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平之战的几点思考
提起“长平之战”大家一般想到的就是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是他,改变了老将的坚守战略改为主动出击,最后导致了全军覆没。其实,赵括这次输的不丢人,因为他的对手不是一般人。
他的对手是被称为“从无败绩”的白起。这场对战其实就像一个初入江湖的毛头小子对战一个身经百战的武林高手,所以说失败了不丢人,毕竟没有几个人会赢。重要的是,他实在输不起,因为这是40万大军的性命。
主动出击是被逼无奈。难道赵王真的那么昏庸无能听了几句小人之言就将老将廉颇换下?其实是情势所逼。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多了,坚守不出本来是要准备拖垮秦军的,不料自己这边首先撑不下去了,赵国国库快要空了。廉颇不是不想主动出击,是因为打不过人家才闭城不出的。
这时候正好坊间传言,秦国不怕廉颇就怕赵括,赵王惊喜不已:对啊,原来我还有一个少年天才赵括啊!
赵括是背负着打败秦军的期许的,他自己也明白一定要主动出击,不然让自己来干嘛?可以说是不得不出。而这正是秦军希望的。
秦军秘密把将领换成了白起。赵国正在制定主动出击的计划,秦国正在制定诱捕计划。白起就像一个经验老道的猎人,先是在猎物的洞口放了一些食物(佯装失败后退),等到猎物来到自己设的陷阱中再收网,自然也就收获颇丰了。
而对于几乎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强烈渴望能有一次胜仗来证明自己,在小胜之后不免欣喜过头,还真的以为秦军打不过自己,于是乘胜追击,结果就是惨败的下场。
赵国其实是病急乱投医,缺少国家战略,对内求胜心切,不切实际,没有长期的应对他国侵略的计划;对外没有邦交,遇到困难只能自己苦苦支撑。
反观秦国,战略明确,统一天下。持久战耗得起,全国支持,虽然两年多了没有多大进展,但是既然战略已经制定就要雷打不动的去执行,最终嗅的战机,取得丰硕战国,也算是对两年多来的一个回报吧。
长平之战虽然看起来是一场战役的胜负,其实是两个国家战略的胜负,秦国的侵略战略明确,赵国模糊的攻守战略,或许才是最终导致这次战役的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