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5岁的豆苗做了一个约定:如果早上7:30的时候,如果豆苗还没有穿好衣服并做好去幼儿园的准备,我就会把她的衣服放进一个袋子里,豆苗可以到了幼儿园之后再换。
两个星期后的一天,豆苗起床、刷牙、洗脸、吃饭都磨磨蹭蹭,眼看要迟到了,我就把她的衣服装好和她说:
“要迟到了,该走了,你可以到了幼儿园之后再换衣服“
“不!不换!”
“该出发了,你想自己上车,还是我帮你?”
出于对迟到的恐惧她还是自己上了车,但是她还是在大喊大叫:“我不换!我不换!就不换!”
我说:“我不会因为你发脾气就责怪你,因为换成我可能也会这样。”然后就没有再理她,她也没有讲话。
到幼儿园时,豆苗撅着嘴明显在生闷气,而且不换衣服也不下车,我说:“我在幼儿园里等你。"然后我在幼儿园方向一个离车不远又能看见她的地方等她。
豆苗在车里撅着嘴大概坐了2分钟,然后她就换了衣服下了车,我送她进去后跟她说了一句话:”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你很棒!”
几个星期后豆苗又一次没来及的换衣服,这次她直接上了车,没有发脾气,而且在路上和我聊的很开心,到了幼儿园后,我问她:“我是在这里等你穿好衣服,还是先去幼儿园等你?”
豆苗很干脆的回答:“我想你在这儿等我。”因为她还记得上次发脾气时自己独处的感受,所以她很快穿好衣服,开开心心的跟我去了幼儿园。
有很多孩子会像豆苗一样抗拒一件事,有孩子在逛商场的时候,想要某件东西的时候,被拒绝后甚至会在公共场合躺在地上又哭又闹,这让人愤怒又让人尴尬。所以很多家长这个时候都会气急败坏:
“迟到还不是因为你一直磨磨蹭蹭,现在又叽歪什么!”
“你赶紧给我起来,你现在成什么样子!”
“你在这样,大灰狼就来把你带走了!”
“宝贝不哭了,妈妈现在就给你买……”
有些家长会和孩子争论、盘问、控制她并与她争吵,直到被她激怒而大发雷霆,甚至破口大骂。
不要和孩子争吵
这是最无效且无力的处理方式
孩子发脾气是一件很常见的情绪,很多家长认为这是一个“坏毛病”,其实发脾气是一种沟通方式,如果孩子因为一件事第一次发脾气就能有效地吸引你的注意、阻止你或让你生气,孩子会认为这就是与你建立联系的有效方式。
所以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要反省:你们之前与孩子的沟通有问题,不然孩子不会认为用这样的方式与你“建立联系”是有效的。
要改正孩子的这种行为,你必须先采取“不助长”的态度来对待,之后可以寻找发脾气背后的密码信息,以及梳理你自己当初是怎样诱发了这种行为。
孩子有能力感知情绪
不要剥夺了她的感受过程
在面对孩子发脾气时,如果你总是试图想解救孩子或为他们解决所有问题时,就剥夺了他们形成对自己情绪感知的机会。
豆苗在发脾气时,我们在车上的沉默和把她独自留在车上的时间,就是豆苗自己在处理自己感受的过程。
孩子需要拥有自己的感受,不要认为你必须阻止或者改变她的感受。但是这不等于要在孩子发脾气时做出让步,也不要试图在这个时候取悦孩子。那么在孩子发脾气时到底怎么办?
抱着“共情”的态度
而不是想着控制或拯救
孩子发脾气时,你可以抱住他们并安慰:“生气没关系,每个人都会这样,我在这里,妈妈爱你。”通过这样的话来认可他们的感受。假如是孩子得不到某个东西发脾气时,你可以说:"我知道你很生气,这没关系。你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或者用沉默给予孩子感受情绪的时间,发脾气时不回应,等孩子平静下来再尝试沟通。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分散注意力也是很好的方法,不要吵架或者争论,而是发出一些好玩的声音,或者唱歌,或者说:“那里好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有什么。”
当孩子发完脾气后,最好不要再提这件事,因为如果你的孩子是在用发脾气进行情感勒索,你不买账,她很快就会放弃。孩子们能够认识到,生活充满了起伏坎坷,而他们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感受。他们会知道发脾气和情感勒索不会让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还有更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因为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很正常,并且即便他们在发脾气的时候,你表现出来的仍然是爱他们,接受他们,这就是给孩子一份最好的礼物。
今日重点
孩子发脾气时认为这是与你建立联系的有效方式,孩子自己也有感知情绪的能力,所以家长要不争吵、不取悦,抱着“共情”的心态去让孩子感受你对他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