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考类APP目前市面上比较常用的有两种,笔者考科一时用的是【驾校一点通】,当时体验一般且题库不全(差点害笔者没过。。。),所以这次考科四换成【驾考宝典】来进行复习,顺便体验下此类工具型产品的设计细节。
一、产品定位
【驾考宝典】专门针对考取小型机动车驾驶证的学员,全程指导驾考的整个流程:报名—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拿本—新手上路。其中报名分为驾校报名,自学直考以及找陪练等,科目一和科目四主要是题库,科目二和科目三主要为考规、技巧以及学习视频等,拿本的内容为领照须知,新手上路主要是上路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所以该产品的用户群体比较广泛,包含所有想考驾照的人群,既有年轻的学生上班族群体,也有部分使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用户,产品设计时需要兼顾各类人群的特点,最大程度的减小使用障碍。作为一款工具型的产品,首先要保证产品核心功能的使用顺畅,体验优秀,满足用户的基本使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用户其他需求的探索,以满足产品的各种盈利变现目标。
二、产品数据表现及分析
1.百度指数
与【驾校一点通】作对比,百度指数(90天内):
可以看出两者搜索指数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在5、6月份是高峰时期,再往前看2-3月份是全年的最高峰,进入夏季以来数据就持续走低,可以看出年初是报考驾校的高峰,而进入夏季后,由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比较炎热,因此报考驾校人数以及驾考类产品的搜索率也偏低。
从该指数上来看,【驾校一点通】的搜索指数表现要优于【驾考宝典】,“百度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用户群体的搜索规模,侧面表现了产品的推广程度和知名度,以及在用户心智中的地位。所以在用户心智的占领上,【驾校一点通】要略胜一筹。笔者也是最先听说【驾校一点通】而后听说【驾考宝典】的。
2.IOS热度(数据来源:ASO100)
对比了【驾考宝典】、【驾校一点通】和【元贝驾考】三款产品的IOS热度、排名等数据:
可以看出【驾考宝典】在app store中的搜索指数最高,且榜单排名相对较高,一方面说明该产品的ASO做的较好,也说明了该产品在IOS市场的用户领先优势,由马太效应而占领用户心智。【驾校一点通】次之,榜单排名也比较优秀,但搜索指数明显偏低。由于IOS的搜索指数是最新的指数,说明【驾考宝典】在现阶段竞争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而【元贝驾考】则数据表现比较差,几乎对其他两款产品构不成威胁,处于市场落后的地位。
3.安卓市场下载量
选取三大安卓市场(360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应用宝)下载量进行对比:
可以看出【驾考宝典】在这三大安卓应用市场中均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下载量均超过其他产品很大幅度,说明虽然在百度搜索指数上落后,但移动应用市场的表现却是领先其他竞品,经过产品的功能迭代和市场推广,在用户心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低位,结合网上对这两款产品的一些评价可以看出,目前【驾考宝典】已经在各个方面领先【驾校一点通】一步了。
三、产品体验及分析
1.产品核心功能流程和核心使用场景
