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年不联系的中学同学赵里打电话给我。
号码是个陌生号,我接起来。
她很热情:如意呀,我是赵里,没想到吧!嘿嘿嘿!
她一嘿嘿嘿,
我就联想到费玉清。
她要对我做什么?!
怎么感觉有点冷。
然后她东拉西扯,
从我俩当年的同学情说到现在的不容易。
虽然我俩当年仅仅是同学,
并没有太多苟且,
我却感觉被她说的很苟且。
虽然我俩现在仅仅只是同学,
并没有太多勾当,
我却感觉被她说的很勾当。
最后、终于、总算,
如我所想却并非我所愿,
她说出了她的目的,
她要买房子,想借我些钱。
她说,40万就可,实在不行20万也行。
她还说,咱们都是同学,利息你别跟我算了,你也知道我穷,大概两年后就还你啦。
我说:抱歉,我没办法帮你。
她说:咦?你不是月薪几万呢嘛?怎么会没办法啊?
我无语,看来为了借钱,她确实下功夫做功课了。
我说:抱歉,我确实没办法帮你。
她很生气:切!还是同学呢!这点忙都不忙吗?
我又无语:抱歉,我真帮不了你。
她特别生气:咱们都在北京,都是同学,有困难不应该互相帮助嘛?!你这样还算同学嘛?!你就借给我10万吧,这你总有吧!
我特别的无语:抱歉,我要去工作赚钱了,再见。
后来我听说她到处借钱,结果没有一个同学借给她。
我认为这是最正经的结果。
2
你如果向银行借钱,你会提交给银行你的收入情况、财产情况、信用情况,并用可兑现财产进行抵押,同时还钱时会加上应付利息。
而你向同学借钱,仅凭一句“咱俩是同学”就可以抵消一切质押,还不给利息。
这同学情真的连你与银行的情分都不如,如此浅薄的情分,我为什么要借给你钱?
有人说,你这个同学充其量就是个陌生人啦,如果我是你的亲友,咱俩感情深厚,所以你借钱给我就可以了吧?
你如果向银行借钱,是以财产抵押的借款行为,那向亲友借钱,就是以感情为抵押的借款行为。
不可否认,财产和友情一样都是珍贵的,所以你认为都是可以用来抵押的,但是财产是可以变现的,感情却是虚拟的。
还银行钱,是赎回财产,还亲友钱,是赎回感情。
哥德说:如果您失去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如果您失去了勇气,失去一切。
感情在我心中是如此的重要,你却用它去换取廉价的金钱。
如果一份感情,被你用来抵押,只是为换钱。
这份感情便充满了铜钱味,也不再是我俩之间的独有,变成了我们与金钱之间的共有,那这份感情还能剩几分纯洁呢?
3
朋友L遇到这样一件事。
L经过多年拼搏,事业小成,家财千万,北上深房产几套,公司估值几千万。
他亲弟弟不愿被看低,便也要创业。
但是没钱,于是向哥哥L借。
一笔50万,又一笔50万……
一笔又一笔,创业失败一次又一次。
弟弟仍然要借钱,估计弟弟从来没想过还有还钱这码事儿。
L说:不能再借了,你需独立,才懂不易。
弟弟大闹,跟爸妈告状:他那么有钱,他又用不了,为什么不能借给我!
穷的人,是因为他没钱。
穷的思想,是因为他没钱,还不要脸。
富兰克林说: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
认为别人必须借钱接济自己的思想,就是一种看死自己贫穷的思想。
与没钱所关联的贫穷,
粗茶淡饭也能饱腹。
与思想所关联的贫穷,
锦衣玉食也不能填满。
4
知乎上有人提问说:朋友向自己借钱,借了怕他没有能力还,不借连朋友都做不成了,怎么办?
朋友分两种:真朋友和假朋友。
人生在世,要认清自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儿,有多大能耐过多好的生活。
对于借钱的人,不管他有没有能力还,如果他决定向你开口借钱,必然是想要满足自己目前经济能力达不到的消费需求。
一个连自己目前现金流都管理不好的人,怎么能保证将来可以按时还钱?
这种情况下,不因自己私欲去麻烦自己朋友的人,才是真朋友。
而认为钱不够朋友凑,为满足自己欲望而开口借钱的人,只是把你当作一个可以借钱的工具,那是假朋友。
所以上边那位提问的朋友,还在顾虑什么朋友做不成,别人从来没有把你当朋友!
5
朋友,借钱前,
请你认真想一想:
如果你们不熟,你不应该开口借钱。
如果你们熟,你更不应该开口借钱。
这是为你好,你好我也好,大家就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