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读过的书不少,给予我力量最多的,还是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
读初中时,正是家里最艰难的时候。哥和姐在外地读大学,又添了嗷嗷待哺的小妹。懵懂的青春,自卑敏感,生怕被人看轻了去,浑身长了刺,随时开启自护模式。教育局长儿子在我班,调皮捣蛋。那时正在热播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他便用剧里土匪头子“田大榜”来唤我,尽管还之以“羊羔子”,可我还是不解气,某次他偷拿了我养的蚕,整盒子蚕丢去砸他,甚至词典都丢过去了。事后想来,所幸他伸手敏捷,否则,还要负担医药费,又给父母徒添困扰。
虽说我算懂事的,可小女生的虚荣自然有,常常幻想有仙女帮助我,像班里吃商品粮的女生那样,有漂亮衣服,有新书包。而这些,都来自我读到的《儿童文学》,也不知道是哥和姐买的还是别人给的,总之床底下的纸箱子里好多残缺不全的《儿童文学》。除此,我能读的,就是姐的高中语文课本。
初二的暑假,哥带回一套《平凡的世界》。我每个月都去邮局给他俩寄钱,每人不过30块生活费,他大约是省吃俭用买的,很是宝贝。我偷来读,不过两日就都看完了,唏嘘不已,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我的青春,不也如是么?不,我比他们强,至少不用忍饥挨饿,我有书读,有学上,有未来。
那个暑假,母亲说我长大了,知道操心家里,喜欢照顾妹妹了。我笑了,“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我只是想如孙少平那样,改变命运罢了。
初三,化学差。我独自在角落里默默记诵,反复理解,对同学们的各种说辞置之不理,因为,我只能依靠自己。终于,从未跻身年级前十的我,在中专复考中胜出,那一年,全校只考上三个。我依稀觉得,孙少平在前方冲我挥手。
读师范,从图书馆借了《平凡的世界》。掩卷沉思:自卑,是人生的绊脚石,会错过很多美好。我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学校各种活动,勇敢地尝试担任学生会和团委的干部。现在想来,很多同学之所以都记得我,恐怕与此密不可分。
毕业了,小小的农村小学,依傍着青山绿水。第一次拿到工资,我买了一套《平凡的世界》简装本。“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于是,我开始参加自学考试,弥补没有进大学的遗憾。
有了敲门砖,我顺利调到了镇上的初中。本地人居多,开始机会都轮不到我,教导主任的理由是我到初中不满三年。难免生出几分抱怨。忆起《平凡的世界》里的话:“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尽管,这是当时区上最偏远的学校,我依然勤奋努力地上进,自己考取计算机等级证,尝试开展多媒体教学。
当赛教的钟声再次响起,专门列了课件设计制作一关时,校领导主动谈话,要我参赛了。而我,也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机会,用荣誉证明自己行。其实,诚如路遥先生所说:“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内心平静,力量却更加强大起来。当新学校的橄榄枝伸出的时候,我便毫不费力地抓住了它。
每每在人生的岔路口,或是灵魂无处安放时,我习惯从《平凡的世界》中汲取精神力量。
十多年前,婚期将近,父亲突发脑溢血离我而去,我宁愿相信,“死去的只是躯壳,生命将涅槃生生不息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坚信父亲依然在某个空间存在,只是无法和我交流罢了,但他一定看得到我,希望我生活得幸福。就像少平虽然失去了晓霞,秀莲离开了少安,但他们的爱情其实收获了甜蜜一样。
父亲去世几年后,瘦弱却倔强不服输的母亲执意要翻盖家里的房子,亲戚们几乎没几个来帮忙,悲哀之余,习惯地在脑海里搜寻孙少平的生活轨迹。我想起他做活的那家人对他的情义,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这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顿觉释然:人,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
这种精神力量已然根植在我的脑海,不论遇到何种境地,都会适时地迸发出来,给予我前行的勇气。
记得路遥先生在后记中写道:“期望将自我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我想他做到了,而我,即是证明。
2017年5月10日刊登《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