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国家曾使用不同的金属作为交换的媒介。铁曾经是古斯巴达人的商业共同媒介;铜曾经是古罗马人的商业共同媒介;黄金以及白银曾是所有富裕以及商业国家的共同媒介。这些金属在最初用来作为交换媒介的时候,似乎都是粗糙的锭条,并没有加任何标记或者铸造。依据普林尼引用古代历史学家蒂米阿斯的话:直到瑟维雅斯图利阿斯的时代,罗马人并没有铸造的货币,而是使用未加任何标记的铜锭购买他们所想要的东西。如此看来,那些粗糙的铜锭,就是那个时候当作货币使用的东西。
在这种粗陋状况下,金属的使用,有两个非常大的不便。其一是难以衡量其重量;其二是难以对它们进行测量。贵重金属的分量稍有不同,就会造成价值上非常大的差异。假如要准确地衡量这些金属,最起码需要非常准确的砝码以及天平。衡量黄金,更是一种非常精确的工作。当然,粗劣的金属在衡量上出现了一点的差错,在价值上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毫无疑问,没有仔细称量的必要。假如有一个穷人,每次他需要购买或者出卖只值一点钱的商品,他就需要去称量出这一点金属的重量,这就不免让人觉得麻烦极了。然而检验的操作就更加困难,更加乏味。除非把那一部分金属,加上合适的溶剂在坩埚里刚好熔化,否则得出来的所有结论都是非常不准确的。在建立铸币制度之前,人们就需要进行这种乏味而困难的工作,否则他们就常常受到极大的欺骗以及诈骗。他们卖出自己的货物可能获得的却是成分中掺了最为粗劣以及最便宜的银或者铜,而无法获得一磅纯银或者纯铜,即使它们在外表上已然做得和那些金属非常像。为了防止这种欺骗,使交换方便,继而激励各种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所有较进步的国家都发现,非常有必要在那些已经被通用于购买货物的金属的某一些分量上,加盖上一个工印。这也就是铸币的起源,也是那些作为铸币厂的公共机构的源头。毛料和亚麻布的检查以及盖印机构,性质与其完全相同。都一样是要通过一个工印来确保市上不同商品的数量,划一它们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