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生态家庭?
人的一生有两个家。第一个是你出生的那个“家”,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你的三大姑六大姨。第二个家是和相爱的人重新组建的“家”
接触这个词是在好几个月之前了,那个时候朋友对我说,“原生家庭的影响会伴随着一生。”现在想想这句话好像真的没有错。她自己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朋友阿丘一家五口人,三姐弟中她是长女,家里有典型的广东父母--重男轻女。按照她自己的说法,父亲从小对她便非常严厉,在她印象中爸爸从来没有和她好好地说过话,每句话都是祈使句,每个字听起来都是责备,年龄小小的她犯下错误后会被不留情面地惩罚。
有一次她像开玩笑一样地对我说“有时候下班回家,突然听到我爸的声音我都会被吓一跳。”
成年的阿丘,听到父亲突然叫她的声音就像突然听见一声雷炸一样,心里是害怕的。其实害不害怕和成不成年没有多大关系。说是说原生态家庭留下的作用,讲白了就是心里阴影。
除了负面的影响之外,当然也有正面的。
我所在的单位有一个生在92年、资历却高达到82年的同事,说话专业水平太高,哪怕我们随口说个“你今天怎么看起来那么开心”的时候,他也能信手拈来地拿出99个原理给你听。
我和同事都调侃他说“你说话的层次在高楼20,我们还在一楼,没有办法听得懂。”
玩笑归玩笑,他是一个了不得的人。高中时候摆摊贩体验生活,大学时创业,毕业后毅然而然到了培训机构里找寻不同路径提升自己,听他的谈吐很难想象这个人还有什么惊人的经历。
好几次和他的谈话中他不少提及“以前我的爸爸对我说…….” 虎父无犬子名不虚传。
原生态家庭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一个背景,一个我生我长的家庭环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原生态家庭所迫;
家中的长子长女似乎总比幺儿幺女成熟、能担当一些;
女子成家伴侣的标准,要不和父亲一模一样,要不就是毫不相似;
缺爱的家庭,大多不会培养出一个懂得付出爱的子女,会比常人更渴望爱。从小在爱的环绕中长大的人,可以毫不畏惧地付出爱以此收获更多。好一个原生家庭带来的马太效应。
在我们的童年时期,除了家庭环境之外我们还有社交环境。蒋甲,一个在社交环境中受过挫折的人。
上学的时候,老师策划了活动,请班上的孩子表扬某位同学,被表扬的同学便可以到台上拿礼物。被表扬的同学一个一个上去讲台拿礼物,蒋甲却始终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最后剩下3个没有被称赞的小同学。
尽管老师提问“有哪位同学表扬一下他们?”却还是没有人站出来说话。3个小同学中其中一个便是他。
大人们可能在想,每个人都有值得被表扬的地方,没有人站出来说可能只是因为词穷、可能只是因为熟悉度不高、可能——有很多种可能。
亲爱的大人们哪,可孩子不是这样想的。
作为孩子的他们想的东西都太直观了,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为自己说话、为什么父母会大声争吵不停、为什么隔壁同学有那么多玩具而我没有、为什么我的周末要被补习班填满、为什么父母要这样大声责备我、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于是那个没有接受到表扬的蒋甲,“害怕被拒绝”成了他的心结,这个心结和成长成正比,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小,所以当他找到训练方法第一次直面“被拒绝”的时候,逃跑得像一个见了鬼的小孩,回看录制的视频时自己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知道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有了训练的方法,接下来便是持续针对性的训练。于是他连续100天都在做 “一定会被拒绝”的事情来磨练自己,和自己童年心结做斗争。
在做这个斗争的过程中,心结慢慢被松开逐渐感到不那么害怕,有一次,他敲开一个房主的门说:“我可以把我的花种在你家后院吗?”房主回答:“不可以。”
和以往不一样,这一次他没有直接掉头走人,而是问了 “为什么”。房主回答说因为后院养了一只喜欢到处刨地的狗狗,会伤害你的花朵。
原来不是所有的拒绝都冷漠无情的。“找拒绝”的训练改变了蒋甲的生活,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那么幸运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改变。
我们可以怎么做?
1- 写下自己所胆怯、不能直面的事情
2- 这件事和我的原生态家庭和我的童年生活背景有什么关系?
3- 写下3种可行的训练方法。
4- 选择其中1种执行,记录心理变化过程。
有3种可行的方法,只需要选择其中1种试一试,听起来好像容易多了。
十八即为成年,岁数增长、样貌改变、思想丰富,但是其实心里还住着一个童年的自己。因为这个心里的小孩是过去式的,所以想要改变需要比平时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继续停留还是挣扎着往前一步,其实你心里有答案。
我们这一辈子的每一个时刻都很重要。
谢谢你看了我的文,读了我的字。
Thanks fo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