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功课:今天,在关系里明确彼此界限,知道哪些是你的事情,哪些是我的事情。我们相互连接而又彼此独立,各自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良好的个人界限可以让你与真实自我链接,也可以让这一段关系更好地发展。肯定句:在关系里明确界限。
今日关键词:界限感
你是一个界限感模糊的人吗?你渴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清晰,和蔼有力地say "NO",自由自在地活出自己生命状态的人吗?
那么界限感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世界其实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这三件事已经清晰地划分了我们自己的界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别人的事尊重和接纳,不要强加干涉;老天的事,好好配合,顺着流走。
一直以来,我对界限感的理解是: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顺应老天的事。
中国人的早期教育常常是界限模糊的。当一个孩子自己跌倒,本来可以自己爬起来,那是他自己的事,可父母看着心痛,立刻过去扶起。其实善良的父母已经不知不觉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疼爱中一步步缺失。
当孩子慢慢长大,有能力独立上学,但是因为界限模糊,父母或是长辈背着孩子的书包早送晚接,风尘仆仆。放眼望去,身边的朋友们周末都在陪孩子读各种兴趣班,补各种课,不甘落后。想当年我自己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自己学着左看右看安全过马路,回到家还引以为豪地向弟弟显摆。
在中国,对于高考志愿、就业跳槽、恋爱婚姻这样的大事,不仅仅是父母的事,还是七姑八姨的事,甚至是一个家族的事。在电视婚恋节目中,见过妈妈把孩子的恋人当成了自己那个要嫁的人,把自己年轻时没有完成的心愿融入其中,把自己的意愿拿出来,充满热情的苦口婆心最终得已实施,到最后连同恋爱婚姻都要打上父母的烙印。久而久之这样的关系便成为一种痛苦的纠缠。
相信你的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吧。有同感的欢迎留言交流。
多年前的一场奇葩面试至今难忘,热情过度的妈妈全程陪同儿子,坐在旁边代为回答,儿子低着头,不言不语。我客气地请她在外等候,她一句“我来我来”,让人不禁为这位一直处于极度保护状态的中的儿子捉急。这样的奶宝员工你敢用吗?
生活中总是会遇到阿姨们拉着我的手,絮叨地说有没有合适的男士给她家女儿介绍男朋友,我问你家女儿有想谈恋爱的意愿吗?她们说好像没有呢,现在小姑娘一直喜欢追星。这样的女孩子长大了吗?她有思考过自己的未来吗?
最近,80后的朋友打电话说老妈逼婚,都快把她逼疯了。她说她想让老妈把嫁妆钱给她创业,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朋友的老妈不同意,说必须结婚生子才给钱,否则她没有办法向亲朋好友交代,甚至听到有人议论她女儿是不是不喜欢男人,所以才不想结婚。她让朋友必须给她一个交代。于是乎朋友被逼无奈,只能一次次去相亲,又被介绍人数落:这个年纪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生得出呀?朋友生气得无语,找我诉苦,说怎么办才好。我想了起这句话:
“你们有问过孩子的意见吗?“电视剧《小别离》中那句多次出现的台词让人心生共鸣。
这些都是谁惹的祸?或许这是中国人模糊的界限感惹的祸。就如心理没有断奶的孩子,既有独立的强烈愿望,又有着和母亲分离深深的恐惧,同时长期和父母同住,被呵护被照顾,“父母说”、“老师说”很难形成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一直处于两难的纠结状态。
当你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出现在父母面前时,你会发现父母也经由观察你的变化而开始成长。当你去清晰你们的界限时,他们也会被你“训练“地去尊重你;当你告诉他们每个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时,他们会放弃对你的过度纠缠而自己找乐子;当你离开父母把自己照顾得妥妥的,父母自然就放心,不再咆哮操心 甚至一次次给你安排相亲。
孩子需要长大,父母需要放手,每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关心自己的事。划出界限,这是人与人相处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哪些地方可以碰,哪些话不能说,双方的雷区在哪儿,如何预后处理。
走在漫漫人生路,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感,和无关的人划清界限,才能更好地和有关的人亲密接触。允许哪些人进入你的生活,允许哪些人影响你的生活,允许哪些人陪伴你的生活,都得基于某些正确的判断,就像用渔网对各种鱼类进行筛选,最后获得的判断才是真正符合自己的口味。当一个人不加分辨地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左右自己的心情、选择或者态度时,那么基本上无法拥有独立自在的个人生活。
懂得在人生的道路上,分辨自己的需要和界限,什么是要的,什么是不要的。现在拿出一张白纸,折成二半,一边写你要的,一边写你不要的,写完之后把它大声念出来,观察身体的反应,是放松的还是紧绷的,是开心的还是讨厌的。
记得有二件事你可以为自己持续一生地进行:对自己保持好奇,并尊重自己的界限。因为这两件事将会持续地告诉你:”我是谁“。
今晚的聚餐聊起“界限感”的话题,好友的一句话逗乐了我:“女儿结婚我也开心,女儿不结婚我也开心,只要她做自己就好。”我当场就举起大拇指给她点赞。这样子真好。
记得在《愈少愈自由》中摘录过一文字:经常提醒自己”适可而止“,经常停下来想想: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需要什么?界限在哪里?后果是什么?我是谁?轻重缓急如何?
认清界限感,我们就会明白,你是你,我是我。你的事,我的事,你的情绪,我的情绪。
守住自己的界限感,尊重别人的界限感,才能自由自在地把更多的爱的品质带入每一天的生活,去做一点一滴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