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你可以做的足够出色,但是也难免遇到“不讲理”的客户,比如这位客户提出了无理的要求,投诉了18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本文选自茶蛋芯微信公众号
内容归原作者所有,网易七鱼授权转载
01
写这个标题,不是炫耀,恰恰让做服务的我无地自容
中午饭点的时候,我的一个姐们儿,忽然神神秘秘的在我耳边低语:“你知道么?昨天那个客户已经连续来电18次了,要追加对你的投诉!”
我故意打趣:“哪个客户?这么恨我!”
她把声音压得更低:“就是那个要修易拉罐的,你下午啥别干也得把他搞定,不然你吃不了兜着走”
我:“啊哦,知道了”
02
这个姐们儿口里的这个易拉罐,其实是一位男士半个月前花2.5元买了一听可乐。昨天忽然来电说,可乐瓶子自己破了一个的口子,此前客服已经提供了包括补偿5元、联系售后补发一听等方案,但是客户依旧不同意。客户的要求,客服是万万没想到——维修,客服傻眼了,易拉罐可怎么维修?所以把问题作为疑难问题升级了。
我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第一直觉有这么一些疑问:是什么时候发现破了一个口子呢?如果是签收就破了可乐大概早没有了吧?会不会有什么客观原因导致客户刚刚签收到这个可乐呢?
为了破解这个答案,特地联系了配送员确认签收情况,配送员斩钉截铁的告诉我,在下单第二天就正常签收了,而且是本人签收。这个区域的配送员很熟悉这位客户,经常因为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找茬,所以都格外的小心。
得到了这一确认,脑子里瞬间把这位客户定位为“找茬户”,要么是为钱要么为找乐,在这里我就犯了第一个错误。
03
立马拨通了客户的电话,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我询问起客户关于可乐的情况。客户那端的声音约摸40~50岁之间,声音的音质有些含混不清,情绪倒是很平静。
客户的描述是:在半个月前收到了可乐,但是一直没有喝,就放在冰箱里了。今天忽然想起这个可乐,就从冰箱里拿出来,发现竟然破了一个口子差不多4cm宽0.2cm,自己并不记得当时签收是不是有破损,只是随手放冰箱了。
客户这么一说,更加坚定了我认为客户是非正常投诉的想法。
于是,开始试图向客户推理,如果签收之前就有破损,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可乐可能已经撒光了的情况、并且再次推荐客户考虑此前客服提供的“诚意方案”。
客户却忽然生气了,一口咬定自己这么长时间并没有动可乐,出现这个情况一定是易拉罐厂家的质量问题,那就要求返回给易拉罐厂家进行维修。
接着我又犯了第二个错误,试图通过向客户分析易拉罐的“维修可行度”,结果客户当即表示:不愿意再与我沟通,要求我挂断电话。当下的气氛确实不太适合继续沟通,所以约定后续再联系,客户不置可否。
04
紧接着就出现了文章开头说的——在一天之中18次向客服投诉并追加投诉我的事儿。
吃完饭回到工位,把这个单子细细的想了一遍,除了总结了自己昨天所犯的错误以外也在想:客户要求“维修”确实是比较怪异,但是为何会有这么怪异的需求呢?如果这个诉求并不是实际诉求,那么他实际诉求又是什么呢?
再次拨通了他的电话,他的语气里含着一丝傲慢和不耐烦,我做了这样几件事让局势扭转:
首先,我径直承认昨天跟他沟通过程中我存在的问题:固化思维和“以自己为中心”,还原当时跟他的对话一一说明是哪里做的不对。
其次,也特别坦诚的询问他,是基于什么原因会提出“易拉罐维修”的这个“特别”的要求,并且说明,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只要愿意说,都会认真体会。
再次,向他说明,如果是因为咱们平台此前哪里做的不好或者不到位,都会全力协助他解决问题。
05
他听完我说的这些,语气又开始变得平和,然后向我说了这样一件事:
他在6月份的时候购买了一块手机电池,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发现手机续航能力越来越弱,甚至在充满的情况之下只能支撑2个小时,远远低于页面宣传的12小时。于是联系了客服,客服却以“过了三包法规定的15天换货周期”为由只能为客户申请“维修”。当时客户很苦恼:一方面买了所需的东西出现问题耽误使用就很闹心 另一方面,觉得客服太“轴”,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电池可怎么维修?
搞得很不愉快,虽然最后售后工作人员为客户重新换了一块新的电池,但是每每想到“轴”客服就气不打一处来。可乐这个事也只是一个契机,可乐没什么问题,就是忽然想到手机电池的事儿还是觉得生气,于是整了这么一出乌龙。目的就是想让客服知道知道,遇到“轴”的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话说开了,客户也聊的比较随心至情至性的一面也显露无遗,开始忙不迭的道歉。说知道自己其实只是为了出口气,并不是真的想要什么,所以对所谓的“诚意方案”不感冒,但是这个“出口气”方式是任性了,对我投诉18次也仅仅是想引起我的重视而已。
06
客户越道歉,我也越无地自容。
做服务的尤其是做投诉的,总以为自己是“满杯”,用自己所谓的“经验”去判断、评估客户的需求,用体系去框定别人,最后框定的只能是自己。做空自己,用“空杯心态”,往外,去发现客户情绪掩盖下的真性情;往内,也发现自己的狭隘,延展生命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