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高中的时候就听说过《瓦尔登湖》这本书,印象中这本书塑造了一个不问尘世的作者形象,以及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我一直对隐居山林有一种莫名的向往,觉得它神秘,而又十分自在。所以当我在图书馆的角落看见这本书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将它借走。
我原以为它会像《鲁滨逊漂流记》那样,事无巨细地描述作者在山中生活的各种细节,但在读了书的前几页后,我便感觉不是这样。梭罗也讲述了自己建造房子的过程、一年生活的各种开销、来来往往的访客,以及在山中之屋感受到的各种自然气息等。但我总觉得,他描写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东西——立足于在林中的生活,又不拘泥于此,似乎生活的每个细节,对他而言都可以升华为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所感。
很多人都佩服梭罗的勇气,我也不例外。在这个每做出一个选择都要细细斟酌的年代,我们真的很难完全追随自己的内心。当时的梭罗,也面临着许多质疑的声音。很多人无法理解他为何不把自己的写作事业放在第一位,而突发奇想要去山林里建房子生活,但他还是潇洒地去了,并在这段期间创作出了自己写作生涯中无法超越的著作《瓦尔登湖》。或许,追随了自己的内心,心情舒畅痛快,写作时的灵魂也会灵动得多吧。
书中的很多句子我都很喜欢,感觉就像是他用语言叙述出了我理想中的生活场景。还有许多话语,将自然之景与自己的心境相结合,十分富有意趣——“天气虽然寒冷,多云又多风,也没有特别分心的事,那时天气对我异常的合适。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莺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摇曳的赤杨和白杨,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像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和如镜的湖面一样,晚风吹起来的微波是谈不上什么风景的。”这样的句子,越读越有滋味,觉得自己的一部分灵魂和梭罗是相通的。
我常常想,隐居山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否和梭罗描述的一样。每天都可以呼吸着新鲜无比的空气,听着树林中孜孜不倦的鸟叫和蝉鸣,在阳光充足温暖时把家中的家具都拿出来晒一晒,然后顺便把地板拖扫得干干静静,口渴了便到屋前的湖里喝些水,偶尔还可以游会儿泳,在湖中小憩。
每个人向往的生活方式不同,有些人喜欢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大城市,有些人喜欢朴实无华,安静简单的乡村生活。于我而言,我憧憬的是住在山村木屋里,和大自然的一切和谐相处的,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每天黎明,太阳要升起时,能够清晰地看见青葱叶子上流淌着的露珠,水灵灵,亮晶晶。能够感受到太阳在慢慢地升起,阳光愈加温暖,周围很安静,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悠然,这里的黎明,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