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自信。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即是其失败的原因。
拿破仑说: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似乎那些名人大家要么在表达自信,要么在强调自信的重要性,但却很少有人留下教会世人如何才能自信的秘诀。
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觉得自己“生来”就不那么自信。
我们总是偷偷羡慕那些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同学;崇拜那些落落大方毫不怯场的成功者。
但却很少想着自己也成为那样因自信而闪耀的人,就算我们这样想了,最终却也只是想想罢了。
于是,我们因胆怯错过一次次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因自卑错过一个本应可以在一起的人。
那什么方法能让我们更自信一点呢?
以下内容希望可以给你一个有意义的答案。
02
自卑不是你的错,你只是一个“受害者”
“我生来就不自信。”
虽然我们总是把自己的不自信归结于“生来”这个词。
可事实是:没有人生来就自卑。
而我们的自卑,多半是来源于童年不好的经历。
比如一个永远比你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以及来自父母和老师略带打击的“鞭策”。
那些打击与鞭策,在他人看来似乎不痛不痒,但对一直承受这些的我们来说,却是对我们自信的逐渐毁灭。
于是,慢慢地我们做事越来越畏手畏脚,越来越怕出错,因为我们知道一旦出错就要被“鞭策”。
但我们应该认清一个事实:自卑不是我们自己的错,我们只是别人错误的受害者。
记得小学时,有一次语文课堂上老师让我站起来朗读一段文章,那篇文章是经典读物《凡卡》。
本来信心满满的我,在读到一个字时却出了错,我把“撇(pie)”读成了“憋(bie)”。
没想到老师纠正我的方法是,先给我手心两大板,再指责怎么连这个都读错。
这让我一瞬间无地自容,也认为别的同学一定不会犯像我一样的错。
这件事距离今日已过去快15年,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自那次以后,我开始对课堂发言充满恐惧。
生怕上课被老师提问,即使那个问题我知道答案,可潜意识总觉得自己的答案是错的。
就这样,我直到大学都害怕被老师提问,一有小组作业就极力避免上台“说话”,而这些也让我无形之中,错过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
可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我一直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甚至恶性循环了这么多年。
03
请把“同情、鼓励”多分一些给自己
怎样能让我们改变这样一个“自我惩罚”的恶性循环呢?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老师给了这样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 学会自我同情
这种自我同情不是让我们像“祥林嫂”一样自怨自艾,而是让我们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给自卑的自己写一封“鼓励信”。
信里那个自卑的你,可以是小张、小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这封信,带着属于一个旁观者的同情心去鼓励他。
第二个方法: 复查自己的优点清单
每个人都是一个多面体,总有一面是可以闪闪发光的。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拿出两张白纸,在其中一张上面写下自己的闪光点,最好还能用一两件真实发生的事,来证明这个亮点并不是自己臆想的,而是切实存在的。
完成后,这张纸上的内容就成为了我们“优点清单”。
但在这个清单列举过程中,我们也许会不可避免地想起自己的缺点,这没有关系,想到缺点也写下来,让它成为一个“缺点清单”。
当这两张清单全部完成时,“优点清单”请好好收藏,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最好还能再增添一些新内容。
而“缺点清单”,请毫不犹豫地团成一团,让它成为垃圾桶里的一员。
这样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而自信心自然也就会慢慢复苏。
04
远离那些喜欢打击你的人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喜欢爱管闲事的“杠精”。
他们总能能对你的一些行为喜好,找出千百个挑剔点。
比如当你在说自己喜欢的偶像时,他第一时间出来爆料你偶像的“黑料”。
当你穿了新买的衣服满心欢喜时,他毫不留情给你一个字“丑”。
正如一位“读书博主”所言: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排着队等着教育你,却只有一小部分人,他们鼓励你,相信你。
所以,为何不远离那些无时无刻不在挑剔我们的人,去好好珍惜一直鼓励我们给我们温暖的人呢?
也许你会觉得,他们的挑剔可能也是为你好。
但我想告诉你的是,真正为你好的人,挑剔之余会给你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议,而不是一味“抬杠”,打击本来就不自信的你。
最后,我想给所有不自信的朋友一句话:
不论如何,你已经是这个世界最独一无二的存在了,所以请好好珍惜这个可爱又独特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