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苦,你不懂
今天看到牛弹琴上的文章《那悲壮的一幕,你可曾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的悲哀!》,上面写道,台风"天鸽″来袭,一中年男子不顾危险,风中扶车,车倒被压身亡,让人动容,悲恸,还有点不解。我是这样留言的:底层挣扎的人,有时候你不屑的,理性看到的,是他的一切,全部,希望,所以他赌上了自己才中年的命。有人感叹:“贫穷最悲哀的地方,是总觉得什么事情,只能拿命挡,命比纸还贱。”
当一个苦苦挣扎,生活刚因为这辆车可能有转机,让他放弃,做理智的选择,比登天难,他只会努力,尽一切可能保住这比命还大的车,对他而言,困顿,窘迫,自尊,命运都让他选择哪怕是无力的,绝望的,送命的坚守。你不理解一个人惜物甚于爱命,那是因为以前的经历,坎坷,苦难已负重累累,深入骨髓,所以他才在台风肆虐中想再坚持一下,对他而言,那车是生活的全部。
我想说说我知道的曾经的贫穷,不至于像那个皇帝闻有饥民饿死,而发出不食肉糜乎的贻笑大方之葩论。
听母亲说她上初中时,课间十分钟,就不活动,没有力气,倚墙而立,冬天衣衫单薄,同学们挤着,课间晒太阳取暖,放学后经庄稼地,去扒扒看有没有红薯,花生,红萝卜农家没收尽而余下的,哪怕一小块,一粒也是惊喜,急忙填食充饥,饱腹是奢望。这种不曾有的饿肚子经历,还有父亲从洛阳步行到山西,即使丰衣足食后,他们决不允许倒剩饭,菜,粮食坏了也不让扔,麦子一粒粒都要捡起,容不得他们眼见的一点浪费。而且对侍弄土地尽心尽力,那是面朝黄土,土里刨食换银的,逢着受点意外,也是先看看农具,衣物受损没,惜物不惜命,不是他们不懂得,是当初的生活让他们无以选择。
以前,当周末回老家,磨磨蹭蹭,不想赶回去上班时,他们教导我:闺女,去吧,赶紧去吧,你一个女孩儿家,拿着公家的工资,能给人家干啥!决不会袒护宠溺。小时候,冬天不想穿臃肿的棉裤,想要毛裤不可得,凛冽的寒风中着单裤,把腿冻坏。你可以说虛荣占胜实用。小时候会有些不通情达理。现在衣薄人倒似肿了。那时候要饭的到我家,妈妈很歉意的说:实在无余粮可送……
现在的孩子工作了自给自足即可,自己随意买衣穿,买花戴,看个电影,来趟旅行,都不是事。我刚工作,接济父母,盖新房子,供弟弟上学,每个跳出农门的孩子都是这样前走后继,一带一路的。所以,买东西也不是都买不起,不砍价心里就不舒服,看见自己卖菜的菜农当另说。这种穷人思维,精明算计已无力改变。女儿去超市买东西,也会习惯地看看搞活动,有特价没,受母影响太深。
谁的年少不更事时没有心酸,窘迫泪。当我取通知书时,父亲骑车子到四十里的县城,仅仅少一个证明,父亲不舍得买上一包烟,也不会变通,又回去盖章,不惜力,风尘仆仆,不遗余力。送我到学校,坐车返程后,不舍得住旅社,在候车室呆了一夜。而让我愧疚的是,他们去北京时,坚持坐硬座,我沒给他们买卧铺票,当时差价才五十多元,因为手里不宽裕,让他们坐了一晚……
现在的大老虎,好多小时候也吃了很多苦,在基层呆过,有的是一时贪念,有的是金钱占有欲太强,他捞的钱不敢花,也用不完,看一眼也好,某种程度上也是曾经穷怕了,想添补空白,不惜福,不知足,不可取。
好多患难夫妻,从苦日子打拼过来,却不适应金窝银窝好生活,尤其妻子节俭不舍得,穷人思维,消费观念跟不上,生活品趣差距大,打得了江山守不住,也得改进。
生活中的真相比书本残酷,也丰富。颠沛流离中,谁又做得了主? 也想在太平盛世,日子安逸时,对自己奢侈一点,不用看价签,有物质选择的自由;充实着内心,精神品味上有追求,跟得上时代,随意洒脱一把。对穷弱者,有同理心,适时伸援手;对可抵达的方寸,调整心态,适应幸福。
岁月虽清寒,却也有温暖,即使繁华与自己无关,改变穷人的方式和宿命,且行且珍惜。