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结束全文后的感悟:这篇文章终于写完了,突然有种莫名的如释重负,话题实在太大了,问题实在太严重了,在我发现问题、阐述问题后发现根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我对中国婚姻的现实面越来越担忧。
我知道这不是我该考虑的问题,但如果没有人去考虑这个,任由它慢慢成形的话,未来的婚姻模式会呈现出怎样可怕的社会问题,真的是难以想象的。
(一)
说起婚姻,现在很多人会想到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恕我不客气的说一句,现在这句话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伪命题!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因为现在的人大多认为爱情不等于婚姻,没有爱情两个人照样可以结合在一起。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正如这篇文章的标题一样残酷,但有时候我们觉得耸人听闻的判断正在变成事实,当我们还在不知所措时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变了。
开始有这个认知是因为一个群里的聊天,这个群相比一般的群文化程度偏高,从名牌大学毕业的比比皆是,清华北大的也不在少数,要说这个群相当程度地代表了中国当代高智年轻族群的一代一点不为过。
我在这个群里一直处于潜伏状态,直到一天谈论到了“婚姻是否就是交易”,群里的人大部分的观点是三点:
一、婚姻本质上就是交易契约,不存在任何爱情可言,当然不排除有这可能性。
二、一切瞒得了对方的出轨,不给对方带来任何伤害,就有其正当性,并不为过。
三、对婚姻的看法就是一个社会活动,愿意参与的人怎么样都是自己的选择标准,应该有足够的自由,而不是什么公序良俗。
这让我再也忍不住要上岸冒泡了,我的观点是排除任何其他因素,在如今这个社会,爱情是必要的基础,这样才有可能带给结合的双方带来一个和谐的婚姻,给他们的孩子一个模范父母。
可是到了最后我竟无力反驳。
回过头来想一想,既然“婚姻就是交易”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基础认知,那么即使再正确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也并不以为然了。
婚姻到底是不是交易呢?
不管是当年《非诚勿扰》里马诺的那句“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还是当今婚姻的条件男方必须有房有车有好工作,再到婚前的财产公证和结婚时订立的那纸婚后契约书,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婚姻就是交易啊!
那么这种交易就是婚姻的本质吗?
当然不是啊!婚姻的本质难道不应该是你们在婚礼殿堂上的那句:“我愿意娶(嫁)你为妻,和你结为一体,爱你、安慰你、尊重你、保护你,像我爱自己一样。从今时直到永远,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我会始终忠於你,直到离开世界。”
而现在,这句话现在更多的变成了一种形式上的走过场。
(二)
那天,群里有个人说婚姻自古以来就不是以爱为基础,从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媒妁之言再到《西厢记》这类赞颂爱情的小说,戏剧成为禁书,无一不在讽刺认为以爱为基础的婚姻,这只是文学家戏剧家们的集体意淫罢了。
我很遗憾作为一个口口声声说着民主自由革新,誓与当代封建现象作斗争的清华学子为何只看到封建社会的一些约定俗成的旧观念,封建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包办婚姻是当时的基本特征,亲长掌握卑幼的主婚权是清朝法律的规定。
而我看到的是社会的进步,曾经的旧观念暂不论对与错,以前我们说女子要三从四德,现在我们鼓励女性的独立;以前我们说女子要相夫教子,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自由平衡的女性。
旧时代的迹象慢慢在消失,新时代的观念正在转变。我们看到了人类当今或者未来的婚姻背后有一个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方向:生存和生活。
如果两个人的生存和生活仅仅只靠一纸合约,没有任何感情,何以进行长久的维系呢?
当今世界上有各种的诱惑和促使两个人分开的因素,当有一天其中的一个人厌倦了和另一个人的生活,一纸合约被撕毁,维系也就随即飞灰湮灭,没有任何留恋。
这个时候似乎我脑海中又回想起了群里那些人的话,一纸合约而已,生意不成功,自然一拍两散。
这就是现在和我同龄的年轻人们中占有较高呼声的声音。
难道我们就不该给婚姻设一个道德标准,却任由事态发展下去吗?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会一直吵架,两个人的生活观念可能并不相似,总有矛盾存在,但是一年年下来,吵着吵着,两个人对对方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习惯,懂得了尊重对方,矛盾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我们父母那个年代谈离婚则色变,可能很多人的结合都是在亲属、战友的介绍下认识的,很少有自由恋爱组成的婚姻,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懂得忠诚,懂得培养感情,催生对对方的爱,渐渐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现在的80后、90后没有了上一代的忠贞,你说这是因为你生活压力大,而我说这是因为你经不住诱惑。
(三)
我们一直以为娱乐圈很乱,明星们纷纷上演各种感情大戏,前有王宝强和马蓉,今有陈思诚和佟丽娅,简直是一波接一波,源源不断。
可是在我们看热闹的同时,你们有没有想过,其实这不是娱乐圈很乱,而是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就是如此呢?
