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茶,您一定再熟悉不过。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就有茶这一味,可以想见,它对于我们来讲,不独司空见惯,而且必不可少。
茶起源于我国,我国人民饮茶的历史,可谓久远,有据可考的要追溯到神农时代,至明清时,已在我国各地普及。茶可强心、利尿、醒脑提神,兼有解毒功效,当然,茶的最主要的功用,还是解渴。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古代,茶对于生活的调剂,不可小觑。经过烘烤晒干的茶叶,便于运输,储藏,所以在运输滞后的时代,茶能和盐一样,成为最主要的的贸易商品。
由于茶的广泛推广饮用,也带动了与茶相关的用具的生产和贸易。不断发展创新出精美的瓷器,已成为那个时代的时尚。茶壶,茶杯,茶盘,茶桌….逐渐丰富,并逐步形成与之俱进的茶艺,茶文化。而茶的种类,品种也日渐细化,日趋丰富。茶按品类来分,又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 、白茶、黄茶、和黑茶。较为知名的有,西湖的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云南的普洱,其中龙井、碧螺春、毛峰、均属绿茶,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也称青茶,云南的普洱则属于黑茶。
精美的茶具,令品茶也升级成为一种赏玩艺术,交流思想的过程,茶文化也逐渐成熟。包括茶道,茶画,茶联,茶书等等。茶道就曾经流传于东亚各国,至今在日本仍有传承。这种品茗的文化形式,已完全脱离了单纯的功用,反而与儒家的礼,和佛教的禅,在精神上有某种不可言说的互通。
古诗中有句说茶: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上泉’’,很有些采天地之精华的意味 。而一些文人雅士,也往往爱茶,懂茶 ,吟茶,以致流传后世许多与茶相关的诗句。如果说酒可称仙品,那么茶就可称为逸品。酒性的外放、舒张,与茶的内敛、闲适,恰恰相得益彰,成为古代诗人最爱表现的主题。 另有诗句吟茶:“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把茶的品性,与花中四君子之一的竹相提并论,不难想见在诗人的心中,茶的位置。
或许是自古以来,宗教文化的传承,也或许是世俗文化与宗教思想的相互浸润与交流,茶,不但常见于市井百姓之家,也常出现在红尘之外的观庵庙宇。那些世人眼中的高僧大侣,不仅常常以茶待客,也常自品。先苦后甘,绵软悠长的茶性,可能在某些方面正与宗教思想有着某种契合,以至于,有位高僧曾经提出“禅茶一味’’这种观点。
曾经看到一幅极佳的回文联“可以清心也”,它是题写在茶盏上的,茶盏是圆的,这几个字均匀分布,所以,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去看,都仅可以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妙的是,无论你如何去读,这几个字都可成句。令你在解渴,品尝的同时,又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知识上的拓展,可谓一举数得。禅可清心,茶也可清心,这几个字,应该说,也从侧面印证了“禅茶一味’’。
酒需徐徐斟,茶当慢慢品,生活,恰似这两样最常见的物品。有酒的浓烈,茶的芬芳,
个中滋味,还真的需要你我细细琢磨,耐心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