学习型工具产品的核心功能流程普遍应该为:学习—>练习(巩固)—>模拟考试。而从【驾考宝典】首页“驾考”的布局(如下图)可以看出,也是按照学(学在练之中)-练-考的功能顺序布局,引导用户有序完成知识的学习。练习(学习)、考试的形式也分成了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如:练习有顺序练习、随机练习、专项练习等,模拟考试有全真模拟、为做题模拟、智能考试等。
根据实际考试的形式,练习与模考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练习时可选择答题模式或学习模式,学习模式直接显示答案,用户可以直接学习相关知识,答题模式则直接进行选择题的作答,系统记录正确或错误的题目,用户也可以自行选择题目进行收藏。错误及收藏题目均可用来后期做巩固练习,查漏补缺。模拟考试则与实际考试一致,随机选取50道题(科一为100道),进行答题,答完之后立即出分且可以查看错题。学习、练习、模拟考试等主要功能流程均可在离线模式下完成。
本产品的主要使用场景分为两种:
1.整段时间的集中学习,环境大多在安静的室内;
2.零散时间的分散学习,环境大多在嘈杂的室外、车内等环境。
由于在场景1下,用户的注意力较为集中,学习效率最高,因此适合进行专项练习、大量的题目练习、查漏补缺的巩固以及模拟考试。而场景2由于外界干扰较大,且都是分散的零碎时间,因此只适合做一些零散的题目练习,如随机题目的练习。产品设计上都满足了这两种场景的使用要求,如三种不同的练习方式,均有独立的做题记录,题目的分类有多个维度,未做题、收藏题、错题这三种分类充分满足了各种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的练习,如:整段时间对收藏题的加强练习(场景1下的巩固需求)、零散时间对未做题的继续学习(场景2下的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学习进度的需求)。而多种练习方式和模拟考试方式也满足了不同用户类型的不同需求。
2.产品结构及版本迭代
【驾考宝典】的导航为主Tab(下方)+辅Tab(上方)的形式,分为四大部分(结构如下图):驾考(主要功能,练习考试)、新手买车(查看车型、询价试驾等)、发现(社区、咨询)、百宝箱(各种相关服务)。可以看出“驾考”中的“考试”为吸引用户的主要功能,“发现”为提升用户粘性的功能模块,其中“车友圈”为提升用户活跃性的社区,汽车头条为“聚合资讯”类的阅读模块,提升用户使用时间。而其他模块,如“驾考”中的“教练”、“新手买车”,“百宝箱”中的各种服务均为产品的盈利变现型服务,将主要功能吸引的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或者对变现有益的价值型用户。
“驾考”中的“考试”为产品最主要的功能,内容包括科目一到科目四的学习内容,以选择题库的形式展现给用户,且分为不同练习方式和不同题目分类的维度。“驾考”中的“教练”为次要功能,是为了满足未报考驾校的用户,提供驾校、教练、学车报名的相关信息指导,与驾校或教练合作,产生盈利点。“新手买车”目前可以按照不同维度(车型、热销、优惠等)查看具体车型和对应的4S店,进行询价或试驾,推测该模块目前与汽车经销商合作,进行线上的导流,完成对用户的转化,今后或许转型成为“汽车之家”这种购车全流程服务商,或是“瓜子网”“人人车”这样的二手车交易平台,这也是产品今后盈利的重要模块。“发现”以“社区+资讯”提升用户使用粘性,增加用户之间的互动,以提升用户使用时间,“社区”也是未来盈利的一大布局。最后一个tab“百宝箱”有点类似支付宝首页、微信钱包服务的功能布局,都有功能服务大而全,却不突出的问题,为产品中的“鸡肋”模块,各种服务均以H5的形式提供入口,大部分均与车辆相关的服务,如:二手车、消费金融、车险、约驾等,也有其他品牌产品的推广,因此此模块也是产品现阶段盈利权衡的产出物。
产品主要的功能迭代如下:
【驾考宝典】是2011年上线的,至今已更新至6.0.1版本,纵观其版本更新记录可以发现,其版本迭代更新的频率较低,动作也较小,几乎一年出一个大版本,且主要更新内容为题库方面的更新、界面更新以及功能的更新迭代。这也与此类内容工具型产品的属性相关,用户在产品上的行为主要以学习和刷题考试为主,因此版本迭代的重点也就放在了内容的建设,以及围绕让用户更便捷、更流畅地使用产品上的功能迭代,而不宜以较高频率做大规模的改版更新。
