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到底是怎么了?一个又一个大师接连离去,还未从金庸、斯坦·李的逝世中回过神来,《海绵宝宝》的创作者史蒂芬·海伦伯格也走了,年仅57岁。
海伦伯格于去年3月被诊断罹患渐冻人症(冰桶挑战赛正是因此病而发起的公益活动),此次病发,在南加州的家中去世。
《海绵宝宝》这部动画于1999年开始在电视上播出,现已经更新到了11季,每一季在豆瓣上的评分都在9分以上,由此可见,不仅是小孩子喜欢,连大人都对海绵宝宝充满的喜爱。
1、成年人世界里的游戏规则
我也是成年以后才接触到这部动画作品,最开始是陪熊娃看,后来越看越喜欢,还自己悄摸摸的先看完了一遍。
里面的角色每一个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动画剧情也颇有内涵,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一部给孩子看的无厘头动画片,其实动画的每一个角落,都反映了成年人世界里的游戏规则。
比如,蟹老板告诉你,钱才是真理;
松鼠珊迪告诉你:友谊面前,物种差异根本不是事儿;
在泡芙老师身上,看到了一个老师的真心与为难,还有着些许伟大;
诸如此类的例子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海绵宝宝》作为一部“儿童动画”,海伦伯格自己把它定义为“一个愚蠢的乐观主义者,一个孩子般的角色,任何时候都看见光明的一面。”
我们都喜欢海绵宝宝,因为他总是发出“魔性”的大笑,他做的事情很没有道理,但有时候却莫名的充满了小哲理;
我们也羡慕着海绵宝宝与派大星之间的感情,越是长大才越明白,一个永远等自己回来的人,除了父母,很难还有其他人。
2、一窥现实世界
我们甚至能从这些角色当中,一窥现实世界。
比如“讨人厌”的章鱼哥,在它身上,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些自己的影子。
章鱼哥是个文青,他画油画、吹竖笛,他曾在墓地里祭奠他的梦想,但梦想却折服于现实。他开始逃避,消极生活,回避繁杂市井。
他习惯性的掩藏自己的感情,却又显得可怜无力,他的存在跟海绵宝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好像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多年、被生活磨去了所有热情的老职员。
直到那晚他偷吃爱的蟹黄堡被海绵宝宝发现,最终承认并扎入汉堡堆时,我们才看到了那一刻他终于不再隐藏。
他的故作玩世不恭,耷拉的眼皮中写满冷漠,脸上充满了生活的疲惫。但在接触梦想时,所有的热情都被点燃。
章鱼哥这个角色太真实了,真实到仿佛是看到了我们自己,在生活和工作的夹缝中,依旧努力去触碰梦想。
与之完全相反的派大星,我们对它真是“又爱又恨”。
他就仿佛是现实生活中那些无忧无虑的富二代,他天性乐观,还追求享乐,只是他的乐观因为无知,享乐又因为对欲望的放纵。
他不坏,他只是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欲念,他喜欢吃、喜欢跟海绵宝宝一起玩,他做每一件都仿佛用尽全力去做。
但他又从不动脑子,身上有一股浓浓的“丧气”,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不也是一边丧着,一边又不得不拼命往前吗?
3、看似玩乐不恭,却在认真思考人生的态度
《海绵宝宝》看了不止一次,每一次都会因为无厘头的情节跟熊娃笑作一团,也很好奇为什么美国人有如此好的创意?做出来的东西就能够被大家疯狂追捧?
细细一想,其实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看似玩乐不恭,却在认真思考人生的态度。
史蒂芬·海伦伯格本人也是如此,他自己原本是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老师,却跨界去做了动画,因为对海洋的兴趣和热爱创作出了海绵宝宝。
他也说过,海绵宝宝是他受托制作海洋知识的儿童画册时受到的启发,决心向儿童推广海洋学而做出的形象。
《海绵宝宝》所在的尼克国际儿童频道在海伦伯格去世后发表声明,言语之间充满惋惜:“史蒂芬为《海绵宝宝》注入了独特的幽默和纯真,为一代又一代儿童和家庭带来欢乐。他的角色和比基尼海滩构成的世界,提醒我们保持乐观、友谊以及无限的想象力。”
去年患病后,史蒂芬还说,只要能继续,他会一直创作海绵宝宝。今年初官方宣布停播时,很多人都表示难以相信。
但意外总是来得很快,最爱的这块小海绵,愿我们常在老故事里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