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金陵——这座南国的城,人们总能想到多少楼台烟雨中,却无奈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想起金陵,总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袭上心头。“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栖霞,一方彩霞与仙鹤眷恋的热土,留存了太多关于金陵的荣耀与屈辱,也在万道霞光中孕育着梦想与希望。
2017年新教育年会选择了栖霞,让众多新教育人的教育朝圣之路,既充满了历史的厚重,又流淌着现代的气息。
朱老师说,新教育与栖霞有着太多的关联,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栖霞那个叫作晓庄的地方践行乡村教育思想,开启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新教育。诞生于21世纪的新教育运动,应该算得上是重新捡起了行知先生的火种,以一种民间的力量接力传递。经历了十七年风雨洗礼,当新教育重新回到栖霞这个新教育的历史源头上时,凭添了一股朝圣的味道。
栖霞新教育庆典是“震撼"两字无法涵盖的。2500多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参会规模超越历史;一下子有十多个县区加盟成为新教育实验区的新成员,也是史无前例。我以为这是新教育与栖霞两者魅力的叠加,成就了十七届年会如此的恢宏。
栖霞教育为承办这次年会,可谓用尽了洪荒之力。台前幕后忙碌自不便言说,办过会的都能体会到其中的苦涩艰辛。最值得点赞的是栖霞新教育成果展示。从2013年加盟新教育,栖霞仅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区域教育的血统提纯。年会上,围绕“家校合作共育”主题的现场展演,精彩呈现了栖霞深度卷入新教育的别样风景。我相信,每一个置身展演现场的人,都会由衷感叹,栖霞真美,栖霞教育真新,栖霞孩子真幸福。17日上午12所学校现场开放,社团活动展示、完美教室样本呈现、家校合作行动叙事、颇高水准的汇报演出,再一次让我们触摸到了栖霞教育人践行新教育行动的温度、高度。栖霞用践行新教育真功夫告诉我们:与新教育牵手,就可以书写一部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
家校合作共育是这次年会的主题。在我们惯有的思维里,总以为家访、家长会、家委会等就是家校合作的基本方式,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东西。然而,年会期间,中美教育论坛上分享与碰撞,年会经验分享环节上的十个家校合作共育行动叙事的真情演绎,朱老师年会主报告饕餮盛宴的推出,让我们一次又一次醒悟、刷新:家校合作共育,原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互补共享的过程,而不是谁在利用谁,更不是家校携手,干起折磨孩子的坏事。家校合作共育,原来是家长、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共同追求过一种幸福完事的教育生活。
我不知道有什么样的会议,能把当下中国最热点的教育话题从中外比较的视角、实践案例的剖析、理论前沿的架构等多维角度研究得如此的系统、深刻、前瞻。新教育做到了,因为她麾下聚集了有着较高学术素养的专家团队,有来自民间的敢于做梦的种子教师和先进地区能够提供鲜活的实践样本。
在栖霞年会上,我们看到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的身影。这位新任厅长到任不久便提出了“办适合的教育”的施政主张。在开幕式上,他不带讲稿的即兴发言,让与会者见证了教育的“江苏实力”。我们无法揣摩葛厅长为新教育”站台“的初衷,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教育的追求与“办适合的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同道中的人,终会相见。
栖霞新教育年会,也是姜堰新教育人收获的季节。徐秀忠老师荣获年度十佳榜样教师,李如芳老师的“印象溱湖”版画课程荣获年度十佳卓越课程,张国勤校长入围智慧校长提名奖,康鹤彪老师入围完美教室提名奖,潘兆良老师入围榜样教师提名奖,东桥小学凤凰园校区被评为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事实证明: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保罗·戈埃罗 在《朝圣》一书中这样写道:“当你向着一个目标进发时,留心看路非常重要。道路总会把最佳的到达方式教给我们。我们走过了它,它便丰富了我们。”对于真心做教育的人来说,新教育是一条朝圣的路,“只要用你的双脚用你的步伐,你就绝对能走出自己的路,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并获得自己的剑。“
年会的尾声,当朱老师在现场宣读新教育《南京宣言》时,我突然联想到了《南京条约》。当年的《南京条约》,是每个中国人的难以忘却的耻辱。而今天的《南京宣言》,则是新教育人寻求教育变革、激活家校教育力量的时代召唤。
非凡之事存在于常人之路上。只要带着虔诚的心去探寻,总会遇上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