版本更新的记录主要为“驾考”模块的功能迭代,社区的建设等,未对其他“盈利、变现”布局做以记录,不过我们也可以推测出其更新轨迹。与驾考最密切相关的群体是学员与驾校(包括教练),在驾校中教练和学员的地位往往不平等,教练以一对多的形式在驾考班中形成“意见领袖”的地位,在整个驾考过程中对学员的意见和指导具有权威性,因此驾考类产品需要满足教练的利益来换取用户的使用与依赖。“驾考”中的“教练”模块就是满足这个目的,而待用户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占领用户心智后,此模块便可转化为盈利变现的途径(驾校招生、教练展示的竞价)。用户考驾照自然是为了开车,因此围绕车展开的其他模块建设也是顺理成章的,这部分功能模块的建设也多多少少参考了其他“汽车”类的社区论坛(如:汽车之家等等),从社区入手,以运营手段做引导,再到新车的购买指导(询价、试驾、购买等),目前该交易链条采用与其他平台和经销商合作的方式,快速形成交易链的闭环。买车前后还有其他相关的服务,如;贷款、分期买车、车险购买、汽车保养、二手车交易等,也是【驾考宝典】可以在变现上发力的点,目前都采用给其他平台提供入口的形式,采用较“轻”的形式,产品设计上没有过多的亮点。
3.产品细节分析及改进建议
3.1答题页面细节剖析
下图是答题页面的“学习模式”,该模块使用场景有:1.练习前的学习,遍阅题目;2.“答题模式”时答对题,查看解析。场景2下,答对则直接跳转下一道题,若用户想查看解析,还需切换至学习模式,再返回前一道题,共2步操作,而如果改进交互形式,无论答对或答错题目,均出现解析详解,则会减少用户的操作负担,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
“做题记录”可以让用户了解此题自己的掌握情况,“车友错误率”可以反映此题的难度(是否是大家都易错的点),下方标题栏有“收藏”按钮,以及“对错题”的统计,也可以在总题目进度,点击题目进度可以切换题目,并且纵览题目的正确、错误分布情况。当用户下拉页面时,下方标题栏切换为评论输入框(车友分析展开的情况下),不过当遇到较短题目时,轻微下拉页面下标题栏就会切换,此处应该增大“切换的下拉距离”,避免极端情况。右上方可以切换夜间或白天的模式,比较人性化的设计。
“车友分析”则是用户们交流、吐槽的评论区,目前采用单条回复(为一楼层)的形式,信息组织较乱。不过此处为次要点,为了不影响用户专心答题,完成最核心的功能,在此页面不需要重点刻画,“收起”和“展开”按钮就是方便用户对此区域进行折叠,保持答题的专注度。可以看出产品设计者咋功能设计上主次分明,不过只要有评论区,其对主体的干扰仍然存在(参照网易新闻、网易云音乐等),将此区域单独划分至“社区”或其他模块较为合适,也许产品设计者是为了避免用户的枯燥心理,增添答题时的趣味程度,才作此决策。
3.2考试页面细节
模拟考试相关的模块入口有4个,其中直接进行模拟考试的有“模拟考试”和“名师题库”,其中“模拟考试”直接进入相关考试页面,而“名师题库”分为“专项练习”和“VIP模拟考试”(如下,左图和中图),但“专项训练”实则为练习的模块,与“练”中的“专项练习”重复,而两者形式有不同,“考”中的“专项练习”为分知识点练习,“练”中的“专项练习”为分题型练习。建议将这两者综合在一起,放在“练”中的专项练习,在上方设置两个tab切换形式,而“考”中应尽量都与模拟考试相关。“模拟考试”与“VIP模拟考试”中的全真模拟考试功能一致,在此为快捷入口,建议改名或提示该入口为快捷入口,可以进行快速模拟。“VIP模拟考试”中的“VIP”很容易让人产生需要付费的感觉,因此建议改名,或是在文案中说明完全免费。该模块下给出了三种考试形式,每种考试形式下都有通过次数和未通过次数,直观展示用户的考试情况。考试时,若需要暂停考试,可以选择直接锁屏或暂时退出app,再次切换回来时,则提示“继续答题”,此段时间做题时间暂停,此“做题提醒”功能可以让用户在零散的时间也可以进行模拟考试,而不会因外界环境或突发事件的干扰影响模拟考试。但初次使用时并不知道此功能,且提示“继续答题”时也未提示刚才的时间是否进行了暂停,因此在功能的展示和文案说明下需要进一步向用户解释。