近十年来,中国的离婚率节节攀升,我发现越是发达的城市离婚率越是高得惊人,北京--离婚率39%,上海--离婚率38%,深圳--离婚率36.25%,广州--离婚率35%,厦门--离婚率34.9%,离婚率超过20%的城市多得难以想象。而其中22岁—35岁的年轻人已经成为离婚主力军,中山大学在上海、广州进行的一项小样本调查显示,70后、80后的已婚人士中,离婚人数达到或者接近一半。更可怕的是学历越高离婚率也越高。
这串数字构成了一个虚构的现实,你们认为的一纸合约,你们认为的金钱至上,正在把你们的婚姻埋入坟墓,有时候,仅仅是一睁眼一闭眼,便和对方说了拜拜。
曾经,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还正流行的年代,我们说的是,我们经过了8年的爱情长跑,终于在一个对的时间和一个对的人牵起了手,步入了婚礼的殿堂,但当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所有的缺点和不同的生活习惯都被放大,争吵开始越来越多,慢慢的对对方开始厌倦,甚至看到就烦,于是,没有了爱情的婚姻也就消亡了。
正如李敖44岁那一年见到了26岁的胡因梦,对她一见倾心,展开了疯狂的追求,两人也旋即成婚。
但这段婚姻仅仅只维持了3个月零22天。有人问李敖,你当初那么喜欢胡因梦,她是如此的美,她又是对你如此的痴心,为什么最后你要离开她?
李敖说:有一天,我无意推开门没有反锁的卫生间,看见蹲在马桶上的她,因为便秘满脸憋得通红,实在太不堪了!
此时,认为婚姻利益为上的人们便会说,你们看到了吧。以爱为基础的婚姻也是如此的不牢固,简直不堪一击啊!而我们目标明确,双方条件满足即可结婚,一旦其中有一方觉得条件失衡,那么离婚是一个必要选项。
然而他们恰恰忽视了李敖们的这类人其实和他们也是一样的,以自己的自私为自我利益,一旦喜好度下降,自私的他们便认为利益受损,选择退出。
这和利益至上的婚姻观如出一辙。
可是真正的婚姻难道不是应该有个自我道德捆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相互扶持,相互鼓励,而不是在符合自我利益的条件下,任由关系的发展,直到鱼死网破,破罐子破摔吗?
现在的人在婚姻中更注重的是自我,同甘共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四)
回过头来,再说说当今中国或者说在那些一二线城市的人们,捆绑着他们的婚姻的利益到底是什么?
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每天的资讯数以亿计,我们正处于历史中最忙碌的时代,早上9点可能你还在上海,而中午12点你可能在北京的办公点准备开会的内容了,到了下午6点你已经在成都的某餐厅和客户谈着生意,晚上12点,你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到家,却换来女人的不停抱怨。
婚姻是带给双方共同努力共同前进的基石,当一方在努力,而另一方行动或者思想没有跟上,很容易产生矛盾,当两者的需求不在同一个层面,离婚便不远矣。
有部分父母对于子女婚姻的干涉,也加大了离婚的不确定因素,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父母又再次出现了封建的包办意识,并将自己定性为主体,进入到两人的婚姻生活中。当你们还在恋爱时,他们就会为你们考虑是否门当户对;当你们进入婚姻时,他们开始挑剔着你的另一半令他们感到各种不适的行为;当你们吵架时,他们站在了你们的一方,去责怪你的另一半;当你们寻思要离婚时,他们劝离不劝和。
掺杂着父母的中国式婚姻正如现在正在播的《中国式相亲》一样不可思议。
那些父母站在了婚姻利益为上的第一线,全然不顾儿女们走进婚姻后会面临的问题。
而为了那一纸契约在一起的双方,我是你的工作伙伴,你是我的创业先锋,我们定期给自己的账户上打上一笔可观的数额,回到生活,我们却无法对对方专心致志,话不投机不如不说,于是我过我的生活,你过你的生活,我有了另一个“真爱”,你有了另一个“伴侣”,当我们工作中再也不需要对方,一旦对方没了利用的价值,那就是我们该说解除合同的时刻了。
在这个匹配资源的时代,外形、身材、学识、气质、资产、能力,决定了你能匹配到的那个他,但也决定了当有一天你们的条件开始出现偏差,你们能够离开的那个他。
(五)
写了一大堆,看到的数据一大堆,然后问了好几个朋友,你对当代中国的婚姻怎么看?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突如其来的问题,但回答却大部分一致,婚姻应该是美好的,可是现在中国的婚姻让人看不懂,进入了一场病态的循环,各种利益的交叉捆绑,各种问题的接踵而至,让人猝不及防。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科幻小说,在小说的那个年代,人类已经不存在婚姻,每个人之间的互信也荡然无存,只剩下了交易,精子卵子可做交易,甚至于连孩子也可以交易。这是个让我们现代人看起来可怕的年代,但不知对于未来的人是否也这么看呢?
当离婚率越来越高,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势必将来的独居老人也会日益增多,哪一天他们老了该怎么办呢?
这不仅对于老人们自身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这个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婚姻的结合和分离是每个人的选择,但是我们能看着它最后一点点步入坟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