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泥牛入海
【拼音】ní niú rù hǎi
【释义】
泥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讯。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洞山又问龙山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 师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
释道原,北宋人,著有《景德传灯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及“枯木逢春”等词语都是出自他的著作。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农夫,他养了一头牛。有一天,他要把这头牛带到海边去放牧。当牛踏入海水时,它感到水势强大,不敌海浪的冲击,最终被海水冲走了。农夫只能无奈地看着牛消失在海的尽头,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这个故事中的泥牛就象征着农夫养的那头牛,而海则象征着无边无际、强大而无情的自然力量。泥牛入海成为了一个形容无奈和无力的场景,也寓意着面对强大的力量而感到无助的心境。因此,"泥牛入海"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一个人或事物面对巨大的困难或力量时,无法抵抗或无法改变局势的无奈和无力感。
【例句】
郭沫若《满江红》词: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
【近义】
杳如黄鹤、一去不返、杳无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