“考”的其他两个模块为“排行榜”和“考试记录”,帮助用户了解其他用户的知识掌握情况,利用竞争心理激发用户的学习欲望和动力,考试记录则记录了用户的所有考试成绩和所用时间,并且统计了用户做对题、做错题以及未做题的占比情况,点进相应考试成绩进入详细界面,可以进行查看错题、再做一次、查看试卷以及分享等操作。这两个模块目的在于帮助用户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并且激励用户分享自我成绩,因此在排行榜以及考试记录页面应该添加分享渠道,一键生成可以分享的内容,展示用户在此平台的成果,有利用产品的口碑扩散。
3.3其他模块细节
第二个tab“新手买车”主要是帮助又买车需求的用户进行车型的选择和询价以及试驾预约,进入后首先展示车系,可以以车系首字母快速查找(下左图),选择相应车系后右边弹出抽屉栏再选择具体车型(下中图),然后进入该车型的详细界面,包括车型的图片以及所售4s店的信息。建议抽屉栏添加向左返回的按钮,让用户直观的看出返回方式,另外在车型的详细界面建议添加车型的相关信息及用户评价,让用户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快速直接了解车型,节约了用户的决策成本。可以看出此模块目前主要是和4s店合作,进行询价和试驾预约服务,利用用户量为汽车经销商提供展示线上的入口,并未参与其他售卖的链条。下右图为社区中的“帮选车”,这一类投票功能目的在于激发用户活跃度的同时,利用其他用户的经验帮助有疑问或有选择困难的用户进行决策上的辅助。社区需要以此类的功能和运营方式调节气氛,结合本产品的用户群体,可以围绕驾考以及购车选车进行主题运营,以“吐槽”为核心,这一类主题最容易产生激烈的讨论,在产品形式上参照“贴吧”使用户基于一定感兴趣的话题和人物产生粘性。
四、盈利
【驾考宝典】目前以及未来可能的盈利模式还是比较多元化的,基于[驾考-选车-买车-车险]等围绕“车”的链条,可以进行相应的盈利模式挖掘。目前已有盈利模式:
1.广告
banner广告与开屏广告。【驾考宝典】中的banner广告可谓随处可见,由于是短期粘性极强的学习工具型产品,因此用户对此不会产生太大的反感(或者说只要不是太过分,都只能忍着)。
2.推广展示渠道
包括驾校、教练、4s店、以及其他相关业务种类推广展示,由于掌握上千万用户量,即使是短期的资源,也是值得利用的,因此提供给围绕“驾考-购车”产业链条上的每一环以线上展示及转化用户的渠道。也类似与广告,但是可以深挖和转化,为其他产品提供营销渠道。
今后可能的盈利模式:
1.驾考报名
整合线下驾校资源,形成较为统一的线上报名渠道,通过报名直接分成。不过目前驾校市场较为混乱,整合难度极大,但标准透明化的报名流程是大势所趋。
2.自营驾考培训机构
利用目前线上沉淀的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制定个性化的驾考策略以及指导方案,直接向收取一定的培训服务费。前期付费用户的获取较难,不过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口碑,很有潜力与驾校竞争,但由于线下需要投入资源较多,此模式成本也较高,可以进行小规模的试验,然后再根据市场反应选择不同策略进行改进。
3.企业服务
利用用户数据、驾考解决方案以及社区进行2B服务。整合用户数据对接开放平台,可以进行精准营销,提升抓化率;与驾校或驾考机构合作,对其进行线上系统的开发咨询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利用社区开展品牌社区运营,开通驾校或车型、售车商的专属区域,提供另一个用户运营渠道。
其他方向,诸如:电商、资讯平台、理财等等,由于本产品是短期用户粘性很高的产品,而不具有长期的用户进行挖掘,因此很难产生基于交易、内容以及金融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