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你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靠子女?
子女不啃老就万幸了。
而且未来是老龄化社会,2夫妻要养4个老人,2个小孩,就算他们有孝心,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靠国家?
社保养老金一个月几千块,听起来挺惬意。但是生个病啥的,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
这本书教会你,靠会理财的自己。
这是一本理财的入门书。对于了解理财重要性,有理财基础的人来说,可能显得肤浅。不过对于像我这样,还没有理财紧迫感的人来说,早点遇到这本书是幸运的。它给我当头一棒,再不理财,当你老了,头发白了,还要为生计奔波,看儿女的脸色生活。
30多岁的钱小俊,做了一场梦穿越到老年,看到自己住在简陋的公立养老院里,70多岁了,还要做着一份打字工维持生计,晚景凄凉。当时拿着高收入,住着大房子、开着高级轿车的钱小俊怎么也想不到老年的自己会落到这步田地。而年轻时起步不如自己的好友宋思凡却住在高档的老年之家,闲时旅旅游,打打高尔夫,备受儿女尊重。为什么会这样?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年轻时没有好好作理财计划,提前规划人生。在梦里,他遇到了财富精灵,并在其指引下,开始理财之路,人生从此改变。
作者通过一个奇幻故事讲述理财的重要性:理财要趁早!在书的后半部分讲述了工薪族该如何理财,如何规划养老、计算养老所需资金,各个人生阶段的理财重点,如何开启财富之门等。
1、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复利堪称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甚至超过了原子弹”。
——爱因斯坦
现在的60万等于30年后的1000万。
60万本金,假设投资回报率为10%,由于复利的效果,30年后,金额会变成1000万元。
2、是当享受生活的蟋蟀,还是储存过冬粮食的蚂蚁
秋天,蟋蟀吃饱喝足了,休闲地唱着小曲,嘲笑蚂蚁不懂得享受生活,苦逼地搬运粮食。冬天来了,到处白雪皑皑,蚂蚁在温暖的洞里享受晚餐,而蟋蟀却在寒风中找食物,最后被迫到蚂蚁家乞讨。
当我们毫不节制地买买买,分期付款买iphone、单反;为了面子,买几十万的高档汽车时,我们和蟋蟀其实没什么两样。如果我们不趁年轻时,好好赚钱,为将来打算,想优雅地老去很难。
3、时间就是金钱,理财要趁早
时间+复利是最厉害的武器。别以为现在才20出头,养老离自己还很遥远。年轻时的我们本金并不多,但是我们有“时间”这个珍贵的资本。20多岁和50多岁才开始理财,结果相差千万倍。
举一个例子:
两个年轻人,一个在23岁开始每年投资10000元,直到45岁,每年按照复利15%的收益增长;另一位年轻时候活的自在,32岁才开始投资,为了弥补往日失去的岁月,他每年存20000元,同样按照15%的复利计算,当二人都到45岁时,你认为谁的钱更多?
答案是:23岁开始投资的年轻人
(23岁的年轻人在45岁时,通过复利可以获得137.63万元,而32岁才开始攒钱的人,到他45岁时,虽然每年的投资金额是23岁年轻人人的两倍,但他只能获得68.7万元)
4、风险是年轻人的朋友
有点金融常识人都知道,风险和收益是一对好基友,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然而逃避风险是人的本能,谁都不愿意辛苦赚来的血汗钱赔得血本无归。所以很多刚毕业的童鞋,除了买点余额宝,股票、基金什么的都不敢碰。但是年利率只有三点几的余额宝,只能勉强跑赢通胀。只能起到资产保值的作用,增值效果微乎其微。
过于保守的投资避免了损失本金的风险,但是也错过了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风险是一把刀,有可能割伤我们,但是好好利用的话,它会是一个绝佳的利器,为我们带来高回报。
“在当今这个低利率时代,风险承担由不得我们自行选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如果现在不承担风险,等将来年纪大了,必然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在投资领域有个很出名的公式:投资股票的比例=100-现在的年龄。可以看出,年龄越小,可承担的风险越大,高风险性理财产品的比重可适当提高。
5、我们活在这世上,需要应对两个最大的危险,一个是过早死去的危险,另一个是活得太长的危险。
过早死去的危险,大家一听就明白。如果家人遭遇意外、重大疾病,会给一个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一有条件,就要给家人尤其是家庭经济支柱购买重疾险、意外险、寿险等,给家庭带来安全保障。
活得太长也有危险?
罗胖推荐过一本书叫《百岁人生》。未来活到100岁并稀奇,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很多人普通人都能活到100岁。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开心的事儿,反而弊大于利,60岁就退休了,剩下的漫长40年,该如何度过,更现实的问题是你要如何养活自己。30多年的工作时间,赚的钱要够花70年,想想都压力山大。理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书名“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作者的回答是理财。倡导我们合理消费,养成储蓄习惯,尽早参与理财投资,规划人生。看完故事,也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退休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不过对于如何理财投资,作者给的建议比较泛。这本书可以看成是像《小狗钱钱》一样的理财启蒙书。想要系统地学习理财可以去找相关更专业的书籍来看。
还是很幸运看到这本书,推荐还没培养起理财意识的你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