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一本儿童读物,故事大意是说书中的文字会趁主人不注意时,在书中“旅行”,离开原来的位置,找寻一个新位置重新停留下来,组成一本新书。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着,直到有一天被主人发现了它们的“旅行”。
我手边也有那么一本神奇的书。差不多四年前入手了这么一本奇书,前前后后读过了不下六次。书不厚,共计244页,合计18万字,剔除前言、附录共计十四章。可即便是几乎每年一刷的频率,这十四章的内容却是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见一样,每读一次都给我一次震撼。
一直以来我秉持的理念都是,看书是要讲机缘的。当你的人生阅历不够时,你或许没有办法去全然体会到书中人物的情绪情感,或是很难以去把握整套书的逻辑脉络。
一个人的理解力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其阅历。这里说的理解力不仅仅只是对文字大意的理解。当他看到的东西越多,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越多,自身的容纳性便越强,面对事物就不会仅限于一个角度来看待,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事的本质。
有些书之所以值得一读再读,实质上是一个人的人生阅历渐增,对于经典的著作也会更深刻。当你有了足够深刻的理解力,每读一次,你都能从中找寻出不一样的体悟来。
从上大学起,我的青春便是在迷茫中度过的。自小便是“乖乖女”,虽然一直反抗,但是却一直活在父母的爱的禁锢下。在十多年的“乖乖女”生涯中,我明确地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对自己喜欢什么并不清楚,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坚持些什么。于是从我逃离父母,渐渐把握自己的人生开始,迷茫也一直伴随我左右。
在2013年底,我收到了这本奇书。那时候的我在书的扉页上写下这么一句话,“我不知晓路在何方,只想借着前人的经验,为自己指一个方向”,足以证明当初的自己在远离父母禁锢的两年后依旧未给自己的人生找寻到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
自那时起,这本奇书便成为了我迷茫时的良伴,是我每年必重看的一本书。
四年前的我看这本书时很震撼。我从未想过一个人能够活得如此自由随性,还不用温饱发愁。还惊奇于一个人在呢么可能有那么多时间看过那么多书,那么多电影,走过那么多地方。想来书中所绘制的人生地图便是“斜杠青年”的基础,当年还只是个很普通的大学生的我远未曾见识过。回想起来,相当个自由职业者的想法应该就是在那时种下的。
两年前,我大学毕业了,那应该是我人生中相当焦虑的一段时间。没有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容许养闲人的父母每日都在催促和责备我,说着大学毕业还不如初高中生的话。写下这句话时依旧是鼻子一酸,眼泪满眶。那时候的心情,简直想自杀。心灵读物没能启发我,朋友交谈没能开解我,倒是这本小小的书提醒了我,我还有未曾去过的远方,我还有没去努力的梦想。
四年后的现在,在社会历练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倒过头来重读这本书,却发现丝毫没有“年代感”。书中的道理,在都市变迁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也依然适用。我甚至觉得把这本书放到十年、二十年后,它也依旧出彩。
对人生的理解需要有阅历,而书是了解这个世界的捷径。感恩这十四堂人生创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