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清音助好眠,空山鸟语入梦来。
心中常驻桃源境,诗意如雨处处在。
大家好,感谢关注。我是你的朋友萍迹,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清心宁神的好去处,蒋勋先生的语音公号。
刚刚结束了密集的治懒训练,习惯了读书写文,学会了静观内视。却依然有些紧迫忙乱之意,调整一下是必须的。白天做完该做的事情,晚上的时间便交给锻炼与陪伴。
和家人一起散步外出,再跟着音乐随意摇摆。出一身汗回来冲洗一番,换上宽松舒适的棉质衬衫。喝完半盏茶,倚在床前读几篇轻松的文字,听一段蒋先生的妙语解读,拂去一天的烦躁琐碎。让心灵沉静下来,在清朗优雅的语音里感知文学之趣,生活之美。远离尘烟,让文化的熏陶在舒缓的氛围里自然氤氲。
来自台湾的生活美学家,蒋勋先生,清朗的声音里有台湾男子特有的温柔谦和,不急不躁,透着十分的从容儒雅。如朗月清风、山涧溪流,能让人联想起“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那样的安静美好。清风徐来,山泉琤琮。娓娓诉说间将你引入山明水秀、村野田居,悠然于东篱南山之侧。
有些人讲话发音准确、内容精到,然而不是带着专家教授的权威高高在上,就是透着功利推销的急切,激扬急速的宣讲让人总感受到浓浓的捆绑销售之意。正如我们的内心浮躁,很长时间以来我并不能认真听完一段缓慢的音频或乐曲。总想一边听、一边刷屏,一心二用,想要获得更多。在不停的切换中放弃对内容的认真倾听。
而蒋勋的语音却如轻风细雨,润物无声,将美透过那声音流淌浸润到你的内心,让你在功利浮躁的时代日渐杂陈的混乱、焦虑慢慢放松下来,纾解开来。叫醒耳朵,打开心扉,用心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美,民间生活之纯朴,重新回归心灵深处的乐园。
蒋勋先生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生活美学的解读或许不是最正确的,却是最妥贴的。他不空洞、不说教、不鸡汤,只是带你去走、去看、去听,去聆听一切生活的本真之美,于漫步闲谈间从自然中去感悟去体验,让你懂得中国文化的大美无言。
听先生讲《琵琶行》,亲切自然,由生活到诗词,细诉详解。在悠然畅想里可以确切感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场景,不通音律诗韵的人也能感受琴音之美、诗歌之奇。
《诗经》也不再古远高深、拗口难解,一切还原至本初,诗歌来自民间,来自百姓表情达意、传递内心情绪的自然流露。首先有了歌诵传唱才有文字记载,真情流淌、不假虚饰的东西才能流传千古,引人共鸣。
我们过去的刻板教育,让这些优美的文化传承变成了枯燥无聊的书本知识,令人望而却步。而如蒋先生这般的传播讲述,独特而鲜活的见解,却让普通人重新认识了古代文化平易质朴的情感之美。
让人生出亲近和探究之意,这才是好的传承之道。摒弃教条、功利的定义,没有晦涩和说教,只有美。美的事物才能让人由衷地欣赏,心生向往。
蒋勋先生说:美是一种拯救,让我们发现自己的存在。他认为“即使在大城市里,我们还是可以活得很悠闲。人要能自在、独处,不是依靠外在环境,而在於心灵的感知是否敏锐。”
当我们对社会的尘嚣日上、浮躁混乱充满了深深厌倦和无力感,杞人忧天、愤世嫉俗更是无济于事,哪怕被动乐观也好过消极避世。改变不了世界便学着改变自己,为自己的内心留一方净土,寻片刻从容。
江湖渐多风雨,怪象惨祸频频。
四季不再分明,冷热交替随意。
与其惶惶叹息,不如闭门修行。
身外闹市喧哗,心中自有天地。
一直没有宗教信仰,与佛相敬相远。佛宣普渡众生,我更心向道家清静无为。度人先度己,修身先修心。聆听美、传播美,当我们都能守持美的传统和生活,我们的心才能平静安宁。我们的社会也会少掉许多功利芜杂,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会画画的老树说过:“与其跟人纠结,不如与花缠绵。”人在江湖,总有风雨。头顶无遮盖,心中有清静。
随遇而安,如此,甚好。
希望加入关注的朋友可以抽空来此留言,让我知道一路有你,同好相伴。
在蒋勋的清音雅谈里,慢慢舒展充盈自己的内心。心怀暖意,感受美好。让心神清明,能时时看到尘埃里的花朵,黑暗中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