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4 华杉
我们的工作,初中生都会。我们为什么不会了呢?因为学历太高了,思考回不去原点了,回不到一张白纸了。如果能修养成每一次思考都回到原点,修养成每一次思考都直接服务于最终目的。一头是原点白纸,一头是最终目的,则简单直接,无所不能,而且还如孟子所说——易如反掌。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公孙丑问:“敢问什么是浩然之气。”
孟子说:“这真是难以言传!只有自己体会到,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跟你说。”
朱熹注解说:浩然,是盛大流行之貌。气,是体内所充盈的,气本来就是浩然充实于天地之间,也充盈于身体之内。但是,如果我们自己不懂得养气,就气馁了,气虚了。而孟子善于养气,让他的气始终充盈。孟子说他能“知言”,能洞察他人的言辞,因为明了道义所在,所以对天下之事无所疑惑,因为“四十而不惑”,所以“四十而不动心”,都明白,心里不动如山。而浩然之气呢,是有道义相配,所以对天下之事,无所畏惧,能当大任而不动心。
心,不动如山,而身体里,充盈着浩然之气,一切了然,无所疑惑,我心光明,无所畏惧,这就是后世王阳明心学的致良知,良心、良知、良能。
不动心,是我心光明。
浩然之气,是王道之气。
告子的学问就相反,他的不动心,是冥然不觉,悍然不顾而已。用现在的俗话说,爱咋滴就咋滴,反正我不管,我不动心。
孟子接着给公孙丑讲解:
这浩然之气啊,是至大至刚!
朱熹注解说,至大,是无可限量;至刚,是不可屈挠。浩然之气,是天地之正气,人本来就是靠它生存的,每个人都有的,甚至说,都一样多,只要你随时反躬自问,则得其所养;只要没有做什么坏事来伤害它,那这浩然之气,就本体不亏,而充塞无间。
这一段是朱熹解的。和王阳明说的致良知一模一样。把“养浩然之气”换成“致良知”,一个意思。
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每个人都有良知良能,生而知之,不学而能。后来为什么不会了呢,只是为私欲所敝,自己把自己蒙蔽了,只要能不断擦亮自己的良知,回到原点,回到一张白纸,就没什么疑惑纠结,也没什么解决不了的。
陆九渊说良知良能:“我在那无事时,只是一个无知无能的人。一旦到那有事时,我便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这就是良知良能,也可以说就是浩然之气。
陆九渊这段话,有共鸣的朋友可以自己多体会一下。比如在公司里,我们的工作,初中生都会。我们为什么不会了呢?因为学历太高了,思考回不去原点了,回不到一张白纸了。如果能修养成每一次思考都回到原点,修养成每一次思考都直接服务于最终目的。一头是原点白纸,一头是最终目的,则简单直接,无所不能,而且还如孟子所说——易如反掌。
心学的源头是孟子,这没有疑问。朱熹和陆九渊,鹅湖之辩,辩论得天昏地暗,有时疑惑两位老师到底有多大差别?他们的思想其实都差不多,但朱熹批评陆九渊“只是禅”,陆九渊批评朱熹“支离”,支离破碎,腐儒书呆。我觉得两位老师只是各执一端而已,同一个道理,你从这头说,我从那头说,说的不都是一个事吗?
观众呢,只是跟着瞎起哄。
是禅又如何?
神秀的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就是要养浩然之气,要时时擦亮自己的良知。儒家说的戒慎恐惧,随时反躬自省,每日三省吾身。
但是师父弘忍觉得他境界不够,没有传衣钵给他,传给了慧能,慧能的偈子是什么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段最著名禅宗公案,大家都知道了,慧能比神秀“高”。
我实在不懂他高在哪里,因为当我“切己体察,事上琢磨”,神秀老师说的,能知行合一,要求自己去做。慧能老师说的,我没体会,不知道怎么做。我觉得慧能跟告子倒有一拼。
大家都认为慧能高,我想大多数也是跟着瞎起哄吧。把读书当成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不放在自己身上想,就跟着看热闹了。
我们再看看程颐怎么说的:
天人合一,本来没有分别。浩然之气,是人的气,是我的气,养气,不要去伤害它,它就充塞于天地之间。一旦为私心所敝,那气一下子就泄了,就馁了,就小了。
浩,本来就是大的意思。浩气就是大气,一有私心,就小气了。
程颐的讲解,也和王阳明的思想相同。
再来,谢良佐老师:
你怎么找到自己的浩然之气呢?一定要在你心最正的时候去找,浩然之气,就是正气。人的气,什么时候浩然呢?是无亏欠时。
每个人都有正气,至少说,都有正气的时候。就像王阳明说,每个人都有良知,就算一个贼,你骂他是贼,他也不爱听,他不会觉得很光荣,很感激你赞美他,这就是良知,他知道做贼是不好的。有这点良知,就有发扬光大的基础。我们都有正气凛然的时候,就在这时候抓住自己,不要把正气丢了,不要一有点利益,就给自己找理由自欺欺人干坏事,把气给馁了。
孟子、告子、朱熹、陆九渊、程颐、谢良佐、王阳明、神秀、慧能,我们说,读历史,就是掌握了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掌握了这个星球上生活过的一千亿人的大数据。把这些数据调出来,比对分析一下,再把自己代入进去,把自己代入进他当时的情景去推演,把他的思想代入今天的事儿上去琢磨,这是一番修养求学的功夫。
明天,我们再学习孟子养浩然之气的四大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