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不太记得幼儿期发生过什么创伤事件,但是有一个关于幼儿期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这一时期的需求没有完全得到满足。当然,是活在创伤里,还是处理好创伤,走向未来,这是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
第一步:了解幼儿期缺失了什么
有一项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幼儿期的自我是否有创伤,创伤的程度是什么,而且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你在这个阶段缺失了什么(测试略)。
第二步:列出成年期的正面体验
列出成年以后有过的三次正面经验,当然这些经验恰恰是幼儿期需要却缺失的。
幼儿期需要什么?
幼儿阶段的第一个时期,9~18个月,如果最初九个月的孩子对世界建立起了基本的信任,那么这时的孩子自然就会开始探索周围的环境,尤其喜欢看、触摸、品尝,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如果这时的这种基本的好奇心得到培养,那么未来孩子才会更有创造性和冒险精神。
第2个时期,18个月~3岁,这时的孩子是处于以抵触的情感纽带为特点的反依赖阶段。孩子会说“不”“让我来做”“我不要”之类的话,他不愿意服从父母的要求和指挥,虽然他对父母依然有依恋,总是呆在父母的视线之内,可是他也依然反对父母,尝试与父母分离,这种分离过程是做他自己,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的教育,对父母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你不了解这个阶段孩子成长的特点,那你就很难理解孩子很多的言行,很难把握自己教育的分寸。举几个例子。
例1.当孩子发现一个东西很好奇,他就会爬过去或走过去,看看,摸摸,甚至放嘴里尝尝,充分感觉之后,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他用自己的方式就认识了这个东西。
当孩子依据自己内心的兴趣的指引,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渐渐地,他会越来越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是,如果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满足他探索的欲望,不是限制就是给他安排了我们自认为对的事情,比如一个一个的特长班、亲子班、活动等等,那么,我们就是打乱了孩子成长的节奏,他没有时间去自我发展,自我发现,心里就会混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去看看已经上学的孩子,再去看看已经工作的成人,很多人都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我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我想要什么样的爱人?都不清楚,所以才会感觉没有意思,没有动力。
例2.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很喜欢说“不”,不愿服从父母的指挥。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难管了,处处在挑战自己的权威,很难接受,认为这个时候管不了他,以后就更难管了,于是就用自己的力量管教孩子。这样做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孩子会过度克制,听话照做,不会说“不”,惧怕权威,疏远权威,另一个是孩子常常挑战权威,不服领导管理,常常和领导发生冲突。
例3.一个孩子在自己玩玩具,成人走过去,想陪他一起玩,可是孩子一看到他过来就哭了起来。成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啊?你不想爸爸跟你讲话吗?你不愿意爸爸陪你玩吗?如果是的话,你要跟爸爸讲“请离开”。当孩子说“请离开”后,爸爸就立即离开了。爸爸为什么这样呢?是因为他想让孩子获得一种我表达“我的”,我表达我要跟你之间有存在这种“我的”和“你的”区别和界限的时候,我有这样的机会,我有这样的权利。同时让孩子获得一个体验,当他获得了这样的体验以后,他就有了“我的”力量。很多人难以拒绝别人,因为当你拒绝了别人会担心,这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完全建立清楚,你自己的界限没有完全清晰的时候,你一旦拒绝别人,你就会很担心,所以你不敢拒绝别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不会拒绝别人。
所以,在这个阶段,要注意的是:
1.在安全的范围内,允许孩子充分的探索
2.孩子需要帮助和参与的时候再给予帮助
3.给孩子立界限:不伤害自己、他人、环境
4.允许孩子有情绪并让他确信父母依然爱他
幼儿阶段正常度过体现在:
1.孩子很容易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2.不断扩大自己探索的空间
3.愿意做更多的尝试
4.没有被人遗弃的恐惧
5.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
6.更懂得遵从自己的意愿做选择
7.更专注于当下的工作
8.在权威面前敢于表达,不卑不亢
9.懂得界限,尊重界限
10.不惧怕别人或自己发火
11.不怕有冲突
12.能坦然拒绝别人
13.收放平衡——收放不平衡就是要么吝啬,要么放纵;要么过度控制,要么过度放任;要么与人纠结不清,要么与人隔绝。
14.对自我有正向的认识——我有约束力、我有意志力、我能独处、我是好奇的,喜欢探索并且行动、我就是我
……
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列出和幼儿期相关的正向经验,那我们可以根据以上这几点来检索,并依此找出成年期的自己正向的经验。
举例:
A.我能郑重地表达出自己的愤怒
B.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C.我尊重自己的界限,也尊重别人的界限
第三步:制作触发器
用这几个经验形成一个叠加触发器。
第四步:锁定幼儿期的感受
可以想象一个场景:意外收到一个洋娃娃,很喜欢,我爱不释手,可是遭到父母的制止,还没有反应过来,洋娃娃已经被没收,并被烧毁了。
可以为这一场景形成一个触发器。
第五步:替换感受
可以同时启动以上两个触发器,然后重演一遍想象的场景,我说,“不要”“是我的”,以表达自己的愤怒,然后继续玩洋娃娃。
努力感受自己心里的力量,然后放开两个触发器,睁开眼睛,让自己细细体会那种敢于说“不”,不惧权威的力量。
第六步:反省自己幼儿期因惧怕父母而产生的问题,思考这些需求对我现在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如,不敢拒绝、惧怕权威、缺乏安全感。
第七步:想象未来的某一刻:某个领导剥夺了我的利益,我走到领导面前,不卑不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敢于起争执,为自己去争取这个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