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商学课的老路说,世界上的人有千差万别,但我们跟比尔盖茨、马云唯一相同的是,每天都有24小时。
那为什么有些人功成名就,有些人却一辈子碌碌无为,说到底,是我们时间的落脚点不同,更重要的是,优秀的人都有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是一本可以经常翻阅的优秀书籍,是一位优质的朋友。这本书的作者是Josh Davis,phD。作者提出,强迫自己专注,强迫自己一直专注,是不现实,也是逆生理的。
与其这么痛苦,不如选择高效的能量管理方式。让自己轻松、快速的进入专注状态,进入高能状态。
避免在自动模式中做决定,避免习惯性下意识的行为。
有调研机构提取苹果手机的触摸锁屏数据发现,大部分人一天解锁手机的次数不低于80次。可如果仔细回想,谁还记得这80次里,有多少次是真有事呢?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习惯性下意识行为:刷微信,刷新闻,刷微博。
这种行习惯性下意识行为称为自动模式。这时大脑在漫不经心的做事,而时间在不停地流逝,收效微乎其微。
工作时也经常有类似的事情。很多人早晨不订计划,想到什么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又不断有其他人跑来交流业务,安排工作。
耳边充斥着电话声、同事的交谈声,我们可能会过去插两句话。
听到手机的提示音,又会下意识的拿起来看。打开手机又被各种弹窗吸引,开始翻阅。
等突然意识到要开始工作了,一抬头发现已经要下班了。一个上午,什么都没做完。
因此要提高工作效率,首先避免过多的下意识行为,关闭大脑的自动模式。同时抓住每一个抉择点选择当下重要的事情来做。
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今天最重要的工作
在每一个时间抉择点选择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去做,这要求我们对事情的重要性做出分类。
老路认为事情分为四种: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
将每天的工作按这个分类分好之后,做出日程安排,按照事情的重要性、紧急性排序,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放在最前面。
日程表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工作内容,清晰了解每个时间段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在上一段工作结束后,盲目开始另一份工作。
这是我践行后确实可行的观点。过去我会先做不重要的工作,后来发现等把这些工作做完之后,我已经没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最重要的事情了。
一个周末的早晨我破天荒的在5点钟起床,洗漱完开始写作。到七点半我的文章已经写完,之后开始为家人做早餐。等吃完早餐、收拾完屋子后发现,才不过九点钟。那一刻我突然很开心:一个早晨,我做了这么多事情!
最重要的是,写作任务这个每天最重的大石头,第一时间被我搬开了!
过去我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写作,但苦于没有整块儿的时间,写作思路常常被打断,导致文章总是写不完。
尝到甜头后,我开始尝试每天早起,完成当天最重要的事,包括读书、写作,甚至重要工作。
做完之后心里会倍感轻松,不像过去有事没完成时,心里总是惦记,一直在焦虑,这种负能量拉低了我整个的精神状态。
让走神的大脑游荡一会儿。
从小上学,我们听老师念的最多的话就是:上课要专心,写作业要专心。也许大家都记得这个场景:
嗖的一声,伴随一道长长的弧线,一个粉笔头啪的击中某同学的脑袋。
老师一嗓子喊过去:“谁让你走神了?!”
被击中的同学赶紧坐正,眼睛直直地盯着黑板,心里却在想:太丢人了。心里各种情绪翻腾,老师讲啥也没注意,回头还挺自责:又没好好听课。
而本书的观点认为,走神分心都是正常的现象,人的大脑本身就会不断地冒出各种想法。
这时候与其靠意志痛苦地遏制分心,不如平和的接纳它,让思绪游离一会儿,让它自由的来,自由的走。
不要过分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强迫自己不要分心。我的经验,你越不让自己干什么,心里就会越想着这件事。反而最后什么都没干成。
可以试试,现在请你闭上眼睛,不要想象一头粉红色的大象。你会发现,越是告诉自己不要想象一头粉红色的大象,脑海中反而会越是清晰地浮现出粉红色大象的样子。
因此当其它思绪来临,平静的接受它,让它游走一会儿,然后收回注意力继续当下的事情。重点是平和接受整个过程,不要焦虑。
走神并不是坏事,如果我们在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走神反而会提供发散性思维,带给我们新的思路。
负面情绪可以助推行动力
这个道理被很多小说设置为刺激主人公成长的点。
美国的英雄主义大片,中国的功夫片里,尤其会有这样一段重要情节:主人公被对手打倒击败,(此时大雨滂沱)他躺在泥泞的地上遭受嘲笑唾弃。
但ta不放弃,在以后的日子里,谨记自己曾经受到的屈辱,刻苦训练,持续精进,最终打败敌人成为业界之王。
事实也确实如此,很多著名人物的成长历程,都伴随着一段时期的负面情绪。尤其是别人说你不行的时候,你会萌生出一种我偏要做好给你看的斗志。
台湾知名音乐人潘玮柏有次在节目中提到,他发第一张唱片的时候,有人写信给他,说潘先生你要不要照照镜子,看你是不是发片的料。甚至有人打电话到他公司,问公司怎么想起给他发片。
但他就是不服气,凭着一股子倔情和对音乐的挚爱,登上亚洲小天王的宝座,出道十几年依然人气不减。
因此遭受苛责、嘲笑甚至诋毁,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坏事。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会刺激我们的斗志,产生向上的动力,激励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我们手握与其他几十亿人共同的时间时(这个与比尔盖茨、马云同样的时间,与佛系青年、油腻中年同样的时间),问问自己,我将如何规划和使用时间,来改变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