下的活儿只能由我们来干了。终于干完了,我精疲力尽地躺倒在沙发上,忽然瞥见爸爸正拿着水杯在院子里溜达。看他悠闲的样子和利索的步伐,我全都明白了:刚刚是老爸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呀!(选自袁思颖《“戏精”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