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学习了用兴趣记录表和目标管理表来找到阅读方向、明确阅读目标。
同时,也了解了阅读的三种方式和选书买书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攻克阻碍知识进入大脑的第二道关卡:注意力管理问题。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回答一个趣味问题。
假设在一节课上,班主任突然宣布要突击考试,而且考的还是上个月学过但一直没有复习过的知识。请你猜一猜,在这场考试中,哪个同学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B.擅长做笔记的小红
小红上课时认真地划出重点,课后还把书本的内容系统地整理到笔记本上,不断温习。知识在反复回顾之后被她深深地记在了脑子里。所以,考得最好的不是最聪明的小明,也不是求知欲最强的小李,而是擅长做笔记的小红。回顾自己的求学生涯,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呢?学霸比别人学得更好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更懂得如何整理知识。
学会做笔记不仅能够帮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增强注意力,还能帮助我们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的素材库。
看看这些是不是你的情况:在阅读的时候,觉得这个观点很重要,那个句子也不错,最终书被划得乱七八糟,根本找不到重点。
或者是盲目地摘抄书本的内容,其实并没有记到脑子里。
额,是的,感觉中枪了。
其实,这样子做笔记的方式是错误的。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发挥笔记最大的效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简单又高效的笔记到底该怎么做吧。
小张最大的爱好便是阅读,最近,她觉得自己事事不顺,心情也特别沮丧。她决定找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学习在低谷期调整状态的方法,让自己振作起来。
在开始选书之前,小张先在兴趣记录表和目标管理表上记下了自己的兴趣点和目标。
最终,她选择了一本叫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的畅销书并开始阅读。这会儿我只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还是先看看目录,再大致翻一翻这本书,看看能有什么初步的发现好了。
小张先花五分钟大致地把书浏览了一遍。这本书大概有四个部分,分别讲述关于自律、爱、成长、恩典相关的内容。除此之外,书中出现得最多的关键词是直面问题、心智成熟和自我完善。
我的阅读目标是想要总结出方法,帮助自己调整好心态,在这些关键词里,我对于”直面问题“最感兴趣。
带着这样的目标,小张翻开了第一章的第一小节。
还有十五分钟的阅读时间,必须更加集中注意力了,之前试过的用笔指着文字往下读的方法效果不错,还能一边提醒自己做笔记。
小张用笔读法开始阅读,很快,她找到了一个关键词。
诶,自律这个词在这一章出现的频率很高啊,先圈起来。
小张继续往下阅读。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这句话对我很有启发,要把它用横线划出来。
再在旁边标记一个○,代表观点性的内容,这样下次翻书时,能更好地找到标记点。
等等,这个“神经官能症”是个什么症状,等会我要查一查。先把它划出来。这个是有疑问的内容,就在旁边标记一个?吧。
十五分钟的阅读时间过去了,小张读到了最后一段。
这两句就是这一小节的核心总结了,很重要呢,等下要把这段记到笔记本上,先贴个标签。这两句就是这一小节的核心总结了,很重要呢,等下要把这段记到笔记本上,先贴个标签。
小张往回翻了翻自己标记过的内容,心里想:这下子,有用的内容都清晰起来了呢。虽然小张的阅读时间只有短短二十分钟,但她却利用速读划线法有效地进行了内容筛选。
你能总结一下小张是怎么使用速读划线法的吗?
