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梦”是很多人都有的,随着踏入平常的生活轨迹,这个梦越来越远。试图写的一些文字,最近也让我越来越对自己是否有才华产生了怀疑。怀疑之余,找了这本美国作家写的书来看。近些年来,美国已有不少创意写作的课程开展,借此,有许多人走上了作家的道路。那么看来,“作家”培养也还是有迹可循的。
本书的作者本身就在大学里面教授小说的写作,所以她对一些关于成为作家的通俗说法的抨击是有理有据的。对于本书的理解,最重要的“成为”二字。作者分析了作家的气质和要素、作家写作背后的“神奇魔力”,致力于教会人从心理定位、日常习惯方面培养挖掘出“神奇魔力”机制发生作用。可以说,是教让一个有志于成为作家的人,挖掘自我、认识自身、培养洞察力,成为“作家”。因此,本书并不是一本纯粹的写作技巧的书籍,比教授写作技巧更深入一层,是教授如何培养作家的心态和习惯。
一、打破关于“作家”的迷思
1、“天才是教不会的”这种说法不可信
关于作家,大家都认为“灵感”“天赋”是最为重要的,没有人能够教会。因为没有灵感、天赋,那么有的人就觉得自己压根不适合写作;因为没有灵感、天赋,那么也有很多作家写个一本书就江郎才尽,或者需要漫长的间歇期才能写出下一个作品;因为没有灵感、天赋,那么有的作家的故事虎头蛇尾猫身,总是不那么精彩。
这种说法消磨了许多人的信心,让人一开始就失去了向作家发展的勇气。但实际上,所谓的作家的灵感等魔力并不是这么遥不可及。
2、“作家气质”不等于情绪化
在许多人心中,艺术家不能以常人的理性方式存在,而总是情绪化和极端主义的。所谓的作家气质,也会被等同于这样的“艺术家气质”。
实际上,作家是有情绪化的、天真的、充满好奇心的一面,但同时还有另一面,那是温和、成熟、没有偏见、公正。作为作家,同时兼有这两面看似矛盾的气质,将天性中的这两面协调统一在一起。
二、“成为”作家,发现“神奇的魔力”
1、“意识”与“无意识”
实际上,这两个词是心理学方面的术语。“意识”是我们平日所能察觉到的所有的思维活动,而在我们所能察觉之外,还有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存在。这种“无意识”,广泛地来说,包括了不在我们理性中的一切,能够达到远远高于我们一般智力的极限范围,在我们的头脑极深处。
创意写作作为一种艺术的实践活动,实际上需要一种流畅无阻的“无意识”状态中,才能完全将脑海中的各种素材结合、控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是一个人的观念、看法最真实的体现,因此在这个状态下,每个作家都可以生发出属于自己的特有的故事。故事“自然而然”地产生,也就是在这样的“无意识”状态中才有可能。
“神奇的魔力”其实就是在于怎样激发“无意识”的写作状态,找到自己和这样状态之间的联系。
2、“成为”作家
这世界上当然有天才和天生的作家,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达到流畅的写作状态而不自知。要“成为”作家,就是要努力让一位新手通过练习、技巧、训练,去掌握一位天生的作家与生俱来的本领。这样的过程当然不会轻松,所以之所以很多人没能成为作家,也确实是无法耐住这其中的艰辛吧。
三、成为作家的练习
1、训练“无意识”状态的练习
第一步,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起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尽可能早起,不要说话、阅读、看手机,总之不要做任何可以给你文字印象的东西,立即开始写作。随便写什么,昨天的梦境、事情,现在的想法、虚构的故事,不论好坏,只是写。在半梦半醒之间,你会发现自己毫不费力地可以写下很多东西。接着,每一天都争取比之前写得更多。
第二步,每天给自己规定一个固定的写作时间,一到这个时间必须写作,就算只有15分钟也好。这个时间段,每天不停地变化。
通过这两步的练习,你可以驯服你的“无意识”状态,让它可以在你需要写作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存在。
2、批评与检查,驾驭自己的特点的联系
