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已死。
这说法不新鲜。
《寒战》狂胜,没什么可争议的,也没什么可欣喜。香港电影金像奖似乎要把它当作又一部《无间道》,以救世主的姿态带领港片走出泥潭。《无间道》溅起的美丽泡沫,已然幻灭,一部比其还不济的电影,没理由撑起更多希望……金像奖成了港片的清明节,每年的热闹场面,就像一场盛大的祭祀,用的还是一堆烂祭品。
“港片已死”的言论,叫嚣了很多年。而2016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翌日,就是清明节。真是既讽刺,又尴尬。有望摆脱尴尬么?不可能了。市场已然北移,港片产量难以回升,没货没米,矮子里拔将军,就只能继续鸡肋,继续尴尬,继续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提名和获奖单子。
OK,就算港片已死。
但今年,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还真有点港片起死回生的意思,或者说,回光返照。
死,是因为身份的变异或消失,因为后继无人,因为没有希望。
而今年,新人很多,还都不错。
有新人,就有希望,就可回生。
《树大招风》,三个新人导演合导的拼盘电影,是集锦,又自成一体。它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林家栋)、最佳编剧、最佳剪辑。
《一念无明》,新人作品,8项提名,获最佳男配(曾志伟)、最佳女配(金燕玲)、新晋导演(黄进)。这片很稳,调子沉郁,要说缺陷,最大缺陷是最后自我降格的宣教字幕,纯粹多余。余文乐和曾志伟的表演,俱佳。遗憾的是,竟没提名最佳影片,可谓本届一大失误。
《幸运是我》,也是新人导的,让惠英红第三次封后。
《点五步》,新人出品,8个提名,获最佳新演员(胡子彤)、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而且,在身份上,这几个片都是纯港作品,名副其实的港片。
在影帝之争上,去年是刘德华(《失孤》)、张学友(《暗色天堂》)、郭富城(《踏血寻梅》)、梁家辉(《智慧威虎山》)、张家辉(《陀地驱魔人》)。
全是老脸,没有新人,上世纪90年代的「四大天王」提了三。这意味着青黄不接,港片造星、推新的能力退化得太厉害。
而今年,是梁家辉(《寒战2》)、任贤齐(《树大招风》)、林家栋(《树大招风》)、吴镇宇(《脱皮爸爸》)、余文乐(《一念无明》)。有配角上位,有中生代出头,不再全是天王老炮儿。
当然,这是和这些年相比。
和那些年相比,还是没法比。那些年是黄金时代,一比较就失落。
《树大招风》的监制是杜琪峰和游乃海。以前,杜琪峰和银河映像老被金像奖放鸽子。当时奖项颁得好坏另说,但能发生这事,那也是过去提名水准比较高,有可以放老杜鸽子的作品。
《枪火》和《暗战》输给《千言万语》,《神探》败给《投名状》,《放·逐》和《黑社会2:以和为贵》不敌《父子》,《夺命金》输给《桃姐》。
《树大招风》有这些片子好吗?当然没有,但它却拿下最佳。
说回来,杜琪峰与银河映像崛起时,已经是后黄金时代,港片开始步入衰落期了。
《点五步》的主人公替香港影人直抒了下胸臆:“八十年代是香港最辉煌的年代,也是我最想回去的日子。”
所以,别进行太多比较。
一比较,今年仍然显得寒碜。只是,和最近这五年相比,它有起色,有回生的苗头。
另外几个亮(cao)点:
《摆渡人》被群众喷成翔,但在金像奖上,拿下最佳摄影和最佳美术指导。
顺便说一嘴,仅从技术而言,这俩奖不算不靠谱,金像奖眼没瞎。抛开故事,这片制作水准一流。倾斜构图,饱和暖色,浪漫慢镜,空镜转场,简直就像置换了时空的《东邪西毒》或《一代宗师》。摄影是鲍德熹+曹郁,音乐有陈勋奇,剪辑有胡大为,面子方面还有张叔平,王家卫把这些人攒一起,制作想烂也烂不了。
曹郁,姚晨老公,是这届获奖名单中仅有的一个内地电影人。这…大概只是一种巧合吧。
事实上,就算今年纯港作品和香港影人大获全胜,提名名单中,一半以上的作品,像《美人鱼》、《七月与安生》、《湄公河行动》这些,要么是内地题材,要么资本系于内地,都不算港片。
金像奖的评选机制,大方向参考的是奥斯卡。而奥斯卡与好莱坞电影工业关系密切,港片产业逐年式微,片子是本,奖项是末,没有数量足够的体面作品,本末无论怎样翻转,也翻不出好看的花样。杜琪峰也说,电影工业的发展,在内地才有希望。
今年的「起死回生」,算是对港片、对黄金时代的一次聊以慰藉。
这不意味着港片将重新崛起,更可能只是徒劳挣扎下的一个小成果。
时势难挡,才30多岁的金像奖,已经不可避免地老去。
金像奖的现任主席尔冬升,去年接受访谈时,提到了调整,提到了视野宽松的金马,但目前没有想到要改变。
他们何尝不知道盛世不再、产量稀少,知道颁奖礼有鸡肋之处,但还在维持、在撑着,在强颜欢笑。
强撑得好辛苦,想想满是辛酸泪,那就暂且不多想了。
今年收成还行,开心一下就好。
至于来年,来年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