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想让孩子乖乖听话,让他干啥就干啥。孩子不愿意配合时,就把责任怪到孩子身上:越长大越不乖!总之,一切都是孩子的错。然而,如果家长只是生硬地讲道理,却不懂得说服的技巧,怎么可能让孩子听进去并愿意配合呢?
如果家长想要说服孩子,就要懂说服的技巧。《影响力》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延续社会心理学领域六大原则,写了《说服力》这本书,讲述了说服不能说的秘密。
正如罗伯特·西奥迪尼在书中所言:“说服力是一门科学,但它时常被当作艺术,这是个谬误。有些人认为自己对说服力一窍不通 ,甚至无法哄小孩子玩玩具。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理解说服力的心理学根源,并且通过运用合理的方法,成为说服力专家。”
由此可见,当家长懂得说服的技巧,就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乖乖配合。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书中内容给我的育儿带来了很多启发。
我的收获
一、想要孩子珍惜什么,就让孩子缺少什么
杜威说: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当人们得知某样东西很稀少并且很难得到时,就越渴望拥有该物品。因此,当你想要对方珍惜某样东西时,就使劲强调该物品的稀缺性和唯一性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喜欢和珍惜什么,总是一边不停给,一边跟孩子说要好好珍惜。但往往孩子要么弄坏要么弄丢,总之不重视东西的价值,也不领家长的一片情。显然,家长的这种做法是没有效果的。
想让孩子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也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更不要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同时最最重要的是让他在行事过程中伴有愉快感、成就感和自尊感——这无论在学习还是其它事情上,都是普遍适用的。
比如,如果孩子不喜欢喝豆浆,那么家长就不要强迫孩子硬要喝完,而是适当剥夺她喝豆浆的权利。让她知道不是因为她不要喝才不给她喝,而是因为她浪费豆浆而惩罚她不给她喝。让她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喝,激起她对豆浆失而复得的珍惜感。
家长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守不强迫原则,这样才不会把目标物推到孩子的对立面,引起孩子的厌恶甚至敌对情绪
二、想要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品质,就先给孩子贴一个这样的标签
最近,“贴标签”一词非常流行,很多育儿作者都在文章中批判“贴标签”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然而,凡事物都有两面性,就看你把“砒霜”当作毒药来使用还是当作治病的药来服用。所以错的不是“贴标签”这一行为,而在于人们使用它的方式。
合理、正义的“标签法”,就是将与孩子自身能力、经历和性格相适应的某一特质、态度、信念等标签标记在他身上,然后对他提出与标签相符的请求。
一项研究发现,当老师告诉孩子们,他们看起来非常重视自己的字好不好看,结果这些孩子真的会花更多的时间练字,而且他们不知道周围有人在观察他们。
因此,家长如果想让孩子拥有勇敢的品质,就在事前给孩子贴上勇敢的标签。比如在打针前,告诉孩子“我记得,你上次打针虽然很疼但是忍住没哭,非常勇敢”。让孩子知道他们已经拥有勇敢的品质,通过进一步强化,从而塑造出他们优良的品行。
三、想要孩子乖乖做什么事,巧用“因为”这个词
电影《绿野仙踪》有这样一幕电影剧情:小女孩多箩西和她的朋友们,在黄砖路上历尽艰险,就是为了得到奥兹男巫的帮助,因为男巫成功说服了他们,他们相信男巫既仁慈善良又法力无边。小伙伴们一路唱着歌“因为因为因为因为因为/因为他有奇妙力“力量”。
研究表明,当你试图说服他人时,可以多让别人说说理由。在让别人找为我们唱赞歌的理由时,其实是一个很棒的让对方自己说服自己的过程。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不要玩插线板,家长可以反问孩子,让孩子自己说原因。他们可能会说:“插线板有电,会触电,很危险”、“如果用湿的手去摸插线板,会冒黑烟”。在说这些原因的时候,孩子的声音通常会越来越低,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说服》这本书告诉我们:当请求者没有说明理由或者理由很牵强时,被请求者的答应概率很低。但是,当请求中的理由合理正当,就会大大提高答应的概率。
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吃饭、睡觉,那么不要说“现在就来吃饭”或者“马上去睡觉”。而是改成“因为明天要上学,要早起,所以现在要睡觉了”或者“因为如果你现在不吃饭的话,待会就没有力气玩了”。总之,你要给这个行为加上合理的原因。不过,“因为我说了你要这么做”可不是一个好理由。
另外需要注意,对孩子提出的请求不要太大太复杂,一方面如果请求太大,孩子会知难而退;另一方面如果请求太复杂也不符合孩子的思考能力。这两种情况下,说服往往失败。
书中还有很多的说服技巧可以运用到育儿过程中。说服之术因人而异、千变万化,但说服之道就那么几个,包括好感、互惠、社会认同、言行一致等。无论你想说服孩子、家人、同事还是客户,学会并掌握这几个原则能让你的说服力如虎添翼。
我的践行
一、打卡作业与育儿紧密结合
在整个创作模块,我的打卡作业都与我的育儿定位紧密结合。应该说,我一拿到书,看了目录之后,就产生了写育儿系列文章的灵感。
这样做,既能让我时刻思考把别的领域的知识迁移到育儿领域,始终聚焦自己的定位,而且因为我确定了写育儿系列文章之后,反而每一次打卡都目标明确。只要找出两三条说服技巧,适当改造一下运用到育儿过程中,就有了一篇打卡文章的雏形。也为我后续打卡节省了很多时间。
另外,我的每一天打卡文,都能成为我将来育儿创作的素材。很多内容扩写之后,就可以成为一篇育儿文章。这也是我后续要做的事情。
二、搭建自己的知识树
猫叔说:卖是最好的学。
有实力的已经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没实力的开始默默梳理自己的成就事件。
没实力的我也开始思考我能分享什么,我能给别人带去什么价值。借着这个机会,我开始了一直要做却迟迟没有动手的理论建设——建立自己的育儿知识树。
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所以自己把自己给吓住了。一颗小树从来不是一夜之间长成参天大树的。那么分解目标,一点一点来。先把树干搭好,再逐步添枝加叶。
《说服》说服了孩子,也说服了我,下一步,我要说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