先是看目录,迅速翻了一遍书,随即找到关键词。然后,带着自己的阅读目标,按照“观点”“疑问”“关键词”的分类来筛选内容。
是的,我们用一张图来概括速读划线法。
不过大家要注意噢,要进行有选择地划线,不然重点太多就等于没有重点了。注:划线内容的比例最好不要超过全书内容的20%。
划线后,书本内容是更清晰了,但我要怎么记住这些筛选出来的知识呢?总不能随身带着一大本书吧
问得好,想让知识进入到长期记忆中,我们还需要用一元笔记来积累自己的素材库。
阅读后的回顾,是帮你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甚至以后转化成行动的关键一步。
在这个步骤里,一元笔记法能够帮你整理书本内容、记录自己的观点,形成阅读素材库。
“一元”的意思,就是将所有的阅读笔记,都写在同一个笔记本之中。
信息一元化的好处在于,既简单,容易坚持下去,又能够把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模糊想法“封装”进大脑,方便调用。
我们来继续看看,爱读书的小张是怎么利用一元笔记法来整合她读过的内容吧。
小张利用速读划线法,在两天的碎片化时间里就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读完书后,小张压抑的心情缓解了不少,她掏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准备把书中有用的观点记录下来。
她开始查阅自己贴过的标签,翻到第一个标签页的内容就是关于自律。这段关于自律的内容就很好,让我能够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自律,我要把这个观点记下来。
在记录的过程中,小张想对笔记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分类,方便日后回顾。
对了,就沿用我在速读划线法里用过的符号吧!用○代表作者的观点,●代表自己的观点。
把感想写出来之后,感觉自己更有勇气去解决问题了!
除了能让我有感想的内容之外,这种打动我的句子也值得记录,或许也能成为我以后写作的素材呢!
还有什么值得记录到本子里呢?再想一想。对了!我还能把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也记下来呀,之后可以和书友们一起探讨。
一个小时后,小张完成了自己的一元笔记。
真棒!感觉书中的精华都浓缩到这几页笔记中了,还输出了观点,真是太有成就感了。
原来速读划线法做的标记能这么方便地把内容转化为一元笔记,感觉操作很容易。
我们再来看看小张做的笔记,总结一下一元笔记的用法。
调查一下你的阅读习惯。请问你习惯哪一种做笔记的方式?
喜欢边读边记的你,老师建议你把速读划线和一元笔记法结合在一起,用A4纸代替本子。
也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一边划线,一边把感想和观点记录到A4纸上。
在有时间的时候,再把A4纸装订起来,妥善保管就可以了。
这个方法是来自学员强帅的分享,大家可以试着用起来哦。
可是,有时候我就是纯粹的兴趣阅读,并没有那么多疑问或感想啊。做笔记并不是死板的,关键是思考什么样的笔记能满足自己的阅读目标。
我们来看看小张在不同的阅读场景下,都做了什么笔记吧。
不知不觉,小张养成了每周至少看两本书的习惯,有些是单纯地兴趣阅读,有些阅读则是工作和学习需要。下面,我们来进入小张的阅读场景,来看看她在阅读过程中都写了一些什么笔记吧。
【场景一】兴趣阅读
小张和妈妈去逛街,走在街头,看着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她对一个城市的布局产生了好奇。于是,她选择了《纽约:一座超级城市是如何运转的》来作为兴趣读物。
兴趣点:城市。阅读目标:了解一座城市是怎么运转的。
阅读方式:兴趣阅读。
这本书的图片很多,那我也可以用画画的方式来做笔记,想想就觉得很有趣(*^▽^*)。
不知不觉,在阅读过程中,小张画出了一页的“图画笔记”。
原来城市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每个部分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现在,看到铁路上的火车,一下子能辨认出哪些车厢类型里面可能会装什么货物了,以前还从来没留意过。
读完书后,看着自己做的笔记,小张对于熟悉的城市景色又有了新的感受。
【场景二】浅层学习
小张想要学习经济学,因为她完全没有经济学的基础,所以决定从入门级别的基础读物开始学起。于是,小张选择了较为贴近生活的《牛奶可乐经济学》。
兴趣点:生活中的经济学。
阅读目标:了解经济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并能和朋友聊天。
阅读方式:浅层学习。
这本书主要是用经济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常见的事儿,有很多案例,还挺好理解的。
第一次接触经济学内容,还没有太多想法,我就先把基本的概念和自己的疑问给记下来吧。
呼~积累了不少新的概念,可以尝试着带着这些经济学概念来观察自己的生活了。
看完这本书后,小张运用书里提到的经济学概念,尝试着分析了一下自己最近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
我身边的经济学分析
Q:为什么新来的小李的工资是10k,而我在今年加薪后只有9k呢?
