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网络》是一本研究社会网络的书。这本书主要说的是,我们应该怎么突破个体的局限,用网络的视角来理解世界?
这本书,是一本能让你一秒钟,洞察世界真相的书。在正式开始说这本《人类网络》之前,我们得先知道,什么叫网络化?简单说,你可以把网络化,当成是人类社会最底层的编码方式。你看,人类社会,包括整个文明的演进,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实现连接,不断网络化的过程。人类最初,是一个个孤立的点。后来,点和点之间形成连接,人类构成了新的网络,也就是部落。部落和部落连接,又构成了村庄。再往上,村庄组成了城市,城市组成了国家。到了大航海时代,国家和国家连接,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张网。你看,人类社会的演进,就是点跟点之间连成线,线跟线之间又组成网,这个网络化不断深入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说,网络化,是人类社会最底层的编码方式。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叫马修·杰克逊。他也是美国科学院的院士,是社会网络领域领军人物。他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叫《经济与社会网络》,堪称是这个领域的必读书。这回,这本《人类网络》,是对之前作品延伸和升级。
第一部分
我们说说点。网络化,是怎么影响每个节点,也就是我们个人的?这是网络效应的最小单元,也是理解人类网络的基础。把这些影响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拥有最多连接的节点,在网络中,拥有最大的影响力。
乍一听,你可能会觉得,这个结论好像稀松平常。类似的现象也很常见。比如,很多人都模仿明星的穿着,就是因为明星这个节点,连接着很多粉丝的注意力。但是,假如我不追星,不就不受影响了吗?
其实,这只是你的错觉。假如我们更深入一步,用专业眼光去看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这个影响比你想象得要深刻。更重要的是,对这个深刻的影响,你很可能察觉不到。
要想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咱们得先从一个社会学悖论说起。这个悖论叫作,友谊悖论。简单说,就是大多数人总是会觉得,你的朋友拥有的朋友,比你的多。乍一听这句话可能有点绕,其实说白了,就是你总会觉得,你的朋友比你的人缘好。这个结论乍一听好像只是一个感受,当我们用数学来统计这个现象时,悖论就出现了。假设,一个学校有100个人,你问每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自己有多少朋友?问完后,算出一个平均值,比如20。第二个问题是,你觉得自己的朋友,他有多少朋友?问完后,再算出一个平均值。你会发现,这个数字肯定比20要高。比如可能是30。到这一步,悖论就出现了。因为本质上,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因为你自己,本身也是别人的朋友。换句话说,一个问题,通过两种询问方式,获得了两个不同的结果。
第二部分
我们从节点之间的连接,也就是线这个维度来说说,人类网络的连接方式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作者认为,连接的方式,主要分成四种。作者把这四种方式,总结成了四个中心度。
第一个中心度,叫作“度中心度”。这个名字有点绕,第一个字跟第四个字一样。它反应的是连接的数量。也就是,你能跟多少人建立连接。比如明星、大V、公知,他们能同时跟很多人发生连接,都是度中心度很高的人。
但是,千万别以为,度中心度最高,拥有最多连接,你就一定是影响力最大的人。很多时候,我们看的并不是连接的数量,而是质量。也就是,不看你到底有多少朋友,而是看,你的朋友里,有多少牛人。
这个描述连接质量的中心度,叫作特征向量中心度。这也是咱们要说的第二个中心度。在现实世界中,它比度中心度更有参考价值。
第三个,叫传播中心度。它描述的是,你传播信息的效率。也就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把一个信息传递给尽可能多的人。
第四个,叫中介中心度。它描述的是,你在社会网络里的连接功能,有多大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部分
我们说说网。也就是,当这些节点通过线连接起来,组成一张网之后,这张人类网络,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很多规律。咱们在这,只说一种,在书里篇幅占比最大,也是作者认为,最重要的规律,叫作“中心度,带来中心度”。乍一听,你可能有点懵。其实说白了,就是赢家通吃。人缘好的人,人缘会越来越好。受关注的人,会越来越受关注。有钱的人,会变得越来越有钱。最终,少部分的人,会掌握大部分的资源。
人类网络在不停的生长,节点之间不断产生新的连接。但是,这些连接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有选择的。中心度越高的节点,越能获得优先连接。要知道,人的连接,它本质上也是资源的连接。你的连接取向,也反映了资源的走向。
人类网络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我们主要说了一种,叫作中心度带来中心度。说白了,就是赢家通吃。在人类网络的扩张中,你已经获得更多连接的节点,将在未来获得更多的优先连接。而对后来者来说,机会往往隐藏在结构洞中。找到两个尚未建立连接的网络,占据这个结构洞,建立新连接,就能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