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听书稿样稿后,了解了听书稿的大概模样。一篇完整的听书稿是由图(思维导图)+文字构成。这个图不是普通意义的图,它的构成是有一定章法的。
它是全书的核心,是写稿人通读全书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将全书内容提炼整理后的框架即接下来要写的听书稿的框架。
听书稿中的思维导图遵循的原则:
要求2级主题不超过3个。每个2级主题的子分支最多不超过4个。样稿中一般都是3个,这个具体要根据书籍的复杂程度而定。
成品的思维导图:应忠于原书,但应脱胎于原书,给出自己阅读后归纳总结出来的知识结构。
切忌:照搬原书所有的知识结构。
关于文章核心的提炼方法,今天有幸听到经验人士苏陶之的分享,概略汇总如下:
1速读,归纳本书核心观点
2跳读,书中找论点、素材
3素材整理
4画思维导图
5检查 —倒推9个3级小分论点与2级3个大知识点是否有矛盾)
引用今天课上苏老师分享的思维导图示例: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是围绕思维导图紧密展开的。如果导图逻辑不通,一定会殃及到正文部分。
总之,一篇听书稿共有11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通过今天的学习,才明白老师这几天作业内容的布置也是用心良苦。是在带领我们一点点入门。
关于思维导图,之前也看过相关的书,一般都用在学习方面的知识汇总。在做全书的知识汇总与每一课,每一章节的提炼还是有所不同。
我个人认为全书的诚然应该像今天所学知识这样,但如果是单章节思维导图形式知识点汇总,我觉得还是全一点为好。但必须注重每一层级的逻辑联系,这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
其次对于听书稿的结构有了初步了解,看到样稿文字的展开,6500~9500字的要求,感觉自己知识的贫乏,接下来需要大量的阅读,累积素材,增加知识输入,否则如何支撑这么庞大的输出。
总之:学无止境。我的公式:成功=终身学习+思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