A:从竞争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则来分析,我所在的岗位工作内容也比较固定,因此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也趋于平稳。但是小李刚毕业,工作热情比我高,可塑性更强,或许公司认为他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那我应该更积极地找自己新的价值点,让公司看到我在盈亏平衡点之上能创造的更大价值。
【场景三】深层学习
小张的上司给她布置了一个任务:深入地学习如何组织一场好的会议,并且将自己学到的方法分享给同事。小张意识到,要达成这个目标,一本书的信息量还不够,于是她买了一套《向会议要效益》系列书籍。
阅读目标:学会一套系统的会议组织技能。
阅读方式:深度学习。
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系统地学习,不仅总结出方法论,还得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写一些分享。
小张花了一周系统研究这套书籍。
一周之后……
最后,再把笔记的内容梳理一遍,总结一个思维导图吧!让知识体系化,记得更牢。
这样一来,下周给大家做分享,心里就更有底了。
两天后,小张根据自己的读书笔记在公司进行了会议方法分享,获得了老板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同样的做笔记方法,阅读目的不同,输出的笔记内容还真不一样!
这两个做笔记的方法并不死板,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场景和阅读习惯来进行调整。
只要坚持下去,素材库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能看到质变的效果。这样说来,除了提高我的阅读能力之外,做笔记还能让我在其它方面也有突破吗?
是的,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还能为你带来两大能力的升级。
能力升级
坚持做笔记能帮助我们提升两大能力:一是思维能力升级,让我们能与作者对话;二是写作能力升级,让我们能轻松写出文章。
随着有效阅读的增加,你对于书本的理解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强。
同时,随着你的阅读素材库积累得越多,可供写作的素材就越丰富。
这样一来,在写作的时候,你就能轻松地做到“下笔如有神”。
这些都是老师自己亲身实践过后的经验之谈,在坚持积累了很长时间之后,回首过去,发现自己已经比来时进步了太多太多。
比如说,在刚开始线上教学时,为了更好地给大家授课,我研究了不少关于教育的书籍。
一开始,和大部分初学者一样,我的读书笔记也大多是摘抄的内容。
○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知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应用,在于人们对它的积极的掌握,即存在于智慧之中。
○教育是将历代累积起来的思维传递给学生,我们充满热情地相信它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知道它可以让每个孩子拥有更好的生活。
渐渐地,读的书多了,我在阅读中产生的观点就越来越多,甚至有了“和作者对话”的感觉。
● 教授课程,我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确保他们掌握了有效的事实性知识。
● 书里提到: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好奇心,但是外界对于好奇心的压抑和扼杀,导致大部分人丧失了对周围世界提出有意义问题的能力。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应该自己先培养好奇心,意识到原来自己想当然的事物不是自然发生,而是后天习得的,再去影响学生。
到现在,翻一翻自己多年来积累的阅读笔记,我发现,利用自己已有的素材,一篇文章轻松地拈手即来。
我们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还在传递些什么?
诚然,教育是将历代积累起来的思维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方式,但是,传递事实性知识只是我们要做的最基础的事。
真正要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这世界仍有无限的未知,浩瀚的精神财富,等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让大家在能够独立思考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将知识的火苗传递下去。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界变得明亮。
发现了吗?这段文字内容,是用前两段积累的素材转化而来的。
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保持阅读,坚持做笔记,你也能做到轻松地用笔记“变”出一篇有深度的文章。
做笔记的方法看似简单,但往往正是这些简单的办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够为你带来能力的飞跃。
让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知识:
最后,别忘了今天的挑战任务:“速读划线&一元笔记”,也就是对今天学到的做笔记方法进行运用。
坚持做读书笔记,就从今天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