在“无意识”状态的练习养成了习惯之前,你都不应该回看自己的作品。直至习惯已经养成,采用清醒的、日常的、批评的眼光观察自己这段时间所写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的对话,给自己的文字提出具体的建议,发现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所在。
“长远来看,正是你自己的品味和你自己的判断力才能让你跨过那些陷阱。你越早学会自己驾驭自己的写作特点,你的前进就约好”。
3、完整的练习——练习一个故事
在片段式的写作后,需要练习一个故事的写作。在写作之前,要有一段前期准备酝酿阶段,将所有的故事细节在脑海中推演,等上个三天,然后坐到书桌前满怀信心地写作。
不论要写多久,这个练习要以一个完整的故事写完为结束。写完后,将故事搁置一边(至少隔夜),然后带着批评式地阅读。
日复一日地练习,目的最终只是为了达到作家的状态——“他天性中的这两方面(意识与无意识)相安共处,和谐地发挥作用;至少他必须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控制任何一面”。
当然,对于天才作家来说,人格不是双重、而是三重,在上述的双重之外,还有第三重——个人的天赋才能。
四、成为作家的其他建议
1、关于读书
作家的读书并不是将读书仅仅作为一种娱乐,而是进行有效的阅读。作家的读书方式是带着批评式的眼光来看书,至少看两遍:第一遍,快速而不加评论;第二遍,拿起笔和本,写出大纲,进行分析和评价,特别是把认为写得好的段落、细节和素材标记出来。
2、关于模仿和原创性的源泉
生搬硬套一位作家的人生哲学、思想,并不是模仿的最佳方式。在他人的作品中发现对你自己作品有用的素材,才是有用的模仿方式。或者说,可以学习他安排字数和结构的方式。
“我们每个人能够做的贡献只有一个:能够为人类普遍的经验之池注入我们从各自角度看世界所得到的点滴体会。”
每个作家都需要有自己的“原创性”,这个原创性,并不是说这位作家所有的或者绝大部分的素材都要从自己的生活里来找。真正的原创性,在于这位作家在写作中诚实地表达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独特的自我以及洞察力。
要保持这样的独特性、原创性,要求作家一直要保持着孩童般的眼光、常常以一个陌生人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而不是对所有的一切司空见惯后变得漠然。
3、关于休闲
除了小部分天才作家之外,“写作”从来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相反,是非常消耗精力与时间的事情。所以作家也需要有休闲的事情,从案头起来放松放松,或者能够在瓶颈的时候激发一下灵感。
一些作家的“休闲”方式看似很单调也很无趣,书中就提到,一个作家喜欢躺在家里后花园的草地上、凝望天空,一个作家在写作间隙会不停地玩一种纸牌游戏,另一个作家会重复地编制一块红色的羊毛方巾,还有一个作家说自己会不停地拖地……我们熟知的村上春树,用马拉松和跑步的方式来休闲。
之所以会选择这些的方式,其实是因为作家需要一种“无字”的状态,让自己的思维能够始终徜徉在“无意识”的状态。在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大脑正在后台繁忙地工作,为故事构思一个更好的结构。如果选择阅读、看戏等等,则会被文字信息等干扰思绪。作为作家,要学会给自己找到这样的“无字的状态”,以恢复或者激发自己的灵感。
五、小结
记得在村上的《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里提到写作的时候,提到一些大作家也不得不逼自己每天要长时间地坐在书桌前构思、写作。本书一方面增加了想要成为作家的人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指出其中的艰难之处。作者说,如果一开始连写作的练习都无法坚持的话,那就还是放弃吧,也许你的精力和灵感可以在其他的方式得以释放,不是写作。
不过我想,无论是否能够“成为作家”,像作家一样,始终保持对周遭世界的敏锐观察和丰富的好奇心,发觉自我的独特,也是一个人成长成为富有洞察能力、独立判断能力的醒觉的自我的必有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