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提到张幼仪,很多人并不知道她是谁,但是如果提到大外鼎鼎的诗人徐志摩,可能家喻户晓,听过他最普遍的诗估计是,那首《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张幼仪便是这位民国时期著名的现代诗人,风流大才子,徐志摩的第一任原配妻子。做为女性,我虽然欣赏徐志摩的才华,但是我对这个人的人品真的是不敢苟同,甚至用我的评价来说,就是一渣男。
今天我要说的是张幼仪这位传奇女性的励志的自我成长的故事。
张幼仪是出生在1900年,祖父是清朝的知县,父亲是有名的医生,张幼仪算的是大家闺秀了。张幼仪兄妹十二个,她是排行老二的,在家是二小姐。家庭中他的哥哥们都出国留洋,都颇有出息,后来她的二哥成了有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四哥成了中国银行的董事。可见父亲是下了功夫栽培了的。而张幼仪姐妹却没能接受多少新式的教育。所以我觉得张幼仪的父母也是非常严重的重男轻女的,平常她的母亲常说她只有8个孩子,看来女儿就不算数的。后来张幼仪去学堂上学还是自己争取的,并且是在父亲衡量学费比较便宜,学校帮助自己养女儿比较划算的情况下,才决定让女儿幼仪和大姐去的学堂。
张幼仪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勇敢,有自主,不会轻易向困能低头的人,三岁时,为了不裹小脚,勇敢的向哥哥求助,让母亲同意自己不用裹小脚,本就思想新式的二哥帮助幼仪说服母亲,于是张幼仪便成了整个家庭中第一个不用裹脚的女性。
但是张幼仪出名却是因为她是一个被徐志摩抛弃的女人。徐家是经商之人,虽然有些小钱,经商之人和官宦之家结亲,但是论张徐两家的家势,我还是认为是徐家攀附了张家。
1915年张幼仪才15岁,受传统观念的劫持。在还没有完成学业的情况下,经四哥介绍与徐志摩结了婚。但是徐志摩并不喜欢张幼仪,对于徐志摩来说,张幼仪只是他绚烂人生的经历中最不值得一提,最微不足道的一笔,但是寻于张幼仪来说,徐志摩却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男人,这个男人影响甚至改变了她的人生。据后来佣人的回的描述,徐志摩在看到张幼仪的照片,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但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结婚以后,徐志摩对张幼仪并不友好,用张幼仪的话来说,他从未正眼瞧过我。两年后生育大儿子阿欢。徐志摩完成了父母抱孙子的愿望,更加肆无忌惮,对张幼仪是更加不在意。即使这样,张幼仪深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但是这些优点,在张扬独立自我的诗人眼里就是没有见识,呆板乏味。婚后没多久,徐志摩便出国求学了。
徐志摩在父母的催促下,不得不把张幼仪接到英国,这对于张幼仪来说是万分的欣喜的,她为此还特意上街买了新式的衣服。但是在大洋上飘了几天以后,见到甲板上来接她的徐志摩时,她的满腔热情瞬间化为乌有,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的态度"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夫妻团聚的日子,并没有让感情好一些,徐志摩对张幼仪是不理不采。但是张幼仪并没有自怨自哎,而是请求徐志摩给自己请来英文老师教自己学习英语。
两人的矛盾爆发于一次徐志摩带朋友回家,在这位女性朋友走后,徐志摩问张幼仪,这个人怎么样时,张幼仪的回答是;“我觉得小脚与西服不搭。”徐志摩愤怒极了,一走就是半年不曾归家,张幼仪知道,徐志摩 怕是不会回来了。当张幼仪告诉徐志摩自己怀孕了时,当时的徐志摩因为正迷恋林薇因,当即要求张幼仪把孩子打掉。在那个年代打胎还是很危险的。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打胎丢掉性命的呢。”徐志摩却没好气的回答:“还有人因坐火车死掉的呢,那你以后也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劢写信求救,在二哥的帮助下,张幼仪只能前往德国投奔二哥。
1922年生次子彼得,消失半年的徐志摩 突然出现在德国。但是却不是来看张幼仪与孩子,而是急匆匆的来找张幼仪离婚的,张幼仪提出离婚是大事,应该找父母征求一下意见,徐志摩去说:“你知道的,我等不及了,她要回国了。”后来才知道。当时的徐志摩正迷恋上受西洋教育的林微因,急着离婚好回国去追求她。张幼仪在面对这等无情的徐志摩,并没有纠缠,连离婚协议上五千元的赡养费也一分钱没要。她选择了平静的离开,没有吵闹,没有纠缠,她以在新婚之夜没能用上的坦荡目光正视着徐志摩 说:“你去给自己找一个更好的太太吧。”遂与徐志摩在柏林签字离婚。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彼得,"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至此,张幼仪跟眼前的这个男人从婚姻上已是彻底毫无关系,化作路人,往后的一切都将不再关联,至此,她不再是徐太太,而是张幼仪。有人说,但凡失去的东西,从来都未曾真正属于你。所以不必太悲伤,张幼仪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面对徐志摩 的离开,她并没有让悲伤持续太久,而是快速走出悲伤,开始发愤刻苦学习。随后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并取得了硕士学位。
当时的张幼仪以为,离婚就是自己最坏的低谷,但是命运却再次给她开了个玩笑,1925年爱子彼得因腹膜炎彻底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小彼得这一生只见过父亲两次,一次是出生,一次便是阴阳两隔。当徐志摩赶到柏林时,张幼仪哭着跟徐志摩描述:“小彼得喜欢音乐,喜欢贝多芬。小彼得很爱自己的爸爸,经常对着爸爸的照片叫爸爸的名字,他对着照片亲个没完。”但是他终没等到他的到来,可是最终父亲来了,他却走了。而此时的徐志摩却正忙着追求有夫之妇陆小曼招至满城风雨,避走欧洲。
后来张幼仪回国后,张幼仪利用在德国的所学进入了东吴大学教授德语,随后 又被八弟接回到了上海。后来她在二哥的支持下,出任了上海女子商业很行的副总裁,开始独挡一面,她刚接手的银行,就是一个烂摊子,一堆死账无法收回,资金流转不开,濒临倒闭,张幼仪把目光放在了富家小姐太太的身上,鼓励她们把私房钱存到银行,渐渐的银行的危机解除了,慢慢走上正轨。
张幼仪是个对自己严格要求,却宽容对待别人的人,她在上海任上海银行总裁时,总是很守时。她说:“我一向准时,其他人都会迟到,一见到我总是会跟我道歉,我总劝他们不必放在心上。”其实我们很多人总是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却十分宽容,别人做错了事就会揪着不放,而自己做错事却敷衍过去,但是我们真正应该严格 要求的从来都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人生就是一场历练,与其事事小心,不如大步向前,失去的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把它找回来。
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把张幼仪推到风口浪尖,每一次都摔的遍体鳞伤,但是每一次张幼仪都能够拼命的挣扎着站起来,拼尽全力的和命运抗争。
离婚后的张幼仪除了银行的工作外,还的朋友开起了云裳服装公司,这使她的经营管理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她的努力下,云裳公司成为了上海的流行风向标,很多上海的名媛都以穿上云裳的服装为荣,徐志摩怎么都不会想到,他眼中的土包子竟然成为上海滩引领时尚的女子,甚至自己在参加演讲教学时,也会来找张幼仪搭配衣服。张幼仪除了银行和服装公司的业务以外,还炒过股,倒卖过棉花,黄金,她似乎很有经商头脑,基本上她经手的生意都 是稳赚不赔的,这让她在上海的名气越来越大,积累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可谓是名利双收。
而相比她徐志摩似呼过的并不如意,因为陆小曼的生活奢华,挥金如土,而且还在婚姻存续期间的翁瑞华闹出绯闻,沸沸扬扬,气的徐家二老离家出走投奔张幼仪,而徐志摩 为了供养陆小曼,不得不常常奔波在北平与上海之间,只为了赚取更多的课时费。也许是因为生活的不如意,离婚后的徐志摩 ,竟然和张幼仪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两个人常常通信,徐志摩向她诉说陆路小曼的不懂事,张幼仪会给他宽慰,徐家父母不愿意跟陆小曼同住,张幼仪就把徐家父母接到身边,一直照顾到终老。
从张幼仪回国后的经历来看,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张幼仪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转折,第一步都在意料之外,但是她都坚定的走了出来。从一个弃妇到中国第一银行行长,张幼仪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难,但是坚持下来却不容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人喜欢读书,有人喜欢画画,但是真正能把自己的爱好坚持下来的去寥寥无几,如果能够坚持下来,那么最终一定会有所成就。
其次,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别人。不要纠着别人的错不放。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最后,要敢于放手闯荡,不要畏首畏尾。张幼仪在出任银行总裁的时候,银行是个人人都避的烂摊子,但是张幼仪并没有害怕,果断的接了过来,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银行起死回生。而自己也因此收获了名利。后来不管是开服装公司还是搞股票。她都是勇敢深度,最终才会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终于在最后,张幼仪在张幼仪53岁的时候,遇到了她人生的第二段婚姻。这位苏医生性情温和,谈吐风雅,两个拥有相似的命运,惺惺相惜,相互吸引。但是张幼仪虽然性格坚韧,但是她的骨子里一直是个传统的女子,遵从“出嫁从夫,夫去从子”的传统,面对她的第二段感情,她虽然心里在认可了苏医生,但是她还是决定征询儿子和哥哥们的意见。张幼仪给二哥四哥及儿子写信,征询他们的意见,后得到众人的一至祝福。就这样张幼仪和苏医生在日本举行了婚礼。
漂泊了半生的张幼仪终于在53岁的时候,找到了停靠的港湾。后来张幼仪与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因为了有苏医生的陪伴,面对过去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了能够平静的面对,并对苏医生云淡风轻的讲起。就这样,他们一起平静但幸福瓣在一起共同生活了20年后,直到苏医生去世,无疑,跟苏医生一起生活的这些年,张幼仪是幸福的,在这段婚姻中,她不再低到尘埃里,她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反之看徐志摩 ,离婚后的他似呼并不幸福,因主对林微因的爱而不得,转身追求陆小曼。虽然和陆小曼走进了婚姻,却难以负担陆小曼奢靡的生活,不得不奔波在赚钱的路上,如果不是为了给陆小曼赚取生活费。如果不是为了赶着看林薇因的演讲,也许他就不会坐上那回失事的飞机,也就不会丢 了性命。
徐志摩失事后,合法妻子陆小曼却拒绝认领他的尸体。张幼仪让七弟,带着13岁的儿子阿欢前往济南认领遗体。并给他主持了葬礼。徐志摩死后,张幼仪还以儿子的名义给每月给陆小曼寄去三百的大洋生活费,为了不让陆小曼难堪,她对外界声称,供养她是自己儿子的责任。
晚年在侄孙女的采访中,在问到是否爱徐志摩这个问题时,她这样说:“你晓得我没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都告诉我,我为徐志摩 做了这么多事,一定是因为我爱他,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如果照顾徐志摩 和他的家人叫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辈子遇到的女人中,说不定我是最爱他的。”
从张幼仪身上,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和感悟,帮助我们在经营婚姻的路上走的更远。首先好的婚姻一定是要三观契合,目标一致。我们常常说,嫁人一定要找一个三观一致的,那么怎么才能叫三观一致呢?并不是说你喜欢吃辣,他喜欢清淡,而是他喜欢小富即安,你喜欢平凡可贵,你不会因为他不上进而生气,他也不会为你不努力而发脾气,你们有着一样的目标 的方向,都喜欢没事宅在家里,陪陪孩子溜溜狗,你们有一样的价值观,不会责怪对方乱花钱,两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一起携手走向更远。
张幼仪和徐志摩 两个人,虽然门当户对。但是两个人的三观的目标却有很大的差异,徐志摩追求自由 ,崇尚自由,而张幼仪却受传统观念的约束,比较保守。就像她回复徐志摩的话一样,:“你像一个没有自由的人要自由。”除此之外,两个人的方向目标也有很大的差异,去德国之前,张幼仪虽然也想要读书写字,但是他真正的目标其实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而徐志摩却想要做上一个插上翅膀就能飞的人,所以注定了两个人会分道扬镳。后来两个人却能书信往来频繁,两个人的谈话渐渐多了,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不是因徐志摩变了,而是因为张幼仪变了,她去了德国后,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开始努力的将自己变成一个插翅就能飞的人,所以,两个人的三观和目标渐渐接近,因此关系才得到 改善。
其次在婚姻中一定要保持独立,不依附于他人,张幼仪在这方面做的就非常好,她在和徐志摩结婚的七年里,一直没放弃对自己的提升,努力学习英文,跟公公学做生意。后来在她的做生意上都 有很大的帮助,离婚以后,她更是发愤的学习,在回国以后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最后我想说,如果是错误的婚姻,及时结束不失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虽然谁也无法保证,每一次的恋爱婚姻都能遇到良人,但是如果在婚姻中耗尽自己的青春,一辈子 活在痛苦之中,折磨他人也折磨自己,所以,错误的婚姻,早点结束是对自己最大的解脱,只有早日 离开错的人,才能有机会遇到对的人。成全别人,也是在成全自己。人生路漫漫 ,看的清楚 比走的快要重要,只有看清楚自己的方向 ,才能走的更远,不要一直在错误中纠缠,成全他人放过自己,你才会会收获更美丽